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物 >

历史上高朱蒙的故事

时间: 鸿宇2 历史人物

  高句丽国的第一代国王——东明王,叫高朱蒙。说起高朱蒙,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历史上高朱蒙的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历史上高朱蒙的故事:高句丽国王高朱蒙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国东北有个扶余国。扶余国的国王解夫娄,上了年纪了,还没个儿子。他就天天向山川祈祷,希望老天爷能赐给他一个儿子。有一天,国王打猎回来,坐骑站在一块大石头前,一动不动,扑簌簌地掉眼泪。国王觉得奇怪,立即叫人掀开石头一看,那底下压着一个孩子,长得象金色的青蛙。国王喜出望外,心里想:这分明是老天爷赐给我的儿子。他就把孩子抱回家去,取名为金蛙,立为太子,养了起来。

  这时候,天帝的儿子解慕漱,早晨乘坐五龙车下凡,白天处理政事,到了晚上还要乘坐五龙车回天宫。当时,人们称解慕漱为天王郎。

  有一天,解慕漱到鸭绿江边打猎,忽然看到有三个姑娘在河里洗澡玩耍。他看着看着,着了迷啦。心想:和凡间的姑娘成亲,那该有多好啊!他刚想派人去叫她们,她们仨又很快地钻入水中,没影儿了。后来知道,在这大河里有位河伯神,她们仨是这位河伯神的三个女儿,老大叫柳花。

  手下的一个吏卒,看出了主人的心思,便向天王郎进言道:“大人,以小人之见,莫不如在岸边盖一幢宫殿,请姑娘们上岸来,托大人的福,让她们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岂不美哉?”

  解慕漱听了,认为有道理。于是就用鞭子在沙滩上“沙沙沙”,勾勒了几下,眼前立刻出现一幢雄伟壮观的铜质宫殿。

  解慕漱将宫殿装饰得堂皇富丽,内厅里摆满了珍馐佳肴、玉液琼浆,散发出一阵阵美味醇香。

  这一天,晴空万里,姑娘们和往常一样,又来到河里洗澡,然后悄悄地溜进宫殿,酒足饭饱之余,就在那里高高兴兴地玩乐。正在这时,解慕漱飞也似地跑过去,拦住了柳花,说:“我是天帝的儿子解慕漱,请不要害怕。”

  姑娘听到这银盘落珠般的声音,又瞥了一眼这位小伙子白玉般俊俏的脸,刚才那个紧张劲儿才慢慢地松缓过来。从此,他们俩就经常会面,感情渐深,日子久了,俩人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河伯神听说了这事,十分震怒,立即派手下人找到解慕漱问道:“你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调戏河伯神的女儿?”

  “我是天帝之子解慕漱,请你立即转告河伯神,我将娶他的大女儿为妻。”

  河伯神听了,大发雷霆道:“什么?是天帝的儿子?那就叫柳花公主陪他进宫来,听我发落。”

  解慕漱和柳花,坐着五龙车,一眨眼的工夫便来到了水宫。

  河伯神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是天帝的儿子,都有什么本事?”

  解慕漱胸有成竹地回答说:“不敢说有什么本事,但只要一比试就会明白的。”

  河伯神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变成一条鲤鱼游来游去,解慕漱也紧跟着跳进水里,变成一只水獭,紧追不舍,鲤鱼眼看就要被捉住了,就赶紧浮出水面,变做一只鹿,往山坡上跑去,而解慕漱摇身一变,成了一只豺狼,象风一样追过去,要张口咬住小鹿尾巴,河伯神慌忙变成一只野鸡,“扑棱”一声飞上天空,解慕漱眉头一皱,一抖身就变成了一只老鹰,扑扇着翅膀飞过去,把野鸡捉住了。

  到了这时候,河伯神才感到解慕漱的本事的确不凡,确认他是天帝的儿子,便答应了这门亲事,择吉完婚。可是,河伯神还是对解慕漱放心不下,怕他变心,休掉自己的女儿。于是灌醉了解慕漱,然后,将柳花和解慕漱装进皮囊里,放在五龙车上飞上天。

  五条龙很快就起动了,然而,还没等钻出水面,那解慕漱就醒过来了,觉得烦闷得很,就拔出柳花头上的金簪儿,往皮囊扎了个眼儿钻出去,自个儿飞往天国去了。因为天王郎不在车上,五条龙脱掉后鞧,扔下龙车飞回天宫,柳花姑娘也就升不了天,返回水宫来了。

