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物 >

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的历史

时间: 鸿宇2 历史人物

  熊秉坤,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的历史,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的历史:

  1911年10月,新军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熊秉坤对空连发三枪,拉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

  末代皇帝溥仪主动向熊秉坤敬酒,周恩来亲下指示为其操办后事。在儿子熊辉眼中,熊秉坤是有着大智大勇的男子汉,“父亲一生胸怀坦荡,为我们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时势造就盖世英雄

  今年4月,熊秉坤之子熊辉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台湾。在儿子熊光涛的陪同下,一身白西装的熊辉坐着轮椅,拜访了国民党党史馆。当熊辉拿到父亲熊秉坤撰写的“辛亥湖北武昌首义事前运动之经过暨临时发难之著述”等手稿档案时,眼里满是泪光。

  熊辉回忆:“我年轻时,有些父亲的老朋友、历史学家、记者来探访,我是家里的独子,必需经常接待。”通过“旁听”父亲口述,熊辉逐渐了解了父亲经历的辛亥革命历史。

  熊秉坤1911年加入共进会,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熊辉清楚地记得父亲为他讲述的那一幕:1911年10月10日下午,时任新军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的熊秉坤率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对空连发三枪,正式发出了推翻清廷的发难信号,拉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

  熊辉说,其实父亲原定的起义时间是当晚操课结束后,但因营区发生意外冲突,迫使起义行动提前。熊秉坤随机应变,在巡查过程,对空连放3枪,随即率领40位敢死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督署,并大喊:“我是革命党总代表,我们要起义了!”

  对于父亲的历史功业,熊辉强调,武昌首义取得成功,是“时势造英雄”。“我父亲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担当了历史性的关键角色。他敢于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是受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影响。他一生胸怀坦荡,为我们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末代皇帝向父亲敬酒

  熊辉记得,辛亥革命50周年前夕,熊秉坤受邀赴京参加纪念活动。9月30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作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专员应邀参加。得知熊秉坤在会场后,溥仪主动提出见面。这一会见成为旷古未闻的历史性会见,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辛亥革命,您打响了第一枪,可称盖世英雄,了不起,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倒了我这个当时还是小孩子的皇帝,让我能顺应历史潮流,改造成为新人。为表达谢意,容我敬酒一杯。”溥仪高举酒杯对熊秉坤说。

  “当不起,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全国志士仁人共同的功劳。今天见面,我们都是新人,让我们共同干杯。”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周为父亲操办后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熊秉坤历任湖北省政协、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熊秉坤病危,周恩来颇为关切。

  熊辉回忆说,“之前,就多次对我父亲说,‘熊老你放心,我来安排你的后事’。我父亲以为是个客气话,一直未和我们说这事。”1969年,年愈八旬的熊秉坤因感冒病情恶化,5月30日离世,“去世前父亲让我给捎个话,以示感谢。”

  熊辉站在省革委会门口从白天守到半夜近12点。“正准备放弃时,大门里出来一辆小车,门卫把我的事告诉了车内人。不到5分钟,我就被接进了办公室。向有关领导讲明情况后我就回家了。”

  令熊辉没想到的是,省里的人马上就上门来了。“他们告诉我,向汇报后,马上指示,在报纸和广播上发布熊秉坤去世的消息。接着,给我父亲开追悼会、安葬等事宜,都是在的安排下一一操办的。”84岁的熊辉至今对此心存感激。

  熊秉坤简介:

  熊秉坤(1885-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载乾。江夏修元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继雷振声之后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起义前夕,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采纳其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10月10日,工程营革命同志面对孙武受伤,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起义计划暴露的严峻局面,议决率先发动起义。程正瀛首先开枪打死值班排长陶启胜,后击毙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全营振动,枪声四起。熊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身份首先率部发难,"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放3枪,首先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督署战斗开始后,熊组成敢死队40人攻破督署东辕门。督署下,武昌光复。阳夏战役爆发,任民军第五协统领,先后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跑马场一带与清军激战。

  次年1月湖北军政府整编各部,第五协编入第三镇,移驻云梦一带;3月,改协为旅,任第五旅旅长;10月,北京政府授熊以陆军衔,1913年补授勋五位。因反对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受黎通缉,乃弃职逃至赣、宁、沪等地。旋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黎元洪悬赏通缉和缺席审判,远走日本。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同年秋回鄂,被孙中山委为讨袁鄂军司令。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中国国民党成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受聘为湖北革命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1930年一度兼任武昌。1931年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46年退役。

  武汉解放前夕,参与维持地方治安,为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公安组负责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参事室参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孙中山90诞辰全国纪念大会筹备委员。1961年,曾同温楚珩、李白贞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1969年5月31日逝世后葬于武昌九峰山。著有《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等。

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