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和背后的历史典故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由汉族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是汉族传统音乐的精髓。这些乐曲以历史典故为旁衬,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大多数人并非行家,虽偶尔聆听古曲,觉得好听,却不知其深刻内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和背后的历史典故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1、广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
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刻苦学琴十年后,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
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2、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3、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前,楚汉会战于垓下,后人根据这场战争作了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汉族传统名作。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4、平沙落雁
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5、夕阳箫鼓
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有人认为此曲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历史上更多人认为它的音乐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此曲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有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6、汉宫秋月
秋风****,月亮高挂,宫墙内多少眼泪,无尽的等待和期盼,只落的满头百发。据载,《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7、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它的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正是这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8、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叹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9、胡笳十八拍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10、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
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的结论是:下里巴人是一种民间歌曲,“阳春白雪”是当时楚国一种高级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那些平凡的人,怎能了解我们的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