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贤后

时间: 杜生2 历史人物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又云:“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纵览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王后宫史,这两句话也很实用到位。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爷们,但凡有些作为的,常常也会有一个或是知情达理、称职能干、受人敬重,或是夫妻恩爱、宁静致远、与世无争,或是知难而上、挺身而出、协理朝政的皇后,她们以各种不同方式为皇帝夫君分忧解难,辅助她的男人征服世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贤后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十大贤后一、汉光武帝光烈皇后阴丽华

  光烈皇后阴丽华(5-64年),春秋时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后裔,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5-57年)的结发妻子、第二任皇后。更始元年(23年)六月,与刘秀结为夫妻。刘秀称帝之后,阴丽华成为了他的宠妃。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废郭皇后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即汉明帝)即位,尊他为皇太后,又过了七年,阴丽华死,享年六十岁,合葬在刘秀的原陵。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当年的没落皇族、一介草民刘秀在未发迹时的感叹。后来,刘秀参加了革命运动并在昆阴一战一举成名,并再次偶遇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赢得美女芳心,最终抱得美人归。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后,预册立阴丽华为皇后,却遭她的拒绝拒绝,而让给了刘秀另一宠妃郭圣通。天下初定,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以示对阴丽华的补偿,却也遭到谢绝。阴丽华和刘秀共生养五名子女。

  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废郭皇后,改立阴丽华为皇后,他在诏书中说道:“皇后郭氏,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帏之内,若见鹰阴,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阴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缴上皇后印缓。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先是固辞后位,长久恭谨廉让,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之弱,不得上寿称庆。”阴丽华当上皇后之后,仍一本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事上谨慎柔顺,处下矜惜慈爱。她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与刘秀的婚姻美满幸福,天下都称她为贤后,被誉为“史上最称职的皇后”。

  十大贤后二、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636年),名不详,小字观音婢,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的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武德元年(618年)册封秦王妃。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渊将皇位让给了他,长孙氏也因此被册封为皇后。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重去世,享年36岁。他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包括幼子李治,即唐高宗)。

  长孙皇后出身于世代显赫的贵族世家,聪明贤惠,知书善文,熟读经史,是一个有见解、识大体、宽厚仁慈的女性。武德末年,长孙氏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在后位时,她时常借古喻今劝谏皇帝,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更留下“朝服劝谏”以迂回策略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的美名;她性情不好奢靡,不允许自己的同母兄长孙无忌为宰执;对于自己掌管的宫人嫔妃非常仁慈,宫中无人不爱戴,后宫无乱事;尝著有《女则》十篇,书中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用来教导自己如何做好一位称职的皇后,太宗读后感动得热泪夺眶而下。长孙皇后去世时,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长孙皇后是皇帝的辅政良佐,是忠直大臣的保护伞,是后世皇后的标杆。她是一个拥有汪洋恣肆口才的纵横家,她是一个偏好奇特珍贵玩物的收藏家,她是一个自信且略带自负的幸福女人,她是她丈夫挚爱一生的妻子,他们的伉俪情深足以让后人感动。长孙皇后在后人的心目中是皇后的楷模,她和李世民是史上著名的“模范夫妻”。

  十大贤后三、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2-1382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的结发之妻。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大脚马皇后”。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51岁。

  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在位正中宫之后,虽大富大贵而不娇,并未露出暴发户的脸孔,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不许寻找马氏远支族人继承马公爵位,限制外戚们弄权祸国的可能性。朱元璋嗜杀多疑,马皇后仁慈善良,常谏劝,挽救了不少大臣们的性命。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代贤后。

  十大贤后四、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燕燕

  睿智皇后萧燕燕(953-1009年),名绰,燕燕是她的小字,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948-982年)的皇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女军事统帅。969年,景宗即位后被册立为皇后。乾亨四年(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57岁。民间演绎的《杨家将》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其原型就是她。

