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发明故事
电话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设备。那么电话的发明故事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电话的发明故事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在英国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名气的语言学家。
受家庭的影响,贝尔小时候就对语言很感兴趣。他喜欢养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他觉得动物的叫声美妙动听。上小学时,他的书本里,除了装课本书外,还经常装有昆虫、小老鼠等。有一次,老师正在讲《圣经》的故事,忽然他书包里的老鼠窜了出来,同学们躲的躲,叫的叫,弄得教室内大乱。老师怒不可遏,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可教。
不久,贝尔的父亲就将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儿。这位慈祥的老人虽然很疼爱孙子,但对孙子的管教十分严厉。祖父深谙少年的学习心理,他不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硬逼贝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培养贝尔的学习兴趣入手。渐渐地,贝尔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成了优等生。贝尔后来回忆道:“祖父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的普通功课,我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耻辱。他唤起我努力学习的愿望。”
一年之后,贝尔又回到了故乡爱丁堡。在他家附近,有一座磨坊。贝尔觉得这种老式水磨太费劲了,要改进改进。于是,他查阅各种图书资料,设计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图。这图虽然画得不规范,但构想却十分巧妙。经过工匠的加工,水磨果然变得十分灵活,比原来省力多了。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发明家”。
贝尔从这里看到了发明创造的意义。每一项的发明,都将使很大一部分人受益,都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块基石。
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美国波土顿大学,成为这所大学的语音学教授。贝尔在教学之余,还研究教学器材。
有一次,贝尔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电流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时发出的“嘀答”声一样。
“电可以发出声音!”思维敏捷的贝尔马上想到,“如果能够使电流的强度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将不仅可像电报机那样输送信号,还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这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用电传送声音。”
贝尔越想越激动。他想:“这一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电学界的朋友,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有益的建议。然而,当这些电学专家听到这个奇怪的设想后,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付之一笑,甚至有一位不客气地说:“只要你多读几本《电学常识》之类的书,就不会有这种幻想了。”
贝尔碰了一鼻子灰,但并不沮丧。他决定向电磁学泰斗亨利先生请教。
亨利听了贝尔的一五一十的介绍后,微笑着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想你会成功的!”
“尊敬的先生,可我是学语音的,不懂电磁学。”贝尔怯怯地说,“恐怕很难变成现实。”
“那你就学会它吧。”亨利斩钉截铁地说。
得到亨利的肯定和鼓励,贝尔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决心也更大了。他暗暗打定主意:“我一定要发明电话。”
此后,贝尔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从阅读《电学常识》开始,直至掌握了最新的电磁研究动态。
有了坚实的电磁学理论知识,贝尔便开始筹备试验。他请来18岁的电器技师沃特森做试验助手。
接着,贝尔和沃特森开始试验。他们终日关在试验室里,反复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可一次次都失败了。“我想你会成功的”,亨利的话时时回荡在贝尔的耳边,激励着贝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研制工作中去。
光阴如流水,两个春秋过去了。
1875年5月,贝尔和沃特森研制出两台粗糙的样机。这两台样机是在一个圆筒底部蒙上一张薄膜,薄膜中央垂直连接一根炭杆,插在硫酸液里。这样,人对着它讲话时,薄膜受到振动,炭杆与硫酸接触的地方电阻发生变化,随之电流也发生变化;接收时,因电流变化,也就产生变化的声波。由此实现了声音的传送。
可是,经过验证,这两台样机还是不能通话。试验再次失败。
经反复研究、检查,贝尔确认样机设计、制作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失败了呢?”贝尔苦苦思索着。
一天夜晚,贝尔站在窗前,锁眉沉思。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吉他声。那声音清脆而又深沉,美妙极了!
