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简短的历史故事

时间: 翠梅2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短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简短的历史故事1

  李渊,字叔德,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在朝的官员,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亲李昞,原是北周时的当朝大官,后来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以后又在随朝为官,被隋文帝封为唐国公。可以说李渊从小出生于贵族家庭,在七岁的时候就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为了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朝皇后独孤皇后的姐姐,独孤皇后作为李渊的姨母,自然很疼爱他,所以李渊入隋以来就受到隋文帝的重用,先后任命他为淮、陇、岐三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又被召回担任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公元604年,杨广弑父杀兄登上了皇位虽然前期我们看到了他努力的成果,但是杨广本身就好色、骄奢,以至于在他执掌政权的后期,他开始为所欲为,不听劝阻,不顾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为了国家疆域的扩大,不看清自己的实力就去攻打高丽,最终虽然胜利了,但是隋军也遭受到了重创,后来他又大兴土木、修宫殿、开凿运河、修驰道,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杨广搜刮民脂民膏,收押社会中的青壮劳动力,迫使妻离子散,百姓怨声四起,造成了隋朝经济的严重破坏,百姓常常没饭吃,各地饥荒一片,烧杀抢掠不断地在发生,鉴于这个面貌,当时的许多绿林豪杰们聚集起来造反推翻隋朝的统治。虽然李渊与杨广是表兄弟,但是杨广并不喜欢他,原因是因为当时天下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杨广作为一个生性多疑的人,遂把李渊派遣到山西、河东担任抚慰大使,负责平定内乱。

  李渊为何在晋阳起兵反隋?  李渊到达河东后,剿灭了好几支义军,得到了隋炀帝的赞赏,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另外派了王威、高君雅为副守将,监视李渊。此时,全国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形式的转变,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帜割据一方。李渊在太原留守时,看见现如今天下如此局面,心里面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于是开始网罗天下豪杰,招降纳叛,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实力。此外李渊还有一颗为人民着想的心,他广开粮仓,救济灾民,赢得了诸多民心。正当李渊密谋起义的时候,马邑的校尉刘武周发动政变,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再加上当时的太原副守王威和高君雅看见李渊正在招兵买马,怀疑李渊恐怕是要有所行动,所以打算除掉李渊,在向隋炀帝请功,可惜两人的诡计被李渊得知,李渊决定先发制人,李渊开始着手在太原起兵。

  太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战国以来,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到如今的隋朝,晋阳被称作隋朝的“天下精兵处”,隋自建国以来,对晋阳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积蓄,城中已是“府库盈积”,李渊很庆幸自己在太原任命。要想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光有充足的粮草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推翻隋朝的统治,就必须作好准备,晋阳起兵李渊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兵力和粮草都配备充足,那李渊在晋阳起兵时的兵力如何,才能助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更换政权。

  为了壮大自己的兵马实力,李渊用了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间征兵。为了让老百姓们自愿地投身到反隋大军当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李渊采取了广开粮仓的方法,让百姓们有饭吃,赢得了民心,在李渊公开募兵之时,有大量的百姓前来投军,据数据显示,每天均有千余人来投军,在二十天左右便召集了近万名兵力。其次就是与外部联盟,李渊与突厥达成休战的协议,并希望与之联盟,获得了突厥可汗的同意,在李渊起兵之前,突厥可汗送来了兵马支持李渊。李渊在实施上诉措施两个月后,加上自己原有的兵力,已经达到了近十万人,而反观隋朝,由于四处爆发的农民起义,隋朝的兵力大多被派出镇压起义,留守关中的兵力较少,实力较为薄弱,最终晋阳起兵取得胜利。

  简短的历史故事2

  明洪武年间的一天,京城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几天后的早朝上,明太祖朱元璋铁青着脸对着一干文武官员吼了起来。

