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历史军事故事

时间: 翠梅2 历史故事

  历史军事故事可以让人感受那个年代的气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军事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军事故事1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军与曹军相互争夺合肥的战役,两军一共发生过5次冲突。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215年,曹操出征张鲁时,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同时,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中以平分荆州作为条件,两军撤退。不过,孙权见曹操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在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肥。

  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至者,张、李出战,乐守;护军勿得与战。(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出城迎战,乐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敌我兵力悬殊,各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足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 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教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

  李典 亦认同张辽 ,于是在前夜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杀牛犒赏军士,准备明日大战。天亮的时候,张辽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死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张辽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阵营。宋谦、徐盛军都不敌,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

  孙权见如此情况大惊,无所适从之下只好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张辽 叱孙权 下战,孙权不敢动,看见张辽率军甚少,便令军士将张辽军团团围住。张辽突击冲出,包围被打开缺口,张辽麾下的数十人得以逃出,其余军士呼唤道:“弃我乎!(抛弃我们了吗?)”张辽因此再度冲进包围网,再次突围救出其他人。孙权军望风披靡,无人能挡住张辽。战斗从日出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曹军 众人之心安定。

  孙权围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自己则和千多虎士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为后。至逍遥津 北,张辽观察到孙军撤退,乘机率军追击,孙军顿时混乱,孙权被围。甘宁严厉的要捶响战鼓,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近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掩护,吕蒙、蒋钦死战拒敌。

  凌统救出孙权 ,便回头再战。但撤退路上的桥已被敌军所毁,丈余无板,当时孙权近监谷利 在马后,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缰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与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备的贺齐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而凌统则与甘宁等继续阻挡敌军,左右人马已死,自己也身受创伤,杀死数十人,知道孙权已安全,才披甲潜行逃走。

  这是一场一少胜多的战役。此一战张辽可谓威震魏吴,令孙权 心有余悸,即便是在许多年以后,张辽已经年老体病,孙权仍称:“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历史军事故事2

  木兰围场,围猎开始了,喊声震天,尘烟滚滚,只见六阿哥奕诉的白马像一个白色的幽灵风驰电掣,围追堵截,不一会奕诉就射死了几只鹿和野兔,奔驰一阵后奕诉见所获猎物已远超其他皇子,不禁顾盼自喜,突然他看见四哥奕谊默默坐在路旁,便问:“四哥为何坐在此,不去围猎?”奕诖:“我肚子疼,要拉稀,弟弟不必管我。”奕诉一丝冷笑掠过嘴角,更加轻松地策马狂奔。

  日落时分皇子们带着战利品向道光汇报,道光见奕诉战利品最多,说:“六阿哥果然神勇,朕心甚慰。”道光看着奕诉良久,心想有了奕诉社稷有望,猛然看见奕:;i主一无所获,十分诧异,便问:“四阿哥为何一无所获?”奕诖:“孩儿以为现在正是动物繁育下一代之时,不忍心在此时杀死它们,孩儿一切事都以仁义为本,所以不杀生。”道光一看,果然仁义之君,江山就给他了。

  如果道光选奕诉为接班人,那么奕诉治国十年,国家很可能会强大,绝不会有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如果道光选奕诉为接班人,慈禧绝不会有机会垂帘听政,不会祸国殃民。如果道光选奕诉为接班人,英法联军不会打进北京,圆明园就不会被毁,颐和园就不会建立,就更不会有慈禧把办海军的钱用来建颐和园了。

  如果道光选奕沂为接班人,办海军的钱都能用在正道上,北洋水师绝不会败在日本手里,甲午战争我们一定会赢。但历史没有如果,道光这个昏君因“仁义”二字不用奕沂,奕诉日后成为著名的恭亲王。

  1850年道光病死,四阿哥奕诖即位,是为咸丰。成丰因恭亲王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不给恭亲王任何权力,一直防着恭亲王。在此情况下因一件事使得咸丰对恭亲王戒心更大,王闽运《祺祥故事》记载了此事。太妃病了,咸丰去问安,太妃以为是恭亲王,说:“你怎么又来了?我快死了,死也无憾,但恨你爸当初要立你时我假装推辞,结果铸成大错。

  现在我能给你的都给你了,他性情不测,莫生怀疑就好。”咸丰发现她说错了话,喊了声额娘,太妃才知不是恭亲王,随即转身装睡,不再言语。这反倒使得咸丰对恭亲王产生了怀疑,于是咸丰更加防备恭亲王。

  1860年英法联军即将打进北京,此时咸丰想起了赋闲十年的恭亲王,咸丰对恭亲王说:“朕留你在京与洋人讲和,现在跟洋人讲和是难上加难,如果无法达成和平,只有继续战争,万一打不过洋人,你就来热河找我,无论如何必须全身而退。”

  恭亲王心想这些年你不用我,这洋人把首都打下来了,你想起我来了,把这烂摊子给我,于是想撂挑子,但恭亲王转念一想,国家如此,我这宝贝哥哥是没用的,还得我来挑起这副重担,于是答应了。然而恭亲王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见圆明园滚滚浓烟升腾,不久烟火遮天蔽日,这座人类智慧璀璨的艺术殿堂在那些衣冠禽兽的狞笑中毁灭了。