  萧燕燕不仅貌美,而且出生在辽国最显赫、素有“国舅帐”美称的萧阿古只家族,她的父亲乃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这种“根正苗红”的政治家族背景,为日后的萧燕燕能成为皇后并“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其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辽史》夸她“早慧”,连扫地小事也做得非常认真,赢得父亲夸奖:“此女必能成家!”。待她长大后,嫁给了耶律贤。耶律贤当上皇帝后,由于羸弱多病而不能正常主政,于是交给皇后萧燕燕“女主临朝” 代行皇帝职权,“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短暂十几年的夫妻生涯,萧燕燕就为辽景宗生了四子三女,可见景宗对她还是深爱有加的。

  辽景宗驾崩后,因圣宗耶律隆绪只有12岁,不到30岁的萧燕燕以皇太后身份总摄军国大事,这便是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她知人善用,手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好臣子,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气魄管理朝政。与南面的宋朝达成“澶渊之盟”,最终结束了长达25年的辽宋战争,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勇气魄力,展现出一个政治家的灵活姿态。据传,萧太后有一“老相好”,一生忠心耿耿为大辽江山誓死拼打,死后被葬在萧燕燕的乾陵旁。萧太后无人能比的敢作敢为之风格可见一斑!

  十大贤后五、隋文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3-602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年)的皇后。她是北朝关陇军事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的七女,十四岁时嫁给仪表非凡的杨坚。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北周建立隋朝,独孤伽罗被册立为皇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杨坚名下五子五女共10个孩子全部同出独孤氏。最终,独孤皇后早杨坚两年去世,享年60岁。

  早在独孤氏与杨坚结婚当年,她的父亲因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而独孤氏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为杨坚广结人缘、树立良好形象。在周隋交替之际,她又审时度势、果断出击,和杨坚开创隋朝基业。在后位时,她敬老爱贤,大力推荐国之良臣,却不让娘家人盘踞权势之位,对朝政“随则匡谏、多所弘益”,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为开创“开皇之治功”不可没。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同居共寝、并辇上朝,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晚年主导废易太子引发史学界争议评价。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病逝,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后升化为妙善菩萨,并亲自为妻送葬;又营造天下最盛佛寺为妻祈福,临终前企盼和爱妻“魂其有知,地下相会”。独孤皇后的离去对垂暮隋文帝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在她在世期间,摄于独孤氏的威严,杨坚很难与别的女人亲近,她就是他的爱侣、亲人、唯一知己和精神支柱。此后的他,尽管有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两个宠妃陪伴身边,但她们及其青春美色填补不了独孤皇后留下的巨大精神空白,杨坚从此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凄怆哀伤大鹏折翼,两年后也匆匆跟着去了。

  独孤皇后虽然深度地参与了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亲自参与处理朝政。但她“谦卑自守,世以为贤”,无个人野心私欲,作风低调、甘居幕后,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母仪天下,堪称贤内助。而独孤皇后“性忌妾媵”促成杨坚“雅听妇言”,造就了中国帝王史上“妻管严”的楷模与典范,这也是包括《隋史》在内的许多正史对独孤皇后差评的主原因。

  十大贤后六、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

  诚孝皇后张氏(?-1442年),名不详,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故很得公婆的欢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仁宗朱高炽虽贵为太子,其实东宫地位一直不稳,二十年来,太子的位置屡受亲生弟弟、汉王朱高煦的威胁,几度面临被废的情形,最后得以巩固地位并登基为帝,其中有不少是张氏的功劳。仁宗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有时不免失之于懦怯。明成祖在世时,最喜爱次子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妇,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张氏顺其自然当上了皇后。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一病而亡,享年48岁。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病亡,享年38岁。张太后亲自指定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为新天子,即为明英宗。作为太皇太后的她,严加抑制外戚,不许她的兄弟们干政,在她有生之年也没让英宗宠信太监王振干政。

  十大贤后七、清圣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1674年),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的第一位皇后(元配),乃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1664年)七月初七日,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九月初八日举办大婚典礼。生子承祜(夭折)、胤?(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受正式册封礼的皇太子)。皇后第二子保成(胤?)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巳时,但因难产出现的危症,在两个时辰后的申时,年仅21岁的皇后在坤宁宫辞世。

