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历史故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故事篇一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唯辟作威,唯辟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绝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分得一盘冷猪头享用。
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20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故事篇二
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了覆灭的恶果。
离奇身世
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近的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于是他便作为人质送往赵国居住。
当时,阳翟有个叫吕不韦的大富商经过赵国国都邯郸时,遇到了子楚,吕不韦是个善于投机钻营的人,一遇到子楚便觉得“奇货可居”,打起了要利用他来赚取功名利禄的算盘,于是便倾心结纳。子楚身在异国他乡,备感孤独寂寞,现在竟有人如此关心自己,不仅令他感激万分,于是两人渐渐成为好朋友。
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故事篇三
明神宗万历朝后期,皇帝昏庸无道,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辽东沿海倭寇趁机勾结中原不法之徒里应外合,打家劫舍,占领州郡,骚扰我国临海城市。这时,抗倭大将戚继光已经去世,无人领兵抗击倭寇。当朝宰辅叶向高十分忧虑,多次上书皇帝要求选将派兵,但皇帝都置之不理。
就在叶向高一筹莫展之时,被分到翰林院的新科状元唐庆之竟然毛遂自荐要去剿匪。消息一传开,顿时满朝哗然。要知道唐庆之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刚当上状元夸街游行之时竟然从马上掉了下来,一时被传为笑谈。如此一介书生竟然放着好好的翰林不做,而要去剿匪,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谁知万历皇帝竟然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唐庆之如此“荒唐”的请求,委任他为左都督,命他到辽东剿灭倭寇。群臣闻听是哀叹不已,心说唐庆之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啊。唐庆之临行前,叶向高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多倚重辽东的将领,唐庆之含笑答应。
半个月后,唐庆之到达辽东驻军地辽阳。副将于汉荣听说新都督到来马上出来迎接。
这于汉荣是戚家军旧部,戚继光去世后,他被派到辽东辅佐抗倭,但因主将无能,他一直不得升迁。当他看到文弱的唐庆之时,不禁从心里有点瞧不上,心说朝廷无人,竟派个书生来抗倭,老百姓又该倒霉了。唐庆之看出于汉荣的心思,只笑了笑没说话。
第二天,唐庆之和于汉荣率领一百骑兵外出巡视。一行人来到一个名叫藤峡口的地方,前面道路狭窄,道路两旁都是水田,只见上百名书生打扮的人跪在路旁,他们见了唐庆之就说:“我们受贼人侵扰,生活十分困苦,今天总算老天有眼,派大人来解救我们,大人之名,如雷贯耳,这是我们百姓的福分呢,我们愿意做大军先锋,为大军领路消灭贼人。”
于汉荣正要上前搀扶众书生,唐庆之却大声怒喝:“你们这些贼人,竟敢蒙骗本官,统统给我拿下斩首。”于汉荣有些迟疑,但主将的命令不得不听从,马上抽出腰刀率士兵包围了这些人。这些书生一看不好,马上跳了起来,从袖中抽出藏好的兵器与唐庆之的骑兵战到一起,按说骑兵打步兵应该占优势,可这些骑兵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竟然被这些人突围了出去。唐庆之看着逃走的敌人连连摇头。
巡视归来,唐庆之找于汉荣商量抗倭事宜。经过今天这件事,于汉荣对唐庆之刮目相看,只是他不明白唐庆之是如何识别出贼人的,唐庆之说:“道理很简单,于还记得藤峡口前地势如何吗?”
于汉荣恍然大悟:“哦,对了!藤峡口前明明有一块平地,他们却偏偏在狭窄之处迎接我们,大人因此心生怀疑,是不是?”