  河伯神看到女儿哭丧着脸回来,怒冲冲的说:“你不听爸爸的话,败坏门风,丢尽了脸,你知罪吗?”然后命令手下人,将柳花的嘴唇拉长三尺,扔进长白山南侧的优渤水里,永远不让她回人间。

  岁月如流水,前面说到的那位金蛙王子,如今已经做上了扶余国的国王。有一天,金蛙王发现,自己的饭桌上,鱼不上桌了,便叫来渔翁问起这件事。

  渔翁说:“近来,优渤水出现一个怪物,没法捉鱼。”

  金蛙王听罢渔翁的话,下令向水中撒下渔网,把那个怪物捞上来。可是一捞,渔网被撕破了。后来织了一张铁网撒下去,果然捞上来一个披头散发、长嘴唇的女人。金蛙王打发人问她是什么人,为什么生活在优渤水里?那怪人指着嘴唇摇摇头,金蛙王看明白了她的意思,又叫人一次又一次地分三次剪去了长嘴唇。那怪女人这才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金蛙王知道了这女人是河伯神的大女儿,天帝的儿媳妇,哪敢慢待她呀,就把她安排在后宫里奉养起来。

  可是奇怪的很。自从柳花住进后宫以来,有一缕强烈的日光直照在柳花身上,柳花怎么躲也躲不开,过不几天,她出奇地怀孕了,生下的竟是一个足有五升大的肉蛋。

  金蛙王听了大怒,说:“人,生了个肉蛋,是不吉利的预兆。”立即让手下人把肉蛋扔给猎狗吃,可是它们都不吃,他们又把肉蛋扔在路上,牛马都躲避它;后来把肉蛋扔进了深山沟里,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山里的飞禽走兽就围拢上来,围护着它,到了晚上和阴天,那肉蛋还闪闪发光。金蛙王叫手下人剖开肉蛋看个究竟,可就是破不开。金蛙王觉得这肉蛋是个神奇之物,又还给了其母柳花。

  柳花将肉蛋裹好,放在热炕头上,过了几天,一个又俊又精神的小男孩儿破壳而出。孩子洪亮的哭声,惊动了金蛙王,金蛙王跑过来一看,孩子又胖又俊,心中大喜,认为这孩子是天帝的子孙,培加关怀。

  孩子刚满月,竟能咿呀咿呀地说起话来,还能走路。有一天,孩子说:“妈妈,这该死的苍蝇叮得我睡不着觉,你给做张弓和几把箭吧,我把它们统统射死!”

  妈妈用苇杆儿做成了弓和箭,交给孩子。苍蝇落在纺车上,这孩子一箭射死一只,箭箭射中,无一落空。

  孩子日日夜夜地长,起早贪黑地勤奋读书,还要上后山练射箭舞刀。他要射飞鸟的眼,箭准能射中眼,他要射老虎的脑门子,箭不会射到老虎的鼻尖儿上,真是百发百中,练就了一身好箭法。当时,在扶余国里称神弓手为朱蒙,随之叫这孩子也被称为朱蒙。

  这时候,金蛙王有七个王子,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朱蒙的本事。有一天,金蛙王带着七个王子和朱蒙,进山打猎。王子及其随行的,只打了一只鹿,而朱蒙一个人就打了十多只鹿和狍子。王子们好生嫉妒他,不但抢走了朱蒙的鹿和狍子,还把朱蒙绑在一棵大树上。朱蒙越寻思越来气,用尽吃奶的力气,“嘿”的一声,把大树连根拔起,拖着大树回宫里来了。

  妈妈看到此情此景,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板跑过来给儿子解开绳子,问道:“你这倒底是怎么回事?”朱蒙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讲了一遍。母亲听了,对孩子的将来深感不安。

  王子们听到朱蒙连根拔掉大树,都吓傻了。他们联合起来抢先到父王面前说朱蒙的坏话,要千方百计地除掉他。金蛙王的大儿子带素说:“朱蒙非人所生,勇猛无比,本事无双,人人敬畏,若不及早除掉,恐怕后患无穷。”

  金蛙王知道,自己和朱蒙是天老爷赐给人间的,不能杀朱蒙。寻思之后,就派他去草原养马。朱蒙感到让自己去养马,是委曲了他,不愿去。

  妈妈劝说朱蒙道:“男子汉大丈夫,要成就一件大事,没有一匹骏马是不成的。你这次去草原放马,是天老爷让你得骏马的好机会,千万不能耽搁。你去了,要选好一匹好马,到时候会有用的。”然后,贴着朱蒙的耳朵,悄没声的告诉他,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

