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历史故事 关于郭沫若的故事
郭沫若是新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关于他的一些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郭沫若历史故事,希望你喜欢。
郭沫若历史故事一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中国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丿虫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丿虫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后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找到中国科学院,请教郭沫若。郭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提笔在“丿虫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丿虫二”变成了“风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郭沫若历史故事二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他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
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郭沫若历史故事三
1927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大肆杀害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郭沫若大胆地指名道姓地批判蒋介石。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通缉他。为了避难,郭沫若再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他进行监视,使他失去了自由。在无奈的情况下,他开始潜心研究甲骨文。
由于没钱买书,他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到书店去看书。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与东洋文库主任石田干之助联系,才容许他在一两个月内读完库中所藏的一切甲骨文着作。在此期间,他把关于中国考古学上发现甲骨文的记载全都翻阅了一遍,同时还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郭沫若夜以继日地工作,废寝忘食。有一天累得病倒了,即使发着高烧,他仍然不肯放下手中的毛笔。在呻吟中,他还念叨着书斋里的那些宝贝。
他的《甲骨文字研究》中《释支干》一篇的手稿,有一段字写得特别粗大,就因为是在发高烧的时候写的。就这样,他仅用了两年左右时间,便完成了《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是他研究甲骨文、金文的第一批成果。
当时他的生活非常艰难,有时甚至没钱买一枝毛笔。经常要靠朋友的接济。为了顾全一家六口人的生活,他不得不分出精力兼搞写作和翻译。这期间,他时断时续地写下了内容相关联的《我的童年》《反正前后》《黑猫》《初出夔门》等回忆性质的散文。
搜集和辨认甲骨文字,也给他的家庭增添了乐趣。有一段时期,每天吃晚饭的时候,他都要把骨片一块块地摆在饭桌上,让全家人一起来辨认。小儿子博生往往猜中的最多,郭沫若常常笑着竖起大拇指夸奖他。那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候。
郭沫若历史故事四
1914年春,郭沫若离开四川,来到日本开始了他的10年留学生涯。最初,他认为学医可以报效祖国,也可以为人治病,功德无量。因此决定报考医学。
当时报考的有近千人,仅仅录取40名。在录取名单上,郭沫若排名第七位。出人意料的是,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又因为他少年时期发烧引起的重听后遗症,不利于行医,于是他毅然地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全身心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中。
郭沫若历史故事五
70年代时,陈廷敬后人陈光美前往北京拜访郭沫若,郭沫若见了老乡很高兴,问了家乡许多事情,又问陈光美生活情况,陈光美在谈到自己的孙子即将出生时,突然想到请郭沫若为孙儿取个名字,郭沫若说:“还没有生呢,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等生了再取名吧!”陈光美说:“医生已经查过了,是个男孩。”出于老乡情谊和陈家对自己的尊重,郭沫若想了想,便去书房写了个纸条出来,郭沫若说:“取国栋如何,望你孙儿将来成为国之栋梁。”陈光美接过纸条,“谢谢郭老,栋梁不敢当,还是耕田种地的好啊!”
郭沫若看出陈光美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兴趣,“光美何出此言?”陈光美说:“当年陈独秀流落江津,在两党面前做不成好人,家父去江津看望他,陈独秀感慨家父幸好没有跟他走,政治不如说是政争,争中还有争啊,耕田种地,与世无争,个人太平,天下皆太平。”郭沫若说:“光美之言不无道理,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大道理啊!”两人沉默了一会,郭沫若说:“既然光美喜欢田园生活,那就来个陈霖降露,恩泽于田吧!给你孙儿取名恩田如何?”陈光美重复了一句,喃喃自语:“这名听起来有点土气,象牛耕田的感觉,仔细一想却很有味道,孩子属牛,正好是郭老《水牛赞》中的水牛耕田,好名好名!郭老不愧为一代大师啊!”郭沫若又去书房写了一个纸条出来。
看过郭沫若历史故事的人还会看:
1.中国历史寓言故事大全
2.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3.中国历史趣味小故事
4.中国历史上励志故事大全
5.中国历史上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