唐庆之点头:“于不愧是戚的手下,一点就通。我发现他们目光游离不定,便更加肯定。”
于汉荣没想到唐庆之心思如此细密,十分钦佩,便真心实意地为唐庆之出主意,他建议说:“辽东的士兵久疏战阵,并且因为不是本地人,不会为抗倭卖命,不如效仿戚继光从当地百姓里面招兵,重组军队。”
唐庆之认为有道理,于是张榜发文招募士兵。深受倭寇之苦的百姓听说唐庆之识破倭寇诈降的伎俩,认为他是可以信任的,因此报名参军十分踊跃,最后招募勇士八千人,号称唐家军。
唐庆之又把当地妇孺组织起来,让他们和唐家军一起训练,为鼓励士兵和百姓早出成绩,唐庆之用银子作箭靶,谁射中银子银子就归谁所有。有过失的人也可射箭,射中便免除处罚。头一次听说这种训练方式,百姓很兴奋,射箭水平大增。后来射中银子的人越来越多,唐庆之又将箭靶改为厚而小,但银子的重量依旧。久而久之当地军民尚武之风大盛。军队训练成熟后,唐庆之又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使唐家军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
之后,唐庆之接到线报,倭寇正在某地抢掠,还没等他赶到,倭寇早就逃之夭夭了。唐庆之和于汉荣意识到军队内部一定有奸细,但奸细藏得很隐蔽,很难把他找出来。几次出击,都无功而返。
唐庆之受到了上级的责备,限令他三个月内消除倭患,否则革职查办,军队里也有人偷偷埋怨唐庆之无能。唐庆之因此事一筹莫展,竟然急得卧病不起。于汉荣等人前来探视,他都推辞不见。
第二天,属下们又来探病,唐庆之才勉强起来,说:“我这几天生病,胃口不太好,想吃点野味开开胃,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出去打猎?”
属下们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却说:“我们的不想着怎么剿匪,竟然还有心思打猎。”
于汉荣看着虚弱的唐庆之劝说道:“身体不好,还是以休养为重吧?”唐庆之向于汉荣使了个眼色,于汉荣觉得唐庆之必有深意,便不再说什么。
一行人出了辽阳城,唐庆之的病突然好了大半,一路上围捉野鹿、野兔,都是身先士卒,虽然他骑马射箭本领不高,但玩得很是高兴。有了收获的将士们也是欢呼不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部队也越走越远,已经远离辽阳了。有将领想提醒唐庆之,但看到他兴致那么高,便没敢说什么。
等走到造阳之地,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唐庆之忽然严肃起来,拔出腰间佩剑,脸色突然一变,厉声说道:“所有将士按战斗阵列排开,任何人不准发出声音,违令者,斩!”这时,将士才明白唐庆之根本不是来打猎的,都不敢怠慢,马上按阵列排开。
唐庆之又叫过于汉荣,与他耳语几句,于汉荣不住地点头,转身带上一队人马迅速离开了。
这时,上千名倭寇正在距造阳不远的一处所在狂欢,庆祝他们抢劫成功。正当他们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忽听南面一阵呐喊之声,满山遍野都是火把,看样子来了不少明朝士兵。倭首惊慌失措,马上向北撤离。倭寇们带着酒意慌忙逃窜,谁知没走多远,来到一处隘口,一片漆黑,十分寂静,狡猾的倭寇感觉不对劲,正要改变方向,忽听一声:“放箭!”顿时箭如雨下,挤在狭窄通道上的倭寇措手不及,无处躲闪,死伤无数。这些匪人互相践踏,哭爹喊娘,如同丧家之犬。他们没跑出几步,又有一队明军掩杀过来,为首的正是于汉荣,隘口里面埋伏的则是主将唐庆之。几次扑空的唐家军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个个奋勇杀敌,倭寇此次战役几乎全军覆没。有几个逃出的倭寇也被当地百姓打死。原来,于汉荣率少部分人马在南面虚张声势,就是为了把倭寇引到隘口这个唐庆之设伏的地方。