  圆明园被毁后,恭亲王立即将被扣押的英国代表巴夏礼等人释放,重开和谈,在恭亲王苦苦争论中,没有割让一寸土地,与英法签订了条约,联军走了。是年农历十二月十日,为方便与洋人打交道,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由恭亲王把持。

  1861年咸丰病死后,恭亲王支持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夺权成功。在夺权后分权时,恭亲王是想多得到一些权力的。但是,他也如同肃顺那样,小看了慈禧。通过辛酉政变,慈禧已知道手中无权就要任人宰割。辛酉政变虽然慈禧胜利,但是,没有恭亲王的支持,她绝无成功的可能。所以,她要给恭亲王很多的权力。

  但她更知道,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恭亲王早晚也是她潜在的敌人。慈禧大权独揽,垂帘听政,她让恭亲王只是参与议论政治,而不让他决定政治,因此,授恭亲王“议政王”头衔。而恭亲王想让慈禧仅有“垂帘之名,而实权归己”(《慈禧外纪》),二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恭亲王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国家遭到侵略时绝不含糊,1875年阿古柏分裂新疆时他力挺左宗棠收复新疆。

  然而正当恭亲王如日中天时他的政治生命却被慈禧断送,一次慈禧派太监往娘家送东西,被午门的护军阻拦,太监于是与护军发生殴打,太监挨了顿打,向慈禧汇报。慈禧要廷杖护军,恭亲王说:“廷杖是前明虐政,不可效法。”慈禧说:“你事事跟我对着干,你到底为了谁?”恭亲王:“臣是先帝第六子。”慈禧:“我能革除你的爵位,把你贬为庶人!”恭亲王:“你能改变我的爵位,但你改变不了我的皇子地位!”慈禧没办法,只好让步,但加深了对恭亲王的仇恨。最终慈禧找个借口将恭亲王罢免了。

  甲午战争结束3年后,1898年5月29日恭亲王去世了。

  美国马士说:“恭亲王的死使清政府机器失去了一个重要部件。”英国普兰德说:“如果恭亲王活着,庚子之乱不会发生,清朝权贵愚昧无知,排汉排外,只有恭亲王有威望和权力能阻止他们对各国宣战。”如果恭亲王不死,他真的有实力阻止慈禧对八国开战,那么后来的历史就又改写了。

  曾国藩说:“恭亲王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断。”慈禧由于跟恭亲王有矛盾,对恭亲王评价很低,她说:“恭亲王办事徇情,贪墨骄盈,揽权,从政以来妄自尊大,举止狂傲,目无君长,每次召见他时他都趾高气扬。”

  蒋廷黼说:“恭亲王是个有血性的人,且真心为国谋划,他是清朝最后一百年宗室中的贤者。”我觉得,吴相湘的话最能概括恭亲王的一生,“纵观恭亲王一生,以过人韵才智处内外交困之际,坚持定见,忠诚谋国,推心置腹于将帅,昭示信义于欧美,内政外交都有起色,清国国祚得以延长,实在是爱新觉罗的好子孙。”

  历史军事故事3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里面有很多夸张成分,需要耐心甄别。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对于关羽的武艺颇为喜爱,一直想要将关羽收入自己的麾下,罗贯中在书中记叙,曹操先后送给关羽金银、美女,关羽都不为之所动,直到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毅然而然的辞别曹操而去。关羽对于刘备的忠义,成为了人们所称赞的对象。不过在正史《三国志》裴松之所做的注中,却记载了一条先于关羽被迫投奔曹操之前的记载,或许可以从中看出关羽与曹操所存在的矛盾。

  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裴松之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在《明帝纪》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秦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缘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这段记述主要是记载了当曹操等人围攻吕布之时,当时刘备和曹操联军攻吕布,双方的关系还算和谐,当时吕布被联军围攻,吕布派遣手下大将秦宜禄前往他处,请求别人的救兵。秦宜禄单身出城后,其家眷就留在了城中。在救兵迟迟不到的情况下,城池被破已成定局。此时的关羽听闻秦宜禄的妻子杜氏颇为美貌,就有了爱慕之心,想着攻下城池后将杜氏纳为自己的妻子。

  关羽有了这种想法,在和刘备商议后,就向曹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曹操当时并没有多想就同意了关羽的要求。可是此后,关羽屡屡的提及此时,曹操也动了自己的心思,想着关羽如此看重的女人,必定是容貌出众之人。于是城破之后,曹操点名要见杜氏,果然杜氏是个大美女,于是曹操也就顾不得之前对关羽的承诺,尽管关羽一再请求,曹操依然将她纳为自己的妻子。

  而这件事发生后,关羽的态度是“心不自安”。毕竟自己喜欢的女人,被曹操所占用,关羽自然心里不会舒服,相信通过此事,关羽也看透了曹操的为人,在之后被迫投奔曹操之时,不过逢场作戏而已,并不认为曹操是值得自己效力之人。

 

 看了历史军事故事

1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