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夏原吉简介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初重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历史名人夏原吉简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历史名人夏原吉简介:
夏原吉(1367~1430年)明初重臣。字维喆,湘阴人,祖籍德兴。
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时先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成祖即位,委夏原吉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
成祖后又相继辅佐仁、宣二宗,政绩卓越。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人物生平:
幼年从郑菊隐、史九韶学习,二十三岁县考邑庠生,由省选考推荐到京师,入太学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重爱之,未经科考,提拔为户部主事,建文时,复提为户部右侍郎。成祖即位后,于永乐四年提拔为户部尚书。夏原吉上疏曰:“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永乐元年(1403年),奉令携太常少卿袁复开浚吴淞江,又疏拓千灯浦。时湖南遭灾,元吉奏请赈济并减免赋税,民间流传“夏元吉当官,遮盖湖南一省。”永乐十三年(1416年),麻林(今肯尼亚麻林地)贡麒麟,元吉撰《麒麟赋》:“永乐十二年秋,榜葛剌国来朝,献麒麟。今年秋麻林国复以麒麟来献,其形色与古之传记所载及前所献者无异。臣闻麒麟瑞物也,中国有圣人则至。”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增置武卫百司、派郑和下西洋,费用以亿万计,全由夏元吉筹措。他设立盐务衙门,以盐卡收税,谨防贪官。又将户口、府库、田赋等数字写成小条,放于袖中,以便随时参阅。每当成祖询问,对答如流。永乐十九年(1421年)秋,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的鞑靼。这时国库早已空虚,夏元吉反对讨伐,曰:“此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力陈国家财政已难以承受,朱棣大怒,系之大狱。抄家时,家中除布衣、陶器等日常用品外,别无它物。
成祖粮尽退军,至榆木川病逝,死前悔悟,对左右说:“夏元吉爱我”。太子朱高炽亲到监狱看望原吉,泣诉噩耗,不久大赦出狱,复户部尚书,元吉请求仁宗朱高炽多收钞、少发钞,致力和缓当时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取消了郑和的海上远航,使国家财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稳定。
宣德五年(1430年)去世,赠太师,晋光禄大夫,谥忠靖。归葬湘阴夏家桥侧之大明山。清代郭嵩焘竭夏元吉墓时,曰:“遗直如公真大度,老成当国有深谋”。着有《万乘肇基集》、《东归稿》、《夏忠靖公集》等。
后世评价:
《明史》对赞夏原吉为“股肱之任”、“蔚为宗臣”,称他的一生可“树人之效”。并以《尚书》中的话来赞誉夏原吉,即“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
历史名人夏原吉的故事: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旅社中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
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操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条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喝斥,要他跪著向尚书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笑著把他放走。
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夏原吉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么?"
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爱的砚台,躲著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的相处在一起。
当夏原吉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命夥计去烘乾。夥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去,夥计却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去请罪。他笑著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了。
夏原吉回到家乡后,每天和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宽厚仁慈,不知道的人,谁以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尚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