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物 >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5则

时间: 鸿宇2 历史人物

  魏徵以刚正敢谏闻名于史册后世,唐太宗与魏徵之间也发生了不少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5则,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1:

  魏徵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徵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徵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徵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徵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魏徵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2: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徵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唐太宗曾问魏徵:“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徵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一意孤行、只听单方面的意见的帝王,难免就会昏庸。”“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3:

  有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有才华,皇后要把她收为李世民的嫔妃。当册封的诏书写好后,有人说了一句:“她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魏徵知道后,就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陛下吃着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陛下看着众多嫔妃,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现在陛下把已经与人订婚了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4:

  当魏徵患病去世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徵逝世之处寄托哀思。他沉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现在魏徵去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徵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5: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自己的看法。

  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徵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徵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徵镇定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徵为太子太师。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徵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徵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

  还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徵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徵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圣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怒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

  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徵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1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