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的巨著《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巨著,影片用独特的历史视角及极具张力的黑白叙事影像,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
剧情简介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部分官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誓死保卫这个大厦将倾的城池。宋希濂部军官陆剑雄(刘烨饰)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微弱而顽强的抵抗最终被压制,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成为俘虏,在枪炮声中血染长江。
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数十万中国军民遭到残忍杀戮,南京全城沦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大量的难民涌到这里寻求救助。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归国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饰)、金陵女子学院魏特琳女士,积极营救中国难民,用他们的勇敢和坚毅与日本人周旋,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盯上了藏身于此的中国妇女。
于是舞女小江(江一燕饰),虽然生存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为了拯救其他妇女,她坚定地站了出来。唐先生(范伟饰)这样懦弱的知识分子,虽然对凶暴的日军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出卖同胞,但在痛失爱女和小姨子后,难掩良心的诘问,最终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日兵角川(中泉英雄 饰),在这场战争中,作为占领者,在日军对中国人的杀戮中,他从一个士兵变成一个麻木的机器,没有灵魂的人是可悲的,他活在空虚和罪恶之中,逐渐走向崩溃。最后,他在痛苦的折磨中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南京!南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告诉人们——南京是一座抵抗之城。不论是军官陆剑雄、归国女教师姜淑云、还是舞女小江、拉贝秘书唐先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作着抵抗,正如70多年前,我们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这座死亡之城浴血奋战着。这,是一部中国人拯救中国人的历史。角川最后的崩溃和自杀预示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必将覆灭的结局,而活下来的小豆子却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飘向中国每一个角落。
评价争议
《南京!南京!》热映之际,片子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尤其是影片对约翰·拉贝的塑造,令南京大屠杀的生还者以及相关纪念馆的人士大为不满。不少人认为,陆川对拉贝的描述是不公正的。拉贝生前散尽家财保护难民,最后因为穷困潦倒没能医治自身的糖尿病,结果不幸患病死去,当年的南京市民对他感激有加。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博物馆、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馆长汤道銮教授说道:“拉贝为中国人特别是南京人做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好多那个时代的幸存者都把拉贝称为‘活菩萨’,南京本地人对拉贝都是怀有很深刻的感情的。辛德勒开始救助犹太人还是为了自己的工厂,是后来才慢慢转变的。拉贝这个德国商人从救助中国人开始就没有过私利。从这点上说,他比辛德勒更无私,所以带给观众的震撼就会更深刻。”
网络评价
1、还是让人失望的。好题材拍烂,陆川的水平终究有限~总靠其他的东西是不行的,还是要有真才实学才可以。中日两方的穿插描写,是想要表现出自己的中立么?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冷静。角川这样的第一视角竟然是半虚构人物!!!!!陆川脑子坏了。
2、“豆瓣网上,一万多观众给我打满分,哪里来的批评?”
3、比想象中差太多了,完全没有拍出一座城的感觉,视野太小了,而且剧情生硬、散乱,真的很失望。
相关争议
争议一:拉贝给中国人民下跪过吗?
答案是没有,这个情节是虚构的,毫无事实根据。拉贝没有给中国人下跪过,倒是许多中国难民处于感激表示衷心的感谢。张纯如的南京暴行书中写到南京人对拉贝的报恩行为:“1948年,拉贝的遭遇传到了南京。当南京政府告知南京人民拉贝需要帮助的时候,反响极大,让人联想起弗兰克·尤普拉的经典电影《这是一个伟大的一生》的结尾。几天之内,大屠杀的幸存者就为拉贝募集了1亿元中国币,大约相当于当时的2000美元--这在1948年可不是个小数字。当年3月,南京来到瑞士,购买了大量的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黄油和果酱,用4个大包裹将这些食品寄给了拉贝。自1948年6月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人民每月都给拉贝寄一包食品,以表达他们对拉贝在南京国际安全区所做的一切的衷心感谢之情。国民党政府还指出,如果拉贝愿意返回中国,将为他提供住房和终身养老金。”
争议二:拉贝是抛下难民逃离中国的吗?
这个情节同样为子虚乌有,拉贝不是怀着内疚之情走的。南京事件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入南京郊区和城里,经过“血腥六周”后,至1938年2月逐渐减少,各国使馆人员相继回到南京,拉贝这才奉西门子公司之命回德国,回去的同时把拉贝日记及在南京事件拍摄的照片保存,并在德国国内发表演讲和揭露真相,但迫于盖世太保的威胁而中止并受到审查。
争议三:拉贝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陆川观点:对这个德国老人我很尊敬,但我反感把他说成中国人民的救世主,这是对中国公众记忆的一种侵占。汤道銮回应:南京沦陷的时候,连南京马赵俊也离开了南京,拉贝倡议使馆区的国际人士不要轻易离开,要承担起拯救的责任来。他建议效仿上海安全区的模式建立南京的难民区,通过和平手段确保难民们不被屠杀,他还联合20多位外籍人士组成了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当时非常艰难,安全区里的450名警察都被日本人杀了,有越来越多的难民涌进安全区,可拉贝的财力已无法继续支撑难民的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拉贝拿出自己的存款向军方套购高价粮食与物资,以确保难民能免遭饥寒。当时国民政府给拉贝留下了大约十几万块钱以及有限的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然后就把整个城市和几十万人交给了拉贝,在国际安全区里,他和他的同事有很好的分工协作,有人负责粮食,有人负责药品,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可以说,拉贝实际上是起到了代理的作用。想想当时的情况,国民党的政府大员都跑了,可是拉贝留下了,这是什么精神?虽然他个人的力量最终是有限的,但是他挽救了二十多万中国平民是事实。拉贝的作用是不可取代、不容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