这一仗唐家军大获全胜,将士们打完仗才明白唐庆之为防止消息泄露,故意装病。唐庆之命令把匪首的尸体肢解后挂在城墙之上,血淋淋的尸身旁贴出告示:凡通匪者只要前来自首,既往不咎;否则,一经查获,定斩不饶。那些奸细的家人很害怕,纷纷劝说走错路的亲人弃暗投明。很快,当地奸细纷纷前来自首。部分奸细也被检举出来,唐庆之再也不用担心奸细走漏消息了。辽阳终于消除了全部奸细。
唐庆之知道倭寇一定不甘心失败,还会卷土重来,因此他比往日更加辛苦地视察防卫,训练士兵。通过视察,唐庆之发现金州卫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地势高,视野广阔,是往来各岛的必经之地,位置很是险要,于是就在此处修筑了城堡,设立了瞭望台。
这天,天气阴沉,大雾弥漫,唐庆之得报,隐约有船只直逼望海埚,但看不出有多少船只。唐庆之沉吟片刻,下令出城迎敌。很快,五百多倭兵靠岸登陆,这些倭寇很是骄横,杀气腾腾,就像进入无人之境。突然,“咚”的一声炮响,一直埋伏的唐家军士兵排山倒海般冲了出来,从两翼包夹了倭寇,倭兵再次大败,横尸山野。
战斗即将结束,忽听倭角齐鸣,又有大批倭寇如潮水般涌来,倭寇顿时占了上风。倭首认出帅字旗下的唐庆之,下令倭寇集中兵力,誓要拿到唐庆之的人头。虽然明军拼死抵抗,但还是挡不住敌人的大举进攻。就在明军节节败退之时,突然,一只冷箭射向了唐庆之,只听唐庆之“哎呀”一声跌倒在地。于汉荣一看不好,立即命令保护唐庆之撤退,但凶残的倭寇紧随而至,经过一场激战,倭寇占领了唐庆之修筑的城堡。占领城堡后,倭首洋洋得意,心想这唐庆之不过如此,刚才那一箭不死也废了,没了主将看明年怎么办。
可匪首的得意劲还没过去,只听见城外炮声不断,探子来报,明军已经把城堡包围了。匪首急忙登上城楼往外观望,发现明军里三层外三层把望海埚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匪首明白,若此时冲出去,必死无疑,再一检查,发现整个城堡里没有一粒粮食,这才知道中了唐庆之诱敌深入之计,知道了唐庆之的厉害。可是他不明白唐庆之受了重伤,是谁在指挥军队。
此时,城墙下,一杆帅字旗从队伍中缓缓升起,旗下一白袍稳坐马鞍头,正是唐庆之。原来那只箭只是紧贴着唐庆之身体飞过,他只受了皮外伤,为了诱敌深入,故意假装中箭。这时,于汉荣等人请求冲入城堡消灭倭寇,唐庆之却坚决不答应,并下令只准包围,不准进攻。天色渐晚,城内倭寇连累带饿,已经精疲力竭。这时唐庆之在下面派人喊话劝倭寇投降。倭首发现西面的明军比其他三面要少许多,认为明军人数不足,且西面地势陡峭,不容易撤退,所以唐庆之才派了少数人马。坚持不住的倭首下令趁天黑从西面突围。结果当全部倭寇冲出城没多远,就被以逸待劳的唐家军主力部队包围。倭寇再次中了唐庆之的计策。倭寇们知道大限将至,于是纷纷投降。
倭首不甘心失败,奋力率部分亲信杀出了重围,一直冲到停船的海边。看着近在眼前的船只,倭首松了口气,谁知他们刚刚下到水中,还没有靠近船只,只听“咣咣”一阵锣响,船上突然万箭齐发,又累又饿的贼寇在水中躲闪不及,惨叫声不断,几乎全被射死或溺死在水中。原来于汉荣早就在此埋伏多时了。
战斗结束了,将士们问唐庆之开始为什么让敌人进城,唐庆之说:“敌人明知我军在此驻守还敢进犯,说明他们摆明了就想拿下城堡,所以我们要避其锋芒。”又有将士问包围了城堡为什么不马上进攻反而要空出西面,唐庆之笑了笑说:“看来你该读一下兵书了,所谓‘围城必缺’,我们若进攻,敌人必会死守,只有留下出路,才能诱使他们铤而走险。”将士们啧啧称赞不已,说没想到状元公还熟读兵法。唐庆之却说:“值此乱世,空读死书有何用?我仰慕的正是汉代投笔从戎立功西域的班超呀!”众人赞叹不已。
倭寇两次大败,再也不敢轻易入侵,书生唐庆之因此名扬四海。
看过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