  作为康熙帝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与玄烨共同生活十载。英年早逝的她,本人并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但事实上对玄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其所有后妃中,是最重要的一位。玄烨大婚后最初十年,对于整个康熙朝的发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十年中玄烨的所作所为,应当说与赫舍里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后者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行动,给予玄烨有力的支持。由于皇后的得力辅佐与勤理内治,玄烨能够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指导下,顺利渡过他继位后的早期阶段,为其后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统治,开了一个好头。这其中有赫舍里氏一份功劳,她对于康熙朝早期的历史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赫舍里氏去世后,康熙帝在给礼部的诏谕中是这样说的:“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怀懿范,痛悼弥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应行典礼,尔部详察以闻”。由此可见,赫舍里氏在康熙帝眼中就是一个“贤内助”。

  十大贤后八、清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年),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的第一任皇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雍正五年(1727年)奉旨与皇四子弘历成婚,为嫡福晋。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逾常。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生皇长女、皇次子永琏、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帝东巡,崩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

  史载:皇后富察氏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帝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孝贤皇后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乾隆在怀念富察氏的《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便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乾隆帝作诗多次由衷赞美和怀念富察氏姿容“窈窕”,这在其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乾隆帝曾赞她:“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而生性节俭,平素以通草绒花为饰。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孝贤皇后与乾隆生母孝圣皇后相处也极为融洽,《清宫词》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

  皇后富察氏去世后,乾隆帝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亲定谥号,耗费巨资为她举办了史无前例的国葬,并服缟12日,每天到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灵前祭酒。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以及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等,乾隆无不亲临致祭。因“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她生前的寝宫--长春宫按原陈设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60年才下令撤掉。由此可见乾隆帝对皇后富察氏的情爱与敬重至深。

  十大贤后九、后汉高祖昭圣皇后李三娘

  李三娘(913?-954年),榆次鸣李人。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年)的皇后。李氏出身农家女儿,她与刘知远的婚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刘知远少时、家贫充军当马奴,在晋?牧马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因刘家贫而拒绝。刘知远请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李氏和刘知远共生三子:刘承训、刘承?(即后汉隐帝,930-951年)、刘承勋。刘知远和李三娘的爱情故事,被元人刘唐卿改编成了《刘知远白兔记》南戏,京剧以及川和滇、湘、豫、汉、潮剧等地方剧种。李氏在戏中称李三娘,成为家喻户晓人物。

  后晋开运四年(947 年),刘知远起兵太原。同年二月,刘知远称帝,国号为大汉,立李三娘为皇后。因为军饷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税。李氏谏道:“方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也。” 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刮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翌年高祖死,次子刘承?继位,是为隐帝,尊生母李氏为皇太后。公元951年,刘知远原手下部将郭威起兵反叛杀隐帝,代汉建周。后汉历时四年,成为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而李太后因为反对隐帝杀郭威,而没有被杀,直到954年病死。

  十大贤后十、南明昭宗孝刚匡皇后王氏

  孝刚匡皇后王氏(?-1662年),南明昭宗(永历帝)朱由榔(1623-1662年)的皇后。名不详,苏州人,父亲王略是广东的知府。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驻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随后,在明朝残余势力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余部的支持下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朱家皇族政权抗击清军,史称“南明”。桂王朱由榔于公元1646年十一月在肇庆即帝位,年号永历(因此朱由榔也为史称作永历帝),王氏被册封为皇后。永历政权被清军打得到处乱跑,却苦苦支撑了十六年,成为南明历时最长的政权。

  永历元年(1647年),永历帝驻武冈,七月,清兵破宝庆,直趋奉天城下。南明的锦衣卫指挥使、文安伯马吉翔护送马太后及王皇后撤退。途中,天降大雨,宫女、太监在泥淖中行进,宫女、太监在泥淖中行进,两天没有进食,众人都叫哭连天,惟有王皇后处惊不乱,表现得很镇静。幸亏遇见明总兵商邱伯侯性,帝后一行才安全逃到柳州。后来,民族英雄瞿式耜保住了桂林,派兵把帝后迎回了桂林。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无人不佩服王皇后沉稳有胆略。

2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