清朝十四阿哥的结局
步步惊心里面的十四阿哥风流倜傥,英俊潇洒,那么你知道历史中的十四阿哥是怎样的吗?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清朝十四阿哥的故事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宫运往遵化景陵安葬后,雍正谕令胤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汤泉,不许返回京师,并命马兰峪总兵范时绎监视他的行动。
兄弟俩的不睦和冲突,使处于极度悲痛中的孝恭仁皇后病情加重,不久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晋封胤禵为郡王,但未赐封号,注名黄册仍称固山贝子,致使胤禵“并无感恩之意,反有愤怒之色”。
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胤禵也愈来愈严酷。二年(1724年)八月,雍正获悉胤禵在家私造木塔,立即令纳兰峪总兵官范时绎进行搜查,强令交出。
胤禵气愤难忍,当晚“在住处狂哭大叫,厉声径闻于外,半夜方止。”三年(1725年)十二月,在雍正的示意下,宗人府参劾胤禵在大任内,“违背圣祖仁皇帝训示,任意妄为,哭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帑银,徇情糜费,请将胤禵革退多罗郡王,降为镇国公”。
雍正当即革去胤禵王爵,降授固山贝子。接着,诸王大臣进一步参奏胤禵在任大期间,只图利己营私。贪受银两,固结党羽,心怀悖乱,请即正典刑,以彰国法。
雍正认为,胤禵当同胤禩、胤禟有别,将他继续禁锢于景陵附近,严加看守。恰在这时,有一个自称是满洲正黄旗人的蔡怀玺来到景陵,求见胤禵。胤禵怕招惹是非,不肯接见。蔡便把写有“二七便为主,贵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为太后等语”的字帖扔入胤禵住宅之内。
胤禵看后既不奏闻,又把字帖内的重要字句裁去,涂抹,然后交给马兰峪总兵范时绎,并派人向范说明:“因为此系小事,所以贝子不奏闻皇上,然又有些干系,故交把总送至总兵处完处。”雍正接到范时绎奏报,异常重视,立即派遣贝勒满都护、内大臣马尔赛和侍郎阿克敦等人至马兰峪,亲自审讯蔡怀玺和胤禵。
胤禵不服,“辞色很怒”,对范时绎“愤欲吞噬”,说蔡怀玺投书猜系把总华过柱及总兵范十绎所指使,有说“把总容留此人吃饭、饮酒”、总兵“何将此人置之不问”,“大肆骂詈”。
雍正认为此事不是孤立的,社会上定有一股反对自己、企图让胤禵等人上台的势力在活动。于是他加紧了对胤禵等人的镇压,革去胤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六月,诸王大臣罗列胤禵的十四条罪状,再次奏请即正典刑。雍正仍没有同意。
同年九月,胤禩、胤禟被雍正相继杀害之后,诸王大臣再次合词奏议,要求将胤禵立即正法。雍正遣人威胁胤禵说:“阿其那在皇考之时,尔原欲与之同死,今伊身故,尔若欲往看。若欲同死,悉听尔意。”胤禵回奏:“我向来为阿其那所愚,今伊既伏冥诛,我不愿往看。”于是,雍正下令“暂缓其诛,以徐观其后,若竟不悛改,仍蹈罪愆,再行正法。”从此,胤禵销声匿迹,过了八、九年的囚徒生活。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胤禵和胤礻我,以图缓和政治上的紧张气氛。乾隆二年(1737年),胤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十二年(1747年)封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拓展:十四阿哥的后人,为其守灵88年
