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国皇帝的故事介绍
纵观历史长河,历代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野心,敢坦露,“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是为“真爷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开国皇帝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开国皇帝的故事1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就已经在构想自己死后要住在什么地方了。作为千古一帝,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最大的目标,放眼望去,疆土辽阔,而且全部属于自己,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时候还不知道有欧洲这些地方,为了抵御外部的匈奴,他修筑了军事长城。在这个世界上好像他就是第一人了,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种积极发展的面貌。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自然很相信玄学、阴阳学一类的学派的思想。所以,在他建构始皇陵的时候,他坚持的思想就是生就是死,而死就是另一种生。因此,他修建的始皇陵特别的宏伟壮观,经历了37年之久都还没能够竣工。在秦始皇陵中,始皇将地宫打造得跟地面上的建筑一样,从结构上来看,就是咸阳宫城的模样,亭台楼阁多不胜数。秦始皇征战一生,灭六国合一统,他希望自己在死后,也能统领千军万马。于是秦始皇就下令做了这么多的兵马俑。
前期负责秦始皇陵建造工程的人大概是吕不韦,后来吕不韦犯了罪,秦始皇原本只是想贬谪他,但是最终还是杀了吕不韦。吕不韦死后,接任始皇陵工作的人应该就是当朝丞相李斯了。秦始皇陵中的匠人都是秦朝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
秦朝的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 夏商周时期有用活人来殉葬的惯例,到了秦始皇这里,他将秦朝的大部分人都征用起来了,一部分人被拉去修长城,一部分人被自己找来修秦始皇陵,另一部分人进行农耕,还有一部分人是军队的士兵,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没什么劳动能力。所以他应该没有怎么用到活人殉葬。
我们来看一看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设计和做出来的?首先,秦俑的头都是单独制作的,而秦俑的躯干则是一次塑造成型的,所以秦俑是空心的。大部分秦俑看上去都比真实的人要高大许多,这个就和视觉错乱有关系了。当周围的空间比较大时,雕塑稍微的放大一些,才能使他们看起来和真人一样大小。
建造秦俑要先弄造型,现在造型的程序一般是先用木板、钢丝、钢筋等搭上骨架,然后用准备好雕塑要用的专门的泥土捏出一个大致的形状来,之后深入塑造,接着用外模翻制,分别倒模,最后组装成整体。然而秦朝的时候所用的方法和现在有一定的差别,他们制作秦俑造型的手法叫做盘塑,比起现代技术程序来说少了几步,但是却更加复杂了些。他们往往是先用泥条从下到上一圈一圈盘出大型,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深入塑造。
将秦俑的外形塑造好了之后,就要想办法让秦俑的泥巴干才行。他们没有选择用太阳晒这种方式,而是用了阴干的办法。因为这种秦俑一经暴晒就会炸裂开来。然后就是烧制秦俑的过程,这个过程不知道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大概要注意的就是掌握温度和步骤就可以了。将以上这三步都完成了之后,就要开始作画了。这作画可不是在秦俑身上乱写乱画,也不是画一些好看的图案在秦俑上,而是将秦俑涂上颜色。这样一来这些秦俑乍眼一看就跟真人一样。据说刚刚出土的秦俑身上就是有颜色的,他们身上的衣服和皮肤都和正常人一样,但是和空气一接触,再加上其他的保护不到位的原因,秦俑身上的颜色都脱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秦俑几乎都是没有颜色的。这些失去颜色的秦俑就像是失去了活性一般,但还是精神饱满的。
最后,做好了这些,就只需要将秦俑的头给他安上,一个新鲜的秦俑就出炉了。
有人在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发现,这些兵马俑的面貌几乎没有一样的,这就令很多人感到惊讶了。据说当时秦始皇是按照每个士兵的真人来做的这些秦俑,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秦俑,以前就有这么一个人,而且就长成这个样子,就像是拍照一样,他们的形象都被记录下来了。
历史开国皇帝的故事2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唯辟作威,唯辟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绝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分得一盘冷猪头享用。
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20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