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里疾为什么不姓赢
樗里疾,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樗里疾为什么不姓赢?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樗里疾为什么不姓赢,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樗里疾的简介:
樗里疾(?―前300年),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人称严君疾。后人以采邑为姓,故此也被视为严姓其中一个根源。
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为丞相。
芈月传-樗里疾
樗里疾为什么不姓赢:
樗里疾与嬴疾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嬴疾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封地为樗里,号樗里子,结合他的名字因而被称为樗里疾。
秦孝公时期,是秦国兴盛的开端,秦孝公顺应历史潮流,支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使得商鞅变法开展的如火如荼,虽然当时秦国数不上战国七国中最为强盛的一支,但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势力逐级递增,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秦国第二代帝王秦惠文王执政,也就是樗里疾的哥哥嬴泗,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各方面实力正在一个上升期,各国皆眼红秦国的日益兴盛,故而结盟与秦国为敌,秦国因此陷入了群起而攻之的境地。樗里疾正是拯救秦国于危难的治世之才,秦国靠着樗里疾抵挡六国进攻。在樗里疾的指挥下,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改变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并且成功地将六国结盟关系毁之一旦。
但自古以来皇室无亲情,樗里疾凭借其赫赫战功,在秦国的威望如日中天,对当时初上任的秦武王造成了很大的压迫感,叔侄二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而此时的张仪便利用这个冲突大作文章。鼓动楚王向秦王推荐樗里疾为相国,赞其功勋卓着,正好戳中了秦武王心头的一根刺,遂愤怒之下将通敌叛国罪名降于樗里疾身上,逼得樗里疾只得深夜逃亡。
樗里疾与赢疾是否同为一人?
这类名字与封地相结合的叫法在战国时期很是普遍,民众姓名的明文叫法与之后秦汉时期并不一样。前秦时期,姓氏的传承比较复杂,在那个时代姓与氏是有区分的,姓早氏晚,姓贵氏贱。一般来说,姓用于官家,或者家族中居正统位置的一支,直接传承祖上姓氏,而氏则用于旁支庶出,不能再以姓命名,而是引用居住地名、国号、官职名、职业名等代替原有姓。更低等级的奴隶既没有姓也没有氏。但在秦汉之后,这种制度逐渐减弱,如今的姓是传统姓氏制度简化而来。
照此看来,嬴疾虽出身于秦国宗室,但仍属庶出,因而在受封封地后,改姓为樗里,单名一个疾字,由此证明嬴疾与樗里疾是同一个人。
然而同样的例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比比皆是,大多数人的姓名都来自于地名,因而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名字都有,甚至一个人拥有众多的名字。例如众所周知的商鞅就有好几个名字,商鞅是魏国公族后代,为成年前原名为公孙鞅,成年后以国号为名称为卫鞅,之后又奉命与秦国,任职商君,故而改名为商鞅。但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公孙鞅、卫鞅,还是商鞅,指的都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