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国学经典 > 历史典故 >

毛泽东掰手腕的故事

时间: 鸿宇2 历史典故

  毛泽东年过80还曾与“警卫”掰手腕,这也是个有趣的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毛泽东掰手腕的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毛泽东掰手腕的故事:

  “红色警卫”张耀祠已离开快一年了,这使我想起了老人生前和我交流的一些往事。他家随处可见毛主席塑像画像及相关图书,看得出他的主席情结之深。从参加红军时站的第一班岗就在毛泽东办公室门口,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生中最辉煌时光都是在伟人毛泽东身边度过。

  1953年5月上旬,中央警卫团以中央警卫师一团机关、部队为基础组建起来了。按编制序列,代号为8341部队。

  坊间曾有各种对“8341”来由的说法,张耀祠都否了:“有人说这个代号前两个数字预示毛主席活到83岁,后两个数字预示他执政41年。还有人说,毛主席在早年闹革命时,得到的第一支枪的编号是8341。这些都是谣传,有些纯粹是巧合。”

  作为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大部分时间都在毛泽东主席身边。他说:“内卫是8341部队一中队,无论是毛主席在中南海,还是外出到各省市巡视工作都紧跟不离。”

  1955年初,毛泽东迫切需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要中央警卫团一中队战士轮流回乡探亲搞农村调查工作。这年5月14日下午,汪东兴和张耀祠陪同毛泽东来到中南海颐年堂前院接见了警卫团一中队全体成员。期间,毛泽东扳着指头说:“今后你们就是三项工作,一个是保卫工作;一个是学习,学文化;再加一个调查工作,以探家为名回去调查工作……你们回到家乡,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尊重区乡干部,不要摆架子……你们要尽量参加生产劳动,同群众打成一片……要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

  张耀祠回忆说:“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分期分批安排队员回各省探亲搞调查工作,将了解到的第一手材料综合起来,向毛主席汇报。”他对毛泽东重视基层调研的精神、拜群众为师的态度感动至深。

  1953年12月底至1954年3月初,毛泽东带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起草小组来到杭州。“毛主席住在刘庄,起草小组住在北山,我带领一支警卫部队分驻两地担任安全保卫工作。”

  起草首部宪法,一切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工作量很大,非常紧张和劳累。在此期间,毛泽东风雨无阻地坚持爬山锻炼。张耀祠说,毛泽东工作之余的一大乐事便是爬山。据说,毛泽东几乎爬遍了杭州四周的几十座山。

  当年,就是张耀祠随同毛泽东一起爬山,安排警卫保障他的安全。可是毛泽东外出爬山,全凭兴之所至,事先并没有计划——这给警卫工作带来困难,无法事先侦察道路、沿途警戒。“要爬哪座山,什么时候去,他首先就定好了,直到临走的时候才告诉你。他反感兴师动众,提前清场警卫。我们只好跟着他走,一说好了方向,我们马上就赶过去。就像打冲锋,部队肯定走在前面,在前面搜索。有的山还有树木,还有草,你得检查一下树林里、草地里有人没有。保障安全的各方面都要想到,他走的路线要检查,要去山顶,我们都跑到上面先去检查。这个工作是很艰苦的也很繁重,责任也很重大,丝毫不能马虎。”

  毛泽东通常是下午4时左右外出爬山,大约到晚9时“打道回衙”。他爬山不紧不慢,走了一阵,坐下来略歇。

  随毛泽东到地方巡视,8341部队与地方警卫部队打篮球一直赢,毛泽东不高兴了,“到了地方,人家热情接待你,不要老想赢人家,要讲友谊、讲团结嘛!”保卫毛泽东的安全,与毛泽东寸步不离,张耀祠不可避免地体味到毛泽东作为凡人的喜怒哀乐。

  毛泽东年过80,仍像个不服输的青年,曾找张耀祠掰手腕,比手劲。“我看他当时很兴奋。我摆出一副较量的架势,但没有用劲,有意让他赢,他一开始就使劲压住我的右手,我说:主席!你的手劲真大,我比不过你。他哈哈大笑,兴致很高。”这时候,张耀祠已经不把毛泽东当做领袖看了。在他眼中,毛泽东更像是一位慈父、一位有些天真任性的兄长,一位对人和善的垂暮老人。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国外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历史、地理、文学、外语等。每次毛泽东外出视察,张耀祠都要为毛泽东带上两三箱书。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毛泽东的需要在外地替他借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张耀祠为毛泽东借书的记录。

  张耀祠简介:

  张耀祠(1916-2010),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候补委员等重要职务;1916年生于江西于都,他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0年生活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他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奉党中央之命拘捕了"--"的头目江青,直接参与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斗争;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在江西南昌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5岁。张耀祠,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八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1976年10月,奉党中央之命参与了粉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79年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回忆毛泽东》、《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等。

  张耀祠1933年参加红军,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成立后的第一天,也就是当兵以来的第一班岗就站在了毛主席门口。他站在那里,手持着枪,感到既紧张又激动。下哨后,他兴奋地对全班战友讲:"今天,我见到毛主席啦!"从此以后,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岗位。

  1953年4月,他调中南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他的职责是保卫毛主席,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他就住在毛主席卧室咫尺之遥的更衣室,与毛主席朝夕相处。多年来,一直掌管着中南海的安全保卫工作,对这里的每处环境、每个哨位,他都了如指掌。

  1971年"九.一三"事件前夕,林彪策划武装政变,阴谋杀害毛主席。这年8月中旬到9月12日,毛主席去南方巡视,向沿途各地党政军负责人"吹风",透露"有人急于想当,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毛主席在南方巡视。一路上气氛十分紧张,林彪反党集团箭在弦上,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毛主席专列安全回到北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因病与世长辞。他同毛主席朝夕相处四十多年,其悲痛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因突发心脏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岁;2010年11月4日上午9时,张耀祠的追悼会在北京305医院举行。

1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