  原来,突降大雪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微服私访,在京城内转了大半天,是越看心越沉。京城应天府本属江南,气候温暖,可突然间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降临,冻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朱元璋忍着怒气,等官员们向自己汇报。可谁料一连几天过去了,文武百官上朝还是国泰民安的那一套。朱元璋忍不住了,因此这天的早朝上,从丞相开始挨个儿大骂了一通。

  百官战战兢兢地听着,其实,有些官员想禀告的但不敢。怎么禀报?说万岁啊,突降大雪冻死了许多乞丐。别忘了朱元璋就当过乞丐的,依朱元璋那多疑刻薄的脾气,搞不好就要被杀头,所以这次百官不约而同:装不知道骂死不吭声。

  朱元璋骂够了,脸色这才缓和了些,说:“朕自登基的那天起,就发下过誓言,天下百姓皆朕骨肉。却没想到一场大雪就平白冻死这么多人。来人,传朕旨意:选一空地为无家可归的百姓修建房屋。”

  皇帝在盛怒下降旨,哪个敢拖延。从工部尚书到应天府尹,忙得恨不得劈成两人用。也就半年多点儿时间,房子盖好了,总共有二百六十套。朱元璋亲率百官前来参观,非常满意。下旨重奖工部尚书等人。跟着就昭告那些在应天府无家可归的人,都来这里居住,一分房租不收,能干活的国家负责安排活儿干,虽管饭但没有工资。老弱病残的国家养活起来。

  顿时,应天府的老百姓们都欢呼雀跃,纷纷颂扬朱元璋的仁德,百官也跟着喊“千古第一仁君”。一片颂扬中,唯有刘伯温不言不语。

  这天,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先把朱元璋捧了一通后,跟着话锋一转,说道:“万岁仁德,古今第一。只是有句话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有话就直说,不必拐弯抹角。说吧,是不是想劝朕,仁德不宜滥用?不然恐怕以后会难以治理啊?”

  刘伯温说:“正是。老子曾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今我大明初建不久,根基尚浅,国库空虚,正应无为而治,与民休养。此仁德事,不可多为。”

  朱元璋听完,嘿嘿一阵冷笑,说:“果然高论。无为而治,说得好。现在朕就告诉你,朕要做有为君主,让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而我大明官员,也需有为奋进,想做无为官?在朕这里是行不通的。”说到这儿,哼了一声,又道,“你退下吧,不必再说了。”

  又是几天过去了,这天早朝上,朱元璋突然又下建房令,让刘伯温亲赴华亭县,为那里无家可归的百姓修建房屋。刘伯温只得接旨。

  也就仅仅过了四个多月,刘伯温修建完房屋后,回到应天府。哪料当晚,就被朱元璋叫到了御书房内,朱元璋问道:“刘爱卿此去华亭县,那里民生如何?”

  刘伯温摇头说道:“华亭民生艰辛,多有贩儿卖女,乃至饿死者,臣痛心不已。”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那你还坚持无为而治吗?”

  刘伯温偷看了眼朱元璋,低声说:“是!无为,并非是不作为。而是为官者不要乱发号令,让百姓自己想办法自己养命。虽看似残忍,其实是最大的仁慈。”

  “一派胡言!”朱元璋气得差点没给刘伯温一个嘴巴,“百姓都已卖儿卖女了,你却还要不作为。”

  “万岁!”刘伯温也有点急了,“臣是说该救济的必须要救济,但不能事事都要由官府督办。仁德不可滥施,不然必会国虚民懒。到那时一旦有变,国将不国。”

  朱元璋怒不可遏,咆哮起来:“仁德惠民,严苛责官。你跟朕多年,没想到朕为百姓盖房屋,你却认为是朕在滥施仁政!”

  刘伯温一愣,有点儿异样地看了眼朱元璋,莫名地一股寒意涌上心头——万岁这是话里有话,莫非……

  朱元璋停止了咆哮,喘了半天气才说道:“好了,你退下吧,明日正式复命时还是少说话为好。”

1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