恂勤郡王允禵康熙十四子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22岁时被封贝子,康熙五十七年被授予抚远大。本来被康熙寄予厚望,却加入了“皇八子党”,被幽禁了十年之久。雍正即位后被拘禁,终年68岁。允禵的陵寝坐落在下营镇,是黄花山下六座皇家陵寝中最西边的一座。
从8岁来看陵,近九十年过去了,虽然儿女们搬到山下,住上了砖房,但刘福全始终住在十四阿哥陵寝旁。
军阀、日军、当地土匪,陵寝一次次遭到洗劫,“我也管不了,盗墓的都是很多人一起来,有的还带着枪。”
孤独的守陵人
午后的石头营村寂静安宁,农忙了一上午的村民大多在家里休息,村中的小路扶摇直上,刘福全的家在村落的上方。
拄着拐,95岁的刘福全在林间散步,他戴着草帽,一身浅色布衣,身形瘦削,但笑起来神采奕奕。刘福全老了,衣食住行全由三个孩子打理,每天,老人除了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最喜欢在山间的小路散步。
老人的耳朵不好,努力听明白记者是来采访有关皇家陵寝的事情,刘福全加快脚步,山间小路的尽头出现了两座灰白色的石碑。
石碑虽然破旧,但仍透着不凡的气度,大一点的石碑四面雕龙,龟趺托起石碑,上面的碑文依稀可见:多罗恂郡王(康熙十四子允禵)碑文,落款为乾隆二十七年七月初八日。
旁边小点的石碑是多罗恂郡王的第二个儿子多罗贝勒弘明的,碑文落款时间为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父子两人的石碑相距只有十几米,长久地伫立在一起。
“知道这两个石碑的主人是谁吗?”
几乎大字不识的刘福全不太了解清史,他说只知道是两个清朝的王爷,但作为守陵人,看守陵寝,是他的任务。这样的使命感是刘福全的责任。
老人攀上石碑的基座,摸着龟趺的头,抬着头仰望石碑,笑起来一脸慈祥。
刘福全的家紧挨着石碑,一扇破旧的铁栅栏门,院子里是两三亩田地,种着玉米、大豆,近九十年中,担任守陵人的刘福全从未有过一分钱收入,田里种些粮食、蔬菜,有吃的就足矣,老人几乎一生没有出过山,没有离开过王爷的陵寝。
两间土房是上世纪50年代盖的,简陋灰暗,已被岁月浸染得破败不堪,一只灯泡挂在房梁上,18英寸的一台电视是屋里唯一的电器,老人坐在炕边上,念叨着:“坟头都平了,只剩下了几棵松树了……”
顺治选中的风水宝地
刘福全本是蓟县古强峪人,小时候家里穷,爷爷便带着他来到相距五六公里远的石头营村。
“石碑旁有两间房子,我就和爷爷住在房子里。”当时的刘福全还不清楚守陵的意义,在他的记忆中,两间房子都不足10平方米,在石碑的两侧,房后有片空地,他和爷爷在空地里种玉米、大豆,爷俩相依为命,守着一片陵寝。
刘福全的家在一块高地上,从院子里能看到苍翠的花黄山。
当地仍流传着一首打油诗:“燕山脚下黄花山,地理人情说一番,皇家风水是首选,王爷陵墓风烛残;农家小院办得欢,接纳八方来游客,保您人人笑开颜。”
村民们对黄花山的风水一直引以为豪:“皇帝选陵址可是千挑万选,要有山有水,黄花山可是块风水宝地。”
当年的顺治皇帝的确是看中了黄花山的风水,史料记载,一次,顺治带领群臣外出打猎的途中,一行人沿长城向东来到河北省遵化所辖的马兰峪镇一带时,顺治见到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涌腾跃,呼啸长空。顺治在惊讶于这天造神赐的宝地后,大声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举世闻名的清东陵从康熙二年开始修建,如今已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占地80平方公里的十五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
黄花山与清东陵同依燕山山脉。
