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来源历史故事的成语3个

时间: 鸿宇2 历史故事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来源历史故事的成语3个,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历史故事的成语·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着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tàng)。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liáo)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竹林,顾不得抹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吹雨打的姿势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cháo)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求解驿站】原指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竹子的形象。后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谱儿了。

  【活学活用】主管担心这个月完不成任务,老段~地说:“没问题!”

  【妙语点拨】文同之所以能画好竹子,关键在于他不怕辛苦地观察,再观察,付出了很多心血,有成竹在胸中。我们在做事之前,也要像文同一样,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事情有个完全的把握。尤其在解答数学题时,不要一看题目,就盲目地乱算一气,而是要先分析解题思路,明确解题的具体步骤,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用笔进行实际的运算。

  【近义】心中有数

  【反义】茫无头绪

  来源历史故事的成语·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承诺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为报酬。谁料,夷吾(晋惠公)即位后,食言了。

  晋惠公言而无信,引起秦穆公的不满。但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还是送去了大批粮食,结果帮助晋国渡过了难关。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没有支援。秦穆公气愤极了,便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兵戎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之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死恶劣的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秦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求解驿站】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活学活用】经历一番波折后,这对恋人终于结为~,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

  【妙语点拨】春秋时期,地处黄河东、西岸的秦国与晋国从未停止过明争暗斗。不过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分分合合,有争斗就有结盟。联姻是结盟的重要手段,嫁往对方国家的贵族女性在和平时期,是一枚维持双方政治平衡的砝码,一旦两国交战,该砝码则可能使政治的天平发生戏剧性的倾斜。因此,从本质上讲,秦晋之好不过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联姻罢了。

  【近义】秦晋之缘、天作之合

  【反义】反目成仇

  来源历史故事的成语·乘兴而来

  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

  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

  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

  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水名,在浙江省),两地有相当的距离。

  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

  “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

  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

  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

  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

  王徽之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逵呢。”

  “可是”船夫又不解地问道,“既然这大自然风光的生生不息,永恒美好使老爷排解了独处的寂寞,让老爷重又精神焕发,那老爷邀何不请戴先生与您一同泛舟游湖,共同分享这片自然的景致,诗词唱和,交换彼此愉悦的心情,这样不是更好吗?”

  王徽之淡然一笑:“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是顺应我自己的本性。如果,此刻我邀请戴逵与我泛舟游湖,共赏湖光山色,戴逵想必会同意,虽然这未必是戴逵的本意。如果这不是出自戴逵的本意,那我就等于让好朋友戴逵违反了他的本性。那既然我是一个顺应本性生活的人,那我又为何要勉强戴逵去违反他的本性与我游湖呢?所以我只是顺应自己的本性,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至于,此刻好友戴逵如何顺应他的本性去安排他的生活,那是他的自由,我不需要去打扰他、勉强他。”

  ——《晋书·王徽之传》

  【求解驿站】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乘兴,趁一时的高兴。

  【活学活用】为了不让远道来参观的人~,败兴而归,王小姐仔细讲解,亲切接待。

  【妙语点拨】通过辞官、雪夜访友却半途而返,我们可以看出,书圣王羲之的公子王徽之天性率直,总是按自己的本性生活,但同时又兼顾他人的本性,自然和谐,是一个懂得天道自然、逍遥自由的人。

  【近义】欣然而至

  【反义】败兴而归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来源历史故事的成语3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