“对了,沃特森,我们应该制作一个音箱,提高声音的灵敏度。”贝尔从吉他声中得到启迪。
于是,两人马上设计了一个制作方案。一时没有材料,他们把床板拆了。几个小时奋战之后,音箱制成了。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对带音箱的样机进行试验。贝尔在实验室里,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贝尔一面在调整机器,一面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
忽然,贝尔在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沃特森高兴地从那一头冲过来。他顾不上看贝尔受伤的地方,把贝尔紧紧拥抱住。贝尔此时也忘了疼痛,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天夜里,贝尔怎么也睡不着。他半夜爬起来,给母亲写一封信。信中他写道: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未来,电话将像自来水和煤气一样进入家庭。人们各自在家里,不用出门,也可以进行交谈了。”
可是,人们对这新生事物的诞生反应冷漠,觉得它只能用来做做游戏,没什么实用价值。
贝尔一方面对样机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电话的使用价值。
两年之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首次长途电话试验(两地相距300公里),结果也获得成功。在这以后,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
更多:电话发展历史
电话发明至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条电话百年发展的道路。其中一些电话都是世界各地的古董电话收藏爱好者们的藏品。
168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在皇家学会的一次演说中,首先提出了视觉通信的原理。他建议,在通信时,把要传送的文字的一个个字母和代表各种各样意义的编码符号,挂在高处的木框架上,让对方看到并接收下来。但这个建议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1753年2月17日,用电流进行通信的设想首次在一本名为《苏格兰人》的杂志上提出,文章署名为C.M.。
1790年,杰出的法国工程师劳德·查佩和他的弟兄们根据胡克提出的视觉通信的原理,成功地研制出了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这种系统能将报文发送到全法国。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
1794年8月15日,一种叫“遥望通信”的视觉通信方式首次在法国里尔和巴黎之间使用。
1796年,英国人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的办法,并将之命名为Telephone,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
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用电磁学原理用于电报传输的电报机。
1837年6月,英国人库克获得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使用。
1837~1838年,莫尔斯又发明了将电流“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码—莫尔斯码。
1843年,莫尔斯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0年8月28日,第一条海缆由约翰和雅各布?布雷特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和英国的李塞兰海角之间的公海里铺设,但是,只拍发了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来,有个打渔人用拖网钩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装满了金子。
1876年3月10日,英国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电话,“沃森先生,快来帮我”成了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语音。当时贝尔将话筒中的酸液溅到了腿上。
1878年,手持电话:这部电话是由Werner Siemens于1878年在德国制造的。它的听筒和话筒是一个,听话和说话时交替使用。
1879年,盒式电话:这部电话配备了Viaduct制造公司生产的磁力发电机由红木制成,还配有一个柱状听筒。
1879年,天津与大沽北塘炮台之间架设了电报线。
1880年,贝尔电话:这是第一种在欧洲使用的电话。它取代了电报,比装有手柄的磁力发动机电话先进。
1881、1882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左面的电话称为美国贝尔型,1881年制造,由位于哥本哈根的国际贝尔电话公司使用。L.M.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在上世纪末盛行。
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设立了电话交换所。
1885年,“埃菲尔铁塔”磁力发电机电话:这款电话由L. M. Ericsson于1885年制造。在当时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电话。麦克风设在旋转臂上,曲柄用来接通交换机。
