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物 >

关于吕不韦的故事

时间: 鸿宇2 历史人物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关于吕不韦的故事:吕不韦做生意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前景黯淡。

  国内无望,吕不韦于是出国寻求发展的道路。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从事国际贸易。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获成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商,被称为阳翟大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阳翟为总部的商界大鳄。阳翟大贾时代的吕不韦,大概也就三十岁左右,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往来行商于各国之间,贱买贵卖,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大约是在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的这一年,吕不韦为生意上的事情来到邯郸,偶然结识了子异。子异的身世处境,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史书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子异时的感慨。这个感慨只有一句话,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奇货,稀少珍奇的货物;可居,可以进货囤积。“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高价出售。吕不韦不愧是国际级的大商人,他将子异作为投资对象审视,精明地察觉出子异作为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是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在邯郸初见子异时,他声色不露,只是在心中审度盘算。回到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定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资到子异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

  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老家,就拟定的计划征求父亲的意见。在《战国策·秦策》里,留下了吕不韦与父亲谈话的片段。这段谈话的大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父亲说:“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又问道:“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道:“经营政治,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吕不韦的这一句问话,就是他看中子异的价值所在,也是解答“奇货可居”的关键。在吕不韦的眼里,子异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通的商品价值,而是政治权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吕不韦要由经营商业转入经营政治,他要由买卖商品转入买卖权力,他要投资子异,拥立子异成为秦国的国王。

  对于一位商人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投资计划。当然,吕不韦的这个投资计划并没有脱离商人的算计,正如他话中所表露的,他这样做的基本动机,仍然在于利润。然而,这个投资计划对于普通的商人来说,毕竟是超出了商业的常规,利润究竟有多大呢?他拿不准,他心中不安,他希望从父亲的口中得到一个中肯的估计。

  吕不韦的父亲又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只有两个字:“无数。”

  这个“无数”是什么意思呢?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的理解是这样的,顺着前面农业利润十倍,商业利润百倍的话往上走,增加到一千倍一万倍,一直大到不可计量。看得出来,这是无限乐观的利润期待。然而,“无数”,还可以有另一种读法,就是将“数”作为动词读为“计数”,理解为无法计算,难以预测。如果这样读的话,吕不韦父亲所回答的“无数”就是一种对于高风险投资的谨慎评估。那么,这两种解释,究竟哪一个更符合吕不韦父子当时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和决策的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审定,一起来作合理的判断。

  从以后的事情来看,吕不韦投资子异,不但投入了全部财产,而且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这件事,对于吕不韦而言,不仅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投资,也是一种由商界到政界的事业转型;进而,对于吕不韦的人生来说,更是一种追求新的生命价值的冒险。吕不韦将如此重大的问题,专程回家与父亲商量,可见他对父亲的敬爱与尊重,同时也可见他在重大问题上对父亲意见的重视;吕不韦父子之间的情深义重、心心相系的关系,也由此可见一斑。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吕不韦的父亲深知儿子的能力志向,他知道儿子不愿意仅仅满足于商业的成功,而是要追求更加广阔的世界。以他对儿子的了解,他知道儿子不是卤莽从事的人,对于新的投资计划已经经过深思熟虑,有了成算和定见。儿子的到来,与其说是征求意见,不如说是寻求理解和安心。

  得到父亲的理解,吕不韦心中最后一丝不安消去。他辞别父亲,回到阳翟,开始行动。

  以上,我们一起审查了吕不韦投资子异的过程,通过这次审查,吕不韦之所以为子异“破家”,也就是倾其所有的财产投资于子异的动机,应当是很清楚的了。从本质上讲,吕不韦是追求利益的商人。对于吕不韦来说,最高的利益就是资助子异登上王位。然后由成为秦王的子异给予自己最大的回报。吕不韦的这种行为动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是致力于助选而不是追求自己当选。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在中国历史上吕不韦论名气比不上那些功名显赫的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也比不上一代贤相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吕不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甚至用一两句话都很难把他说清楚。但是如果把吕不韦放到他生活的战国时代去考察就会发现吕不韦其实是一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贡献的人。他的一生有闪光点也有阴暗面有功也有过。

  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异人的爷爷秦昭王是一个执政50多年的老国王父亲安国君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却迟迟没有确立嫡嗣王室的此种状况潜伏着极大的不安因素一旦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发生争斗将会导致秦国内乱甚至使秦国形势发生逆转。吕不韦通过游说秦国打通关节说动了华阳夫人并由她说服了安国君确立异人为嫡嗣。吕不韦此举虽然具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但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使秦王去世后王室没有发生内乱加之吕不韦以丞相职位辅佐异人把握朝政使秦国在秦昭王、安国君死后没有停步继续发展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吕不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一场大战伤亡的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以上。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俘竟有40万人被坑杀此战是古往今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亲历了战争给赵国造成的创伤。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应该说吕不韦的战争观是进步的他在执政中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战争以减少损失。前247年东方五国联合抗秦吕不韦设计将联军首领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搞坏信陵君被撤职联军遂告瓦解。

1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