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发明火药的故事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那么你知道诺贝尔发明火药的故事吗?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诺贝尔发明火药的故事
很久以来,人类便一直在研究火药,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俗称火药。火药发明后,阿拉伯人将这一技术传入了欧洲,一直应用到19世纪。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黑火药有致命的弱点:威力不大,而且不容易引爆。为了满足飞速发展的工业需要,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爆破动力,而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当属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 · 伯纳德 · 诺贝尔。
846年,意大利人索布雷罗把甘油和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在一起,合成了硝化甘油。硝化甘油和甘油可不一样。甘油是一种粘稠液体,略带甜味,是制造肥皂的副产品。
从外表上看,硝化甘油和甘油完全相同,都呈黄色,但前者的爆炸力非常强,威力也远远大于原来使用的黑火药,用火引发后甚至能炸开坚固的岩石。硝化甘油极易爆炸,还曾炸伤发明家索布雷罗本人。后来,索布雷罗与荷兰化学家德弗里奇相继研制出硝化甘油药物,用它可以扩展和疏通堵塞的血管,治疗心绞痛等病。时至今日,硝化甘油药物也是治疗心脏病的一剂药方。
1859年,曾经做过诺贝尔家庭教师的化学家西宁,带了一小瓶硝化甘油来见诺贝尔,要让他的学生见识见识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他在铁砧上倒了一点儿硝化甘油,然后用锤子敲打,硝化甘油立即发生爆炸。当时诺贝尔正在苦心研制炸药,见此情景,一下子就被硝化甘油的极强爆炸力吸引住了,他决定要找出一种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并找到爆破的新动力。
从此,诺贝尔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他与弟弟埃米尔 · 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海伦坡联手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那里,诺贝尔凭着一种惊人的毅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他一直在想:硝化甘油是液体,只有两种方法才能使它爆炸,要么提高它的温度,要么给它以重力冲击。
如何才能寻找到一种安全简易的引爆装置呢?诺贝尔试验了无数次,可每次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毫不泄气。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将水银溶解在浓硝酸中,与酒精起作用,会生产雷酸汞。雷酸汞不仅具有极大的爆炸力,而且敏感度很高,可以与烈性炸药、硫化锑、氯酸钾等混合使用,受到摩擦或撞击会引起爆炸。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诺贝尔又一次亲自点燃导化剂,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了。顿时,滚滚浓烟弥漫在诺贝尔的实验室内外,实验室被炸得一片狼藉。闻讯赶来的人们都以为诺贝尔这下死定了。可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诺贝尔竟然从瓦砾堆中爬了出来。他顾不上自己被炸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含泪跳了起来,狂呼不已:“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
1863年,诺贝尔的这套雷管--雷酸汞引爆装置取得了发明专利。雷酸汞雷管的发明是自黑火药发明后,炸药科学上一个最大的进展。一直到今天,人们仍在使用这一伟大发明。
这项发明的意义和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也为诺贝尔在经济上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入,此时正逢世界各地采矿业蓬勃发展,诺贝尔抓住了时机,建立了硝化甘油公司。后来,他又与人合作,在德国汉堡组建了诺贝尔炸药公司,产品广销英、美、葡、澳等国。
为了表彰诺贝尔为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186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他金质奖章。1896年12月10日,这位科学巨匠辞别了人世。他去世以后,人们遵照他生前的嘱托,将其大部分遗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的基金利息用来奖励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后人。
拓展:简介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很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的语言。1850年离开俄国赴往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了为止。
他出生在一个技师家庭 1833年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 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诺贝尔的母亲卡罗莱曼,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讲求实际,乐观豁达,谦虚有礼。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
爱情
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人们对他常有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之说。他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
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是悲剧。
青年时代的那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
1876年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已属人,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
1876年秋,诺贝尔去奥地利进行商业旅行时,在维也纳的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一说18年)。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为她在疗养地买了一幢漂亮的别墅,在巴黎富人区购置了一座华丽的公馆,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
1891年春天,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他还是写信去安慰和劝告她。诺贝尔从此决定不再与她来往,并通过一位律师为她提供30万匈牙利克朗的养老费,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
诺贝尔逝世后,索菲还去找拉格纳·索尔曼,她威胁说,如果不给她比遗嘱规定还多的东西,她就要将诺贝尔给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权出卖掉。这时,索尔曼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一场丑闻,执行人有条件地买下了这些信件,这样就保证使他们在将来不致遭受任何讹。诺贝尔曾经在这些信上珍重地称Sofie为'Madame Sofie Nobel'.那些信在诺贝尔死后一直被锁在了Stockholm沉淀。一直到了1955年才随诺贝尔的自传公开。
诺贝尔(Nobel)这个姓(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过去曾引起过很多猜想。然而,我们能够肯定地说,这完全是一个瑞典姓,是从这个家庭原来居住的教区的名字,拉丁文“诺贝利叶斯”(Nobelius)略写而来的。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同他的先人一样,对家谱不感兴趣,因此,对他的家室祖先也就很少知道。他的整个一生,都被别的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事情所吸引去。他曾写过:“我充分认真地问过自己:谁有时间去读传记呢?而谁又会如此天真可爱地去对这类东西感兴趣呢?”
然而,那些有兴趣的人可以从现存的调查良好的谱系里,从十七世纪以来的五代瑞典衣民和资产阶级中,找到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六十二名直系先辈。他的祖先似乎是来源于斯科纳省,这个省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他父亲之前的几代人,都生在瑞典的中部。
他母亲的祖先中,有一半是斯科纳北部的斯莫兰省里的农民世系,另一半则是完全由瑞典中部地区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构成。父母双方所有的先人,都有着完全是瑞典农民和中产阶级的名字,父方的一两位先人,还是瑞典文化历史上著名学者,其中之一的奥洛夫·鲁德伯克,曾是国际知名人士。这位杰出的瑞典科学家,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祖先中最光彩的一位。他之所以值得提及,是因为诺贝尔家族明显地继承了他的一些卓越品质。
奥洛夫·鲁德伯克(1630—1702)这位精力充沛、学识渊博、激励人心的天才,具有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他改革了乌普萨拉大学,并且一度当过它的校长;他还教授过诸如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化学、植物、动物、解剖学、建筑、炮兵科学及烟火制造术等如此绝然不同的课程。
诺贝尔家族后来几代人为之献身的,也正是这些异常雷同的课题,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取得这种兴趣的。这位真正多才多艺的人之所以名传后世,是由于他发现了淋巴系统(1653年),以及由于在一六七九至一七0二年间,出版了他的巨部历史考古学著作《大西洋》。鲁德伯克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祖父的曾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