1885、1902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由Ferdinand E. Stensen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制造,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麦人制造的电话。这款是在霍森的Emil Mdlers电话公司制造的。
1885年,木支架桌式电话:生产厂商及产地不详。
1892年,电动折叠橱式桌面电话:这种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宾馆和电话亭。
1892年,带听筒的“埃菲尔铁塔式”电话:这是一部真正的经典电话,1892年,由L. M. 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流传全世界,生产近百万台。
1893年,“咖啡壶式”电话:这款电话在丹麦只有几个样品,对收藏者来说它最富吸引力和收藏价值。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
1899年,数字机械墙式电话:这种数字机械电话有墙式和桌式两种。
1900年,直立桌式电话:这种圆肚形桌式电话是青铜镀镍的。在挂杆下面有一块结实的电木。它还有一个可以炫耀的外设听筒。
1900年,直立锥形桌面电话:这部电话有个绰号叫“油壶”,都是因为它的外形。
1900年,20线分离电话:本款是所谓的20线分离电话。只能用于内部通话,由L. M. Ericsson瑞典制造。
1900年,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上海、南京电报局开办市内电话,当时只有16部电话。
1901年,磁力发电机台式电话:本款是1901年由Ferdinand E. Stensens Telefonfabrik在哥本哈根制造的。注意看它的听筒,单独挂在挂钩上。可能是因为当时电话接入质量不高,有时必需用两只耳朵听。
1901年,马可尼实现了隔着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
1902年,Kellogg角落台式电话:这种角落台式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办公室和电话亭。它是由美国哈得伍得电话公司制造的。是从加利弗尼亚一个小镇的农夫手中买到的。
1902年,公用电池墙式电话:这种电话不需转动手柄,拿起话筒直接与接线员通话。它是从旧金山一个古玩店中买来的。
1903年,无线电话试验成功。
1904年,“蜘蛛式”民用波段电话:L. M. Ericsson’s第一部民用波段电话。
1904年,磁力发电机共线电话:本款电话在1904由L.M.Ericssom制造。此款电话可由四个用户共享一根电话线。
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中国的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
1905年,芝加哥的树式桌面电话:这部桌面电话被称作“大腹便便”,因其手柄的中部隆起而得名。
1905年,门廊对讲机:这是一部康涅狄格州电信公司的32门门廊对讲机。
1905年,11数字拨号桌式电话:它采用了11个数字拨号的方式。
1907年11月8日,法国发明家爱德华·贝兰在法国摄影协会大楼里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传真。
1907年,“德国模式”的电台波段电话:于1907年在德国由E.Zwuetysch&Co制造,此款电话的出现可以一定程度解决通话等待时间太长的问题。
1907年,磁力发电机式电话:这部电话1907年由L.M.Ericsson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接听电话时,要将听筒悬挂在分离的挂钩上。这是当时电话生产商的统一标准。
1908年,CH-08扩音器电话:由KTAS推出。
1910年,互联电话:这是一部由S.H. Couch公司生产的直立桌面互联电话,用于办公室间的通信。
1912年,办公用排列机:这部电话通过主机可同时带有17个分机,每个分机都可以打出去,并且分机之间也可互相接通。
1912年,CH-08壁式电话:此款电话生产于1912年,由丹麦人在哥本哈根制造的,可自动收发电报。
1912年,磁力发电机电话:由在L.M.Ericsson制造的电报传真电话,经常偏远地区或小岛上使用。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面电话:这部电话的独特设计在于当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穿过话顶部的小孔使电话中的振动板振动。噪音进入话筒时就会被消掉。其双旋转听筒有助于阻止无用的噪音。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式电话B1型:同样具有消除噪音的功能。
1914年,磁力发电机电话:于1914年在HORWENS制造,可以用来电报传真。
1915年,Veau桌式电话:资料不详。
1915年,家庭自制壁挂电话:这部电话在东俄勒岗一个废弃的农场中发现。当地有近20个废弃的农场的墙上留有挂过电话的痕迹。
1919年,帕尔姆和贝兰德发明了“纵横制接线器”。十年后,即1929年,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
1920年7月,中国中华邮政开办邮传电报业务。
1920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这部电话于1904制造,并于1920更新,配备了可接、听转换的旋转红色按钮。
1927年,D-08半自动电话:第一部拨号电话,它的出现将代替交换机的人工呼叫系统。拨号装置是在1927年安装的,它真正使用是在1978年。
1927年,交流发电振铃电话: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麦Horsens制造,70年代仍在使用。
