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发明创造的故事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小编告诉你一些关于发明创造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创造发明的趣味故事
伞的发明
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鲁班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中国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于是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而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这伞的发明,是他们夫妻恩爱、相互关心的产物,用一时髦的话说,这是爱的结晶。
镜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时在内部涂上一层汞剂而成。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剃须刀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高跟鞋
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 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
雨衣
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射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拉链
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依次扣紧。贾德森把样品送到1893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出,得到好评,并因此取得了专利。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人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杨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乙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乙醚是一种沸点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压力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于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耳环
我们常常会见到,女子手指上戴着戒指,脖子上戴着项链,耳朵上垂着耳环。可是,你知道耳环是怎么发明的吗?据说,这里面还有一段很长的故事呢!
原来,耳环的发明与一位医生和一个女子有关。这位女子名叫宋巧巧,因其美丽动人,所以被财主看中纳为小妾。可是财主夫人不高兴,整天想方设法折磨她。当时,江南盐运生意好,于是,财主想带巧巧去做生意。可是,夫人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在巧巧碗里下了毒药。财主出行的日子就要到了,可是巧巧萎靡不振,财主也只好单独前往。此后,巧巧受到更加非人的待遇。她被迫每天熬夜绣手帕,因此眼睛也瞎了,最终,夫人把她送到了后山的破庙。
虽然后山条件恶劣,可巧巧并没有自暴自弃。过往路人都同情她的遭遇,于是经常救济她。有一天,一个游医经过此地,他得知了巧巧的遭遇后,决定帮她治疗眼睛。在了解了事情的原由后,他认为巧巧是用眼过度、生气以及劳累才导致失明。所以,他决定采用用针扎耳垂的治疗法。
他在巧巧的耳垂正中各扎了一针,然后小心滚动银针,巧巧顿时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就这样一连扎了几天,巧巧的视力有了较大的恢复。可是游医要走了,巧巧只好自己扎针治疗。然而,她始终找不到穴位,于是她对医生说:“你可以在我耳朵上扎上针,不取下来,我自己随时捻动银针就可以治疗了。”医生听从了她的建议。
没想到,到了晚上,宋巧巧翻身时压到了扎针的部位,痛得一阵钻心。第二天医生听说后,决定将这种方法进行改进。他用针在巧巧的耳朵上扎好孔后,将针绕成一个圈,并将接头衔紧。这样一来,一个圆圈型的环就形成了。巧巧每天只需要来回移动针圈就可以了。渐渐地,她的视力恢复到了从前。
而后,越来越多的人得知了她的故事,大家都觉得宋巧巧的“针圈”,可以作为装饰。因此,女子们纷纷效仿。自此,耳环流传开来。现如今,佩戴耳环已成为了一种时尚。
听诊器
1816年的一天,在法国巴黎一个豪华的住宅里,著名的医生雷内克正在给一个尊贵的小姐看病。雷内克医生在听完病人的病情介绍后,怀疑她患的是心脏病。雷内克心想,要是能听一下小姐的心脏跳动就好了。但是病人是以为年轻的贵族小姐,直接用耳朵听显然不合适。
雷内克医生苦苦的思索着,忽然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孩子们的游戏,一个孩子在树的一头敲打,另一个孩子在树的另外一头听。他从这件事得到启发,拿来一张纸,将纸紧紧的卷成一个圆筒装。他将纸圆筒的一头进贴在病人的胸部,另一头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此时小姐的心跳可以清楚的听见了。比直接贴在胸部还清楚。
雷内克医生回家后,请人专门做了一个空心的木管,用作看病时的听诊用。这就是第一听诊器。这个听诊器的形状很象一个笛子,所以医生就叫它“医生之笛”。
是什么原因让雷内克医生听见的呢?原来声音的发出是缘于物体的震动,然后通过空气传入耳朵。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雷内克用“听诊器”将声音“聚集”到一起,听起来的效果就好多了。
汽车安全带
最早在100多年前,在欧美国家的马车座位上就已经有了安全带,以防止乘客从马车上被颠下来。1902年5月20日,美国纽约举行汽车竞赛。参赛选手沃尔特·贝克工程师害怕在激烈的车赛中翻车受伤,他从学步幼儿在童车里被布条系捆防止摔出车外的事例中受到启发,也在“鱼雷牌”赛车上钉上了几根绳带,参赛时把自己和同伴马达技工紧紧系好。竞赛进行中,高速飞驰的“鱼雷牌”赛车突然撞上一根垂直地面的钢轨,腾空跳起,坠入观众席,当场压死2人,伤10人,可是贝克和那位技工却安然无恙。这便是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备了安全带。而大多数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却是瑞典人尼·波林于1957年发明的,他原来在做Saab(萨博)的飞机设计工作,到了美国沃尔沃公司后发明了这个真正广泛应用的安全带。
50年前汽车安全带发明问世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对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贡献。为此,美国安全荣誉纪念馆于近期接纳了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人尼·波林加入安全荣誉行列。 尼·波林原系Saab飞机的一名设计师,1958年来到底特律沃尔沃汽车公司公司工作。
他想,当行车遇到紧急刹车或碰撞事故时,如何能使唤司机、乘客牢牢地固定在坐位上,以抵挡住猛烈撞击不受伤害?他认为,只有用皮带一边横跨胸部,一边横跨腰下臀部,从同一固定点由上往下紧扣,方能固牢整个人体。这即是今日人们早已熟知的三点式汽车安全带。具讽刺意味的是,汽车安全带发明者尼·波林,任Saab飞机设计师时,曾在飞机仓内设计过一种弹射座椅,这种座椅在危急情况下把驾驶员弹出机舱以保障生命安全,这和汽车安全带在紧急时刻把人固定在座位上完全相反。一固一弹,同样是挽救生命的重大发明。
早在1957年,沃尔沃公司曾计划在自产的汽车上,安装一种可调长短的两点式“对角线”安全带,由于安全不理想,未能实施。1958年以后,尼·波林开始三点式安全带设计。
1963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开始把尼·波林的三点式汽车安全带注册,并在自产的汽车上装配,将安全带介绍给当时尚持怀疑态度的美国人。
与此同时,沃尔沃公司还把他们的安全带发明,免费提供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以推广这项保护生命的发明。直到1967年,美国通过凡驾车、乘车必须扎安全带的立法后,三点式安全带才被广泛接受。
随后,沃尔沃公司又把装配安全带的车辆及设计材料向国外展示。在瑞典发生的28000次车祸中,配有安全带的沃尔沃车辆于事故中的死伤人数减少约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