  朱蒙到了马场,按着妈妈的吩咐,在圈内挥起鞭子,挨着马猛抽,那些马挨了鞭子,连叫唤带尥蹶子,横冲直撞,就是挑不过栏杆儿,只有一匹枣红马轻巧地蹦了过去。

  朱蒙高兴了,心想:“妈妈说的那匹骏马,就是它。”接着把那匹马牵过来,掰开嘴,往舌头底下扎进了一根细针。这匹马呢,疼得直叫唤,不吃料,也不喝水,一天天瘦下去,皮包骨头,耷拉着脑袋,满脸是眼屎和鼻涕,眼看就要不行了。

  正好这时候,金蛙王来马场巡视,看朱蒙养马养得怎么样?他看到朱蒙把这群马喂得滚瓜溜圆,高兴得他大加称赞一番,金蛙王自己造了一匹好马,把最瘦的那匹马赏给了朱蒙。金蛙王一转过身,还没有离开马场呢,朱蒙就把枣红马舌下的细针拔了出来,加草添料,精心饲养,没过多久,这匹马就体壮膘肥,活蹦乱跳。

  金蛙王又领着王子和朱蒙去打猎。朱蒙追鹿进深山,突然乱箭从四面八方射向朱蒙。朱蒙边挥舞剑刀挡住乱箭,边高声大喊:“不要射啦,朱蒙在这里。”朱蒙越喊,射来的箭矢就越多。朱蒙这才意识到王子们要加害于他。于是朱蒙绕着道,策马扬鞭赶回家里来。

  妈妈听了,意识到局势的险恶,立即让他离开后宫。可是朱蒙不忍心离开相依为命的妈妈,还在那里犹豫着。

  妈妈劝导他:“以你的才略,到哪里还干不成一番事业?王子他们一旦发现你不在,就会来追你,你必须立刻出走!”

  朱蒙向母亲施礼告别,带着平时最要好的乌伊等三个朋友,跨上骏马,直奔南疆而去。

  王子和扶余国的诸臣们,听说朱蒙往南逃跑了,气得咬牙切齿,带着精兵强将前去尾追。

  朱蒙他们不知跑了多远,直跑得人困马乏,走着走着,突然,眼前有一条大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往后瞧,喊叫声和马蹄声铺天盖地而来,急得朱蒙团团转。

  朱蒙急中生智,举起长鞭,指着苍天和大江,喊到:“我是天帝的孙子,河伯神的外孙,今天来到这里避难,祈祷苍天大江,救我一命,让我过江谋生,成就事业吧!”说完,用鞭子猛击江水,一声巨响,霎时间就有数不尽的鱼鳖虾蟹游过来,背对背地从南到北架起了一座浮桥。朱蒙他们顾不了谢天谢地,快马加鞭,过江而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金蛙王的追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追赶来,刚走到桥半截儿,那鱼鳖虾蟹们一散,桥上的兵马统统掉到大江里淹死了。

  朱蒙由于得到天帝和河伯神的帮助,平安地渡过大江以后,来到了叫做卒本川的地方。这地方风景秀丽,土地肥沃,地势险峻,是个繁衍生殖、抵抗外寇的极好地方。朱蒙决定就在这里定都建国。因为来不及盖起宫殿,先建一栋简陋的房子,登基即位。起国号叫高句丽,朱蒙做第一代国王,王号叫东明王。朱蒙的朋友乌伊他们仨,理所当然是辅弼国王的重臣大将。朱蒙是天帝之孙,受日光而生,取其高尚纯洁之意,把朱蒙的解姓改为高姓,叫高朱蒙。高朱蒙即位时,只有二十二岁。

  史说李世民三征高句丽:

  唐自贞观四年(630年)征服东突厥之后,一跃而为东亚之共主,遂相继向西、北、东、西南各方面,展开扩张之攻势。贞观八、九年征吐谷浑。十四年灭高昌。十八年灭焉耆;第一次征高丽。二十年灭薛延陀。二十一年再征高丽;灭龟兹。二十二年三征高丽。二十三年太宗崩。

  隋朝攻打高句丽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国王朝唐朝仍然敌视。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

  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突厥后,唐与新罗联盟。

  642年,渊盖苏文杀死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后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为“莫离支”摄政。为讨渊盖苏文和保护唐的盟友新罗,唐太宗认为有必要对高句丽开战。

