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康熙历史故事

时间: 翠梅2 历史故事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康熙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康熙历史故事篇一

  相传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着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赵桂堂说:“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赵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赵桂堂说:“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赵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康熙历史故事篇二

  传教士想要将自己的教义传扬出去,最好的办法便是通过朝廷,当时很多传教士便是用这个做法宣传了自己的教义,南怀仁自然也不例外。而南怀仁的能力不仅仅在传教这一块,他精通历法,并且会造火炮,所以得到了康熙的重视,成了当时钦天监的负责人,官职是正二品。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南怀仁的重用。

  康熙与南怀仁之间纯粹是君臣关系,康熙因为南怀仁的能力重用他,而南怀仁也将他的一身本事贡献给了清朝廷,虽说的贡献要更胜南怀仁,但是南怀仁却更为受宠,在南怀仁死后,康熙不仅仅厚葬南怀仁,还赐了“勤敏”这一谥号给南怀仁,可以说南怀仁是唯一一个被皇帝赐了谥号的传教士,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南怀仁的重视。而且南怀仁死的时候,康熙也十分惋惜,他觉得南怀仁历法治理方面特别好,南怀仁的逝世是非常遗憾的。康熙与南怀仁可以说一个是君,一个有才,康熙看中了南怀仁的能力,从而重用南怀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康熙与南怀仁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康熙与南怀仁二人一个慧眼识人,一个兢兢业业为清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康熙历史故事篇三

  康熙年间,战乱频繁,康熙急需要破坏力强的重武器,所以命令南怀仁制作便于运输携带的大炮,制作成功之后还要亲自检验效果。南怀仁接到命令之后便致力于研究,最后终于成功的发明了一款红衣铜炮,不仅相对比较亲遍,火力也比较足。康熙在卢沟桥试验之后也觉得非常满意,所以便让南怀仁着手投入生产。

  而之后生产的几百门炮也在康熙评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因为这一发明,康熙对南怀仁逐渐重用,任命南怀仁为工部侍郎,官至正二品,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以说南怀仁在清朝廷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因为这一门火炮的发明,如果没有这一次的立功,很可能南怀仁的才能便被埋没,或者推迟一段时间才能被发现。

  康熙南怀仁红衣铜炮虽然说的是一则故事,但是这则故事所表达的确实康熙为什么重用南怀仁,以至于南怀仁逝世康熙都特别惋惜甚至追加封号的原因。从这一则故事也可以看出南怀仁的能力确实非常高,毕竟当时造火炮的条件非常坎坷,能够帮助南怀仁的人才在中国也非常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怀仁依旧制造出了康熙满意的火炮,不得不说康熙对他的重用也并不奇怪。

  

看了康熙历史故事

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