“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中,皇帝的坟墓称为‘陵’,而王公、皇子、大臣的坟墓则称为‘寝’。”蓟县文保所蔡所长解释。
黄花山皇家陵寝大部分分布于蓟县的孙各庄满族乡、下营镇、穿芳峪乡、马伸桥镇,最东边的和硕荣亲王陵寝距离清东陵只有3000米远。
一座黄花山,六座王爷陵,牵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有顺治和最宠爱的董鄂妃所生之子,顺治心中“第一子”的和硕荣亲王;有康熙两立两废,死于幽所的康熙二子废太子理亲王允礽;有带兵反击噶尔丹,和康熙感情极深的顺治第二子裕亲王福全;有顺治最小的儿子纯靖亲王隆禧;有力大无比,传说打过蟒蛇,被幽禁了二十六年的康熙长子直郡王允褆;有本来被康熙寄予厚望,却加入了“皇八子党”,被幽禁了十年之久的康熙十四子、被授予抚远大的恂勤郡王允禵。
皇子皇孙生前都是锦衣玉食,声威赫赫,离世后,被埋入美丽的黄花山,和皇帝、皇妃的陵墓咫尺相望。
盗陵的不孝子孙
有了皇陵陵寝,来了一批守陵人,黄花山的满族人越来越多。
“当年的守陵人一般都是皇家的仆人,被内务府派来守陵,朝廷给俸禄和住房。”蓟县文保所蔡所长介绍。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李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当初确实有7000名官兵驻守陵寝,蓟县与河北省遵化都归属马兰口,蓟县黄花山和遵化都在陵寝的保护范畴之内,后来受行政区划影响,才将蓟县黄花山皇家陵寝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分隔开来。
孙各庄乡村民杨芳告诉记者,黄花山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当年的守陵人都是满族八旗子弟,一旦生了孩子,孩子呱呱落地,便有三两银子四斛米,守陵人除了当差,还要学习、练武。
刘福全不是满族人,也不是朝廷派来的守陵人,他不清楚爷爷为什么想到来黄花山守陵,也不清楚爷爷当初怎么和满族守陵人“协议”的,他只记得,陵寝旁的配房里本来有守陵人,他和爷爷来了,原来的看陵人就离开了,把看陵的任务转交给爷俩,但他们已经拿不到皇粮,两三亩田地便是看陵的报酬。
民国后,这些守陵人也拿不到皇粮了,“清朝没落了,吃朝廷饭的人没饭吃了,有些皇家的不孝后代和外来的盗墓者便打起老祖宗墓葬的主意,陵寝里肯定有宝贝,他们就来盗墓,把陵寝能卖的都卖了。”村民杨芳也是满族后裔,对清史颇有兴趣。
刘福全和爷爷来到石头营村不久,果然有人把他爷俩看守的十四王允禵的陵寝破坏了。
“来了好多人,把我和爷爷关在配房里,他们就把大殿和宝顶都拆了。”刘福全记得,当年拆出来的大理石、木材卖了800多大洋,拉了三四天才拉光。
刘福全和爷爷住的两间配房也被拆了,爷俩捡些拆陵剩下的砖,盖了间窝棚,不久,爷爷死了,刘福全依然留下来,孤零零地守着陵寝的残骸。
地面上的建筑被拆光了,盗墓贼把目光锁定了地宫。“我一个人怕得慌呀!”刘福全眯起眼睛比划着。他还记得那些猖狂的盗墓贼,“都是半夜来的,好几百人,几个人看着我,我在屋里不能出去,也不敢睡。”
到了清晨,盗墓贼离开,刘福全才敢走出屋门,走到陵寝的地宫口,一个1米多高的洞伸向地宫,被盗了什么,刘福全无从知晓,他只能把洞一点点埋好,满怀遗憾和无奈。
上世纪50年代,刘福全娶了媳妇,盖起两间土房,土房的位置本应是陵寝的大殿,但早已被夷为平地,土房后面是一块空地,杂草丛生,刘福全指给记者看,“这块空地就是十四王的地宫,里面有五个棺材,陵寝周围本来有围墙,是红色的,还有宝顶,可气派了。”
向远看,空地中有一个土包,当地的村民说,那是几年前十四王的世孙填的土包,清明节的时候,还会有后人来祭拜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