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冯玉祥的故事
冯玉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西北军领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历史上冯玉祥的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历史上冯玉祥的故事:掌掴韩复榘
1920年代中期,有两大军阀突然崛起,一个是北方的冯玉祥,一个是南方的孙传芳。孙传芳集团后来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打击下土崩瓦解。而冯玉祥,虽然期间小受挫折,但自从五原誓师之后,发展一路顺风顺水,在当时各路军阀中,地盘最大,军队人数最多,冯氏的势力,发展到顶峰。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930年中原大战,冯氏一败涂地,作为中国政坛一大势力的冯玉祥集团自此不复存在。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冯玉祥待下过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冯玉祥最早属于北洋系,后来他本人加入国民党,军队也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不管属于什么系,其军队,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国家的军队。但实际上,同当时所有的军阀一样,军队上就是冯的私家武装,而他手下的那些高级将领,在冯玉祥集团的鼎盛时期,虽然贵为一路诸侯,统率千军万马,但在冯的眼里,估计也就是个看家护院家丁的角色。这从冯玉祥对他们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冯对于他们,几乎到了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地步。
吉鸿昌是冯玉祥的爱将之一,但冯的脾气上来,对他也很不客气。有一次他们二人通电话,不知说什么冯生气了,大声对着电话那头命令:“跪下”。吉鸿昌还真听话,“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这边冯玉祥还不放心,追问:“真的跪下了”?吉鸿昌回答:“真的跪下了”,这才算过关。
这样的事在冯家军内部是家常便饭,冯玉祥本人也对此安之若素,然而却最终给他招来大祸,即在中原大战中,冯手下大将韩复榘反水投蒋,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冯玉祥集团以及冯本人的命运。与韩复榘关系密切的梁漱溟对这段历史述之甚详,兹抄录如下:
“(中原大战期间)冯玉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大军撤向潼关以西,韩复榘提出异议,认为西北太苦,军队不宜西撤。冯这人历来治军很严,且以家长自居,当场训斥韩复榘,命令韩滚出去,并罚跪于会场外的墙跟下。散会后,冯怒气未消,又去找韩,给了一个耳光,才说:起来吧!韩作为由军长提升为总指挥的一员大将,当然受不了这种惩罚”,于是几天后,韩突然与冯的另一员大将石友三宣布脱离冯玉祥,投奔蒋介石,这几乎给予冯玉祥致命一击。中原大战很快即以冯、阎的失败而告终,冯玉祥更是赔光了老本,此后基本上由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变成社会活动家了。
有意思的是,冯韩二人此后并未完全恩断义绝,韩复榘至少给予冯表面上的尊重。下野后的冯玉祥来山东,韩复榘全程高规格接待,据韩复榘的儿子回忆,一次韩复榘带他去看望冯玉祥,“父亲则穿戴像个大兵,在一旁恭坐,相当拘谨。闲谈间,冯先生忽然说:‘向方(韩复榘字向方),你就吸支烟吧,没有关系。’父亲立刻站起回答:‘报告先生!我已经戒烟了。’又谈了一阵,父亲说去‘方便’一下,刚迈出门槛,副官心领神会地急忙跑过去给父亲递上纸烟。”此时已经成为“山东王”的韩复榘在冯玉祥面前尚且如此,当年在冯玉祥手下做事时候的地位,可想而知。
历史上冯玉祥的故事:“贺寿送水”
