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国学经典 > 历史典故 >

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介绍

时间: 翠梅2 历史典故

  渔翁: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介绍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 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你总是要死的!”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别想活,总要饿死!”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这个寓言故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辨析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渔翁得利

  【同韵词】粗心浮气、适情率意、以售其伎、张筵设戏、叩阍无计、云阶月地、牛眠地、抅奇抉异、吹唇沸地、辞不达意、......

  【年代】古代

  成语出处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示例

  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渔翁得利对牌&渔翁得利是渔翁得利对牌的简称,渔翁得利对牌是御府工坊付雪飞大师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作品。

  材质:新疆和田玉枣红皮一级白玉籽玉

  重量:童子渔翁40g 荷花渔翁43g

  渔翁得利对牌由一块玉料切割雕琢而成,色泽润白,质厚缜密,油润光滑,精光内蕴,浮雕渔翁,欢笑如意,高额长鬓,生动形象,身形强健,和谐有力,山峦叠嶂。

  看了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介绍

1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