  644年,唐太宗带着李世积、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 不料在安市受阻(今辽宁鞍山海城境内),再也无法前行。由于寒冬恶劣天气和薛延陀入侵唐朝,唐军被迫返回。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646年,宝藏王献给唐太宗两个美女,表示善意,唐太宗没有接受。唐太宗以弓服赐给盖苏文,盖苏文接受,但不遣使者答谢,唐太宗于是下诏削弃朝贡。唐与回纥等铁勒诸族灭了薛延陀后,647年,唐太宗令牛进达率兵从海上、李世积率兵从陆路攻打辽东半岛。648年,唐太宗再派薛万彻率军从海上攻打鸭绿江口。随後,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根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直至649年去世前也一直经营海军以大举攻伐高句丽。

  第一次东征:贞观十八年(644年)七月开始,至九月攻安市不能克,还军。

  第二次东征:此次东征,分为两次进扰战:(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三月自陆路进军,七月进至平壤西境而还。(二)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自水道进军,四月进至义州及平壤北而还。

  第三次东征: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准备大举征高丽,大备水军。翌年(649年)五月太宗崩,罢东征。

  第一次东征(参看附图8-301)

  第二次东征(参看附图8-302)

  一、战场地理形势

  唐代之高丽,其西北方面之国境,以辽水为界与唐相邻接。西方濒海,与唐之莱州(今山东掖县)遥遥相对。其东北为靺鞨部。东濒大海,南与新罗、百济邻境。高丽拒唐之险要地带有三:

  (一)辽水区域:贞观五年(631年),高丽王建武惧唐入侵,曾举国自扶余城(今辽北昌图县境)沿辽水东岸向西南至海“千余里”筑长城。

  (二)鸭绿江与千山山脉间区域:有丸都城(今辽宁辑安县)。此城乃高丽之故都城。杜佑《通典》载:城在丸都山下,沸流水之东。《唐书·地理志》载:自鸭绿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今义州)得渤海(国)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县城,故高丽王都。

  由以上列城之形势观之,自辽东进攻高丽都城——平壤,有三道:(一)自辽东城越千山山脉之连山关,经凤城至咸兴府(今义州),为主要道路,亦高丽入贡之道。(二)自盖牟卑沙城,经扶余城(岫岩)至义州为西道。(三)自玄菟(新宾)越千山山脉至丸都为东道。此三道乃唐征高丽陆军必经之道路也。

  至于唐水军攻高丽之海道亦有二:(一)自莱州(今山东掖县)越过东北诸群岛如大谢岛(今蓬莱县东北三十里)乌湖岛(似今南、北城隍岛),渡乌湖海(似今渤海海峡),然后自今旅顺、大连或东趋鸭绿江口而至平壤,或北趋辽河口策应陆军作战。(二)自成山(今山东荣成县),横渡黄海趋平壤、熊津江口(今锦江),以攻百济。

  二、双方作战方略

  唐朝方面:高丽自盖苏文政变后,北连靺鞨,南连百济、倭国,隐然有西抗唐朝,主盟东方之志。唐太宗自灭东突厥后,既有主盟全亚之图,于是对盖苏文之拒命,遂兴挞伐之师。

  唐太宗征高丽之基地,亦如隋然,以幽州(今河北大兴县西南)、营州(今热河朝阳县)为陆军策源地,以莱州为水军策源地,又在乌湖岛屯粮,以供东征军之补给。同时,太宗鉴于隋征高丽之失败,有以下之重要措施:

  (一)在国内后方诸重要战略要点,如首都长安,东都洛阳,定州(今河北定县)等地作严密之部署与控制,以防后方之动乱。

  (二)征募天下骁勇之志愿兵组成新军,以免强征致使地方骚动。

  (三)水陆两军合势,密切协同,故之主力指向于安市(今辽宁盖平县东北)。

  (四)采用大量释俘,优俘政策,以瓦解高丽之军心、人心。

  (五)及久攻安市不下而退军之后,知高丽善守城池,乃转采分军扰乱作战,待其弊而取之。又大量造船于江淮扩充水军,俾唐军能直捣平壤而攻之。

  (六)高宗仍继承太宗之方略,继续采扰乱作战,及扩充水军之政策,最后乃乘其内乱而击灭之。

  高丽方面:一仍过去败隋之战术,利用三条重叠纵深之国防线,及守城战术与天候之利,以迟滞唐军之入侵。待唐军久顿兵坚城之下,粮尽、兵疲、天候(详见上卷隋东征之战章)又于唐军不利时而反攻之。

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