冯玉祥是近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在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又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传奇英雄。
近年推出的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陈陈相传冯玉祥的轶事,其中颇为炙口的就是他的“贺寿送水”故事。据当时在西北军追随他多年的简又文回忆,说这件事是“适足表现其特殊性格的”,他后来写的洋洋数十万言的《冯玉祥传》也记述了这件事:“其年,吴佩孚在洛阳做其五十大寿。当时,吴高任直鲁豫巡阅副使,威风权势,煊赫一时,巴结者均送金送玉或谀辞致贺。
其中颇为典型的是康有为写的一副祝联:“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最获得吴佩孚的欢心。当时冯玉祥派员前往拜寿,赠以冷水一罐,自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涵有’谲谏‘之意。这一来,冯氏任性奚落人家,因自鸣得意,然身受者自然觉得真似‘冷水浇背’“。(《冯玉祥传》1972年6月台湾传记文学社版)
简又文说,冯玉祥贺寿送水事,传闻遐迩于民间和上层,“久已遍传人口,初以为谣言”,后经冯玉样本人证实“亦自言不讳,乃知为真事”。由此可见,冯玉祥确有此事。
可是近年推出有关冯玉祥故事对此却有所花样翻新,而且对“送水”含义又有相异说法。
一说是1922年4月,吴佩孚在洛阳过50岁生日,河南督军冯玉祥前来祝寿,送来一只用红纸封着的瓦罐,吴打开一看是一罐清水,故作惊喜尝了一口“寿水”,并自我解嘲地笑道:嗯,很好很好,还是焕章想得高人一筹,不同流俗——一罐清水,这岂不是说成“为官清如水嘛!”冯玉祥说,“君子之交清如水”。(冯桂荣编《冯玉祥传说的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本篇系72岁老人吕资安口碑,可见此故事深人民间,传闻之广,但此处不同的是冯玉祥亲自送礼,而且还让吴佩孚当着他面品尝,加上两人对话,显然有点戏剧化了,与此内容相近的《冯玉祥传奇》(王华岑、朱耕,1983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篇也有类似写法,所不同的一是时间改为1922年12月,向后拖了8个月,地点不是在洛阳,而在直系大本营的河北保定,做寿者也换成了直系头子、时任直鲁豫巡阅使的曹锟,他做的是60大寿。考证于当时报纸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陶菊隐着),以及冯玉祥和曹锟的主从隶属,他不至于仍拿一罐清水充寿礼的故技,嘲弄曹锟的,但也不排斥另有张本。
但也有一说是说冯玉祥送水并非是为吴佩孚祝寿,也不是讽刺,而是对吴佩孚支持的表示。据称吴在直奉战争击败张作霖后回到洛阳,他人要为他作寿,吴不同意,冯玉祥在陕西督军任上“乃遣人送蒸馏水一坛,外加封签,题八字曰:君子之交,有如此水。吴得之大悦,谓其部下曰:”知我者唯焕章一人。外界企以为异,且有议冯寿礼之菲薄者,殊不知此中大有作用。“
(春明逐客《冯玉祥全史》1924年8月七版)原来方此之际,直系和奉系又在酝酿第二次大决战,双方调兵遣将,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态势,吴佩孚要冯玉祥率军出潼关助其一臂之力,冯表示同意,但迟迟按兵不动。吴佩孚疑鬼疑神,深怕他变卦,几次三番派专使进关探问,“冯笑曰:子玉何视人若是之轻,我不能效妇女之矢誓言,又难仿战国年间之歃血为盟,故送以蒸馏水一坛,附签八字。以表寸心。”吴佩孚见之,非常高兴,“欣然色喜,而曰”知我者,其唯焕章乎!“这是因为吴是秀才出身,军阀行列中罕有的”儒将“,要附和风雅,冯即投其所好,因而春明逐客对此评曰:”自古君子之交,宗信义,重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逃,苟背盟携贰,有如此水“。所谓”送水“,其实乃是冯玉祥的独出心裁的表态,此中心迹,两人自知。显然,这种说法更为特殊了。
冯玉祥“送水祝寿”,只是一件小小插曲,可是无论从时间、对象或者是他的行为和动机,都是相异处,难道是文字记载的失真,事过境迁的模糊,甚至是冯玉祥在若干年后的记忆失误或另有他因,但总给人带来是是非非的感觉,聪明好思的读者,你能由此得出正确的答案吗?
