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介绍
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介绍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成语示例
◎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罗来学是1976年毛遂自荐到云阳山教书的。
◎一时间,国内许多厂家毛遂自荐、纷至沓来,上海药物所在认真筛选大批“求爱者”之后,把“彩球”抛向具有雄厚技术力量的国家农药行业重点国有企业——广东省江门市农药厂。
◎他不愿在乡里忍饥挨饿,也不甘做那种毫无进取的、传宗接代的机器,他要在赵门家谱上来个“变法图强”,于是毅然只身走出家门,毛遂自荐,入伍当兵,属北洋军阀孙传芳部下。
◎那天,施士元回到他栖息的小旅馆中在三楼的那间八平方米小屋,铺开信纸,用法文给居里夫人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
◎他亲自向吉林恒秀毛遂自荐地说:“吉林城之所以常失火,是因为风水不好的缘故。”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朝歌渊源:毛遂为卫国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自荐使楚救赵,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相传,毛遂在朝歌云梦山从师于鬼谷子先生,云梦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庙,为游览瞻拜之胜地。
战国四君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时,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则是自动请求跟着去的。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关系,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人们就用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看了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