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的历史故事
嘉峪关是明代西北边陲的重要关隘,明初政府迫于复杂多变的边防形势,在加强西北游牧民族管理的同时,修建了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你知道嘉峪关的故事吗?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话说嘉峪关
嘉峪关,历史与现代的交汇
嘉峪关,自洪武五年定国公冯胜平定河西之地始建关,至嘉靖十八年修建肃州西长城和东长城止,历时168年完成关城建制。自此,由山海关一路西来的万里长城全线连贯,镇朔古今。
西气东输管线,自2002年开工,西起边陲霍尔果斯,东至南方沿海诸省,数年间,两条管线横贯东西,震惊中外。
自新疆迤逦而来的管线在嘉峪关与长城交汇,并沿张掖、古浪一线与长城并行,至宁夏固原与之分离,一路南下。在这绵延千里的戈壁荒漠之间,地上与地下两条巨龙书写着怎样的故事。
地表之上,这条龙,跨高山,过深壑,穿荒漠,演绎着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是豪气,是骨气。
地表之下,这条龙,钻丛林,架天堑,劈荆棘,传递着衣食冷暖,默默温情。是生气,是大气。
地表之上,这条龙,关注的是军事。“君不见:古来边城多战死,生男岂如生女强。”多的是生离死别,悲怆之声。
地表之下,这条龙,关注的是民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流露着世情冷暖,人间烟火。
地表之上,这条龙,曾画地为牢,却隔不断民族与民族相通的血脉亲情。
地表之下,这条龙,将少人问津,却把隔阂与陌生消融于娟娟细流之中。
长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但留胜迹壮山河。而管线才刚刚开始他的使命,或许百年,或许千年,亘古不息。
抚摸着冰冷的钢管,熟悉的感觉萦绕指尖,十一年前第一次运输钢管的场景历历在目。那时的我,也曾如五陵侠少般意气风发,粪土当年万户侯。如今,年届不惑,少了少年痴狂,多了几分岁月沉淀。激昂高歌如何,婉转低沉也罢,无非是人生舞台上的跳梁一角。在岁月激荡中,若能光芒绽放固然是好,若不能,于这滚滚红尘中,做好自己更显弥足珍贵。
在嘉峪关,管线与长城实现了交汇,完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这碰撞中,我看到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我看到了中华儿女的勤劳,我看到了龙的传人的豪迈。
愿长城之精神永保我中华大地,愿民族融合之气永佑我中华大地。
嘉峪关的历史承载
明早要飞嘉峪关,怀古?凭吊?我知道嘉峪关有太多的历史承载,所以先做一番功课。
百度搜索嘉峪关:明朝初年,大破元军的征虏冯胜从酒泉骑马向西40里,涉水过“九眼泉”登上嘉峪塬勒马四顾,见南面贺兰山斜刺长空,西面戈壁如海,北面黑山威严,东面清泉绿洲,而嘉峪塬仿佛河西走廊这条连通东西的大河的中流砥柱。于是上表朱元璋称嘉峪塬“此咽喉要地,令关踞其中,当固若金汤”,于公元1372年建关城于嘉峪山西塬,关以山名,始称嘉峪关。1539年,明嘉庆十八年尚书翟銮巡视西北,看到孤苦伶仃的嘉峪关,上书皇帝恳请加固关城修缮边墙,并修建断开戈壁连接南北山峦的一百余里的城墙与长城相连,至此嘉峪关才成了今天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林则徐被贬新疆途经此关,曾写下诗句:长城饮马寒霄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雄关。
位于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是中原连接西域的天然通道。这片苍凉广袤的土地,千百年来黄沙滚滚、朔风阵阵,沉淀了中国太多的历史故事。你可以想象西汉时期张骞率队出使西域,启程时的激情高涨和归来时的黯然神伤;你也可以想象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叮当作响的驼铃在无边的苦寒中述说着商旅们的万般孤寂;你还可以想象文人墨客在塞外驿站把酒话别,道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情怀,游走此地,可穿越千年历史,赏千年风月。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也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它的身后是逶迤而去的万里长城。这长城越过沙漠、越过戈壁、越过崇山峻岭,与东边的山海关遥遥牵手,构成了中国北方的巨大屏障。立于城墙之上,四野苍茫,天地空阔,祈连山的积雪和远处苍青色的天空融为一体。烽火台骤然升起的滚滚狼烟,从天边奔涌而来的马队卷起的遮天黄沙,铜墙铁壁下的刀光剑影和尸横遍野……这一切像潮水一样涌来,又像潮水一样散去……消弭于历史的长河中,而有时有时那样的清晰。
有两个有关嘉裕关的美丽传说,让人沉浸回味。
定城砖:相传明朝的易开占精通工程预算,修建嘉峪关城的监管就让其预算修建关城修要多少块砖,易开占算后告诉监管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便说:“如果多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易开占的头,罚所有工匠劳役三年。”关城竣工后,剩下一块砖放在西瓮城门楼上,便问易开占何故,易开占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 监事听后,不敢再说什么,直到现在,那块砖依然留在城楼之上。
击石燕鸣: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