1929年,自动壁式电话:资料不详。
1929年,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
1930年,D-30半自动镀金电话:此款电话是丹麦企业在1930完成制造的,其特别之处是表面镀金,而当时多数电话漆黑的,并且此电话有拨号装置。
1930年,FL-30自动电话:30年代由丹麦制造的,它用字母拨号。同类电话使用了大约48年。
1935年,自动电话:此款电话被用于与偏远地区的电信交换机的联络,它的设计受到30年代美国电话业的影响。
1937年,英国人里夫斯提出用脉冲所有组合来传送语音信息的方法(脉冲编码调制)。
1943年,CB-43型电话;这部电话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麦制造,它内部设计两种振铃声,用于区别市内外来电。
1945年10月,英国人A?C?克拉克提出静止卫星通信的设想。
1946年,埃克特和莫奇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通信的概念,将移 动电话的服务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构成蜂窝移 动通信系统。
1950年12月,中国东北长途明线国际干线工程建成,北京到莫斯科有线载波电路开放。
1951年,F-51自动拨号电话;这部电话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制造的。
1952年,F-52自动拨号电话机:于1952制造,不同于往日黑色电木材料,它是用象牙和较晚一些出现的塑料材料制成。
1954年7月,美国海军利用月球表面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进行了地球上两地电话的传输试验。并于1956年在华盛顿和夏威夷之间建立了通信业务。
1956年,在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西洋海底铺设完成了电话电缆,使远距离的大陆之间电话通信成为现实。
1956年,“Ericofon”自动拨号电话;此款电话由瑞典L.M.Ericsson设计和制造,命名为Ericofon。它是用新型的材料制成的,比传统电话的听筒还轻得多。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
1958年8月,首部国产12载波电话设备在上海邮电器材厂研制成功。
1960年1月,中国首套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用强大的普通光照到人造宝石上,制造出了比太阳光强1000万倍的激光。
1962年,美国研究成功了脉码调制设备,用于电话的多路化通信。
1965年,第一部由计算机控制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一个电话新时代的开始。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以玻璃纤维进行远距激光通信的设想。
1968年,F-68自动拨号电话:这部电话是七十年代最为常见的电话,它最初设计是在六十年代,在丹麦被广泛制造生产。
1969年,北京长途电信局安装成功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提出了研制ARPA网的计划,196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著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交换机在法国巴黎开通,这标志著数字电话的全面实用和数字通信新时代的到来。
1970年,F-68按钮拨号电话:丹麦首次使用的按钮电话,这部电话是用数字按钮代替原来的拨号方式。
1972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首次提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念。
1974年,中日海底电缆开始建设,这是中国参与建设的首条国际海底电缆。
1975年,中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设备通过国家鉴定,开始批量生产。
1976年,76E/DK80型按钮拨号电话:在1972由Jutland Telephone公司最初制造的。
1976年3月,中国自己研制的首条大容量传输系统—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在北京、上海、杭州建成投产,全长1700公里。
1978年,中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43%。
1979年,F-79按钮拨号式计费电话:此款电话介于普通电话与公用电话之间,它主要用于服务场所、旅馆等类似地方,可以防盗打电话功能。
1980年,DA-80按钮拨号电话:这部电话的设计标志着电子学理论真正进入电话行业。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任务是制订泛欧移 动通信漫游的标准。
1982年,便携式电报电话:此款电话由Ericsson无线系统所制造,当时它只能在丹麦、芬兰、挪威及瑞典等国家使用,它的出现为以后GSM移 动电话系统开辟了新的天地。
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共22个投币式公用电话亭。
1982年12月,中国从日本引进的首个万门程控市话交换系统在福州市电信局投产使用,建成中国首个引进的程控电话局。
1983年,AMPS蜂窝系统在美国的芝加哥开通。
1983年,DanMark 2按钮电话:DanMark2于1983年制造,是80年代最先进技术的体现。它具有许多功能,如电话号码记忆功能、重拨功能、监听功能、24种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