历史上冯玉祥教子的故事:做有志气的人
立身先立志。冯玉祥很注意这个问题。他对子女经常说:“你们几个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爸爸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做有志气有出息的人,今后都成为对民众、对社会有用的人。”儿子冯洪达留学美国时,他每次给儿子去信,总要细心地附上关于国内政治大事的剪报,培养孩子从小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做个有志气的人呢?冯玉祥对子女们说:“要紧的是学本事,学能耐,要先自己站得定,然后尽力地帮助别人,要是全靠别人帮你的忙。那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木匠,必得有一个好的斧锯,才能做好的家具。”冯玉祥不能容忍自己的子女寄附在父母的泽荫下,过纨绔子弟的生活,因此他要求子女都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他说:“没有学问谁也看不起你,如没有真正的学问更是无人看得起。”临终前他还告诫子女:“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能,有些人有钱。这两样比较起来,那钱毕竟是空虚、很软弱的,一旦拿它换不出东西来,它就是一点用也没有了。所以。爸爸总希望你们自己多多努力,做个有能的人。”
冯玉祥对“钱与能”的精辟阐述,深深地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上。1987年,女儿冯理达已是着名的医学专家,应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邀请,率领医疗小组赴港出诊7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回国后,她把白利达有限公司赠送她个人的600多只电子石英钟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历史上冯玉祥教子的故事:提倡平民化生活
冯曾官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可谓当时国民党内的第二把交椅。可他 虽身居要职,仍力主俭朴,始终保留着北方农民朴实的生活习惯,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要求子女也要勤俭过日子,不允许奢侈浪费。一次,女婿要出远门,他考虑良久,临别赠言中郑重地写下这样一条:“平民化生活,科学化生活,是革命者应当时时注意的,不可有一点大意。”1936年冯玉祥一家搬到泰山后,他要求冯理达、冯洪达姐弟每周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冬天要到室外耍大刀,锻炼身体。
冯玉祥在日常生活中,不允许讲派头、摆阔气,就是对子女的婚姻大事。他也提倡“平民化”。1947年中秋节,冯玉祥夫妇郑重地对女儿冯理达及其男友罗元铮说:“今天是中秋佳节团圆日,你们就结婚吧!”这天,他们四人正乘一辆旧式小汽车外出。途中,汽车停在公路旁,“婚礼”开始了。没有洗礼,没有洁白的婚纱,没有瑰丽的花冠,更没有优美的婚礼进行曲。当远处的教堂传来深沉浑厚的钟声时。他们拉了过路的一对美国青年充当证婚人,冯亲自为女儿女婿拍了“结婚照”。之后,他们又继续开车上路了。为了纪念这个美好的日子,冯细心地在地图上选了一个叫做Love Lock的地方,作为女儿女婿新婚下榻的地方。当夜,冯送给新人的唯一礼物是一副对联:“民主新伴侣,自由两先锋。”这便是当时闻名中外的冯玉祥的干金小姐的婚礼!这种平民化的生活。不但没有损害他的脸面,反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更为重要的是,这使他的子女走上了成材之路。
历史上冯玉祥教子的故事:先到牛棚里去熏一下
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二儿子冯武国在国外留学,毕业回国后,他就急忙赶到山西汾阳去见父亲。
那天,冯武国身穿西装,脚蹬皮鞋,满面笑容地来到父亲冯玉祥面前。冯玉祥坐着不动,把二儿子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后,说:“你真的学好了吗?”冯武国回答说:“嗯。”冯玉祥一下子站了起来,指着冯武国说:“早呢,你这是耗子坐秤盘———自称自大!”冯武国听后,涨红了脸说:“爸爸,我有什么不是,请您指点。”冯玉祥说:“你看你这身着装,再看看我们的穷苦大众。”停了停,冯玉祥又语重心长地对冯武国说:“儿啊,你要脱下西装、皮鞋,到牛棚里去熏一下,闻闻牛屎味,才能知五谷香呀!”冯武国听后,立即脱下了西装、皮鞋,换上了大青布便装,穿上了布鞋。
后来,冯武国率队抗日,英勇作战,以身殉国,不负冯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