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错节的成语故事
“盘根错节”比喻事情复杂,头绪很多,难以办理,不容易解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盘根错节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盘根错节的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平武这个地方有个人名叫虞诩(yúxǔ),他十二岁就精通《尚书》,朝廷认为他是一个奇男子,就想让他做官。虞诩因为有九十岁的祖母在家无人照顾,所以就没有去。祖母去世后,虞诩才到太尉李修那里出任郎中一职。
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几乎同时从西方和北方入侵东汉王朝。东汉大邓骘(zhì)在讨论如何对付入侵者的时候,提出放弃西面,集中力量专对北方的作战方针。对此,大多数大臣表示同意,而职位较低的虞诩则反对,并且把自己的意见告诉给李修。李修认为虞诩的意见可行,便按照他的主张做,保住了凉州。自以为是的邓骘看到有人竟敢公然反对他,很是恼火,准备找机会报复虞诩。
不久,有个地方发生了战乱,人民造反,杀害地方官吏,事情越闹越大。邓骘就故意派虞诩去那里做官。虞诩的朋友看出了邓骘的用心,很为他担忧,并告诉他:“到那里做官,凶多吉少啊。”虞诩笑了笑说:“一个人的志向不应该随便改变,做事情就不应该惧怕困难。去那里任职也是我的职责。不遇到树根盘屈、枝节交错的树木,又怎么能辨别出斧头的锋利呢?(原文是:‘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他到任之后很快就平息了动乱,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奖。
后来,“盘根错节”就成为一句成语,比喻事情复杂,头绪很多,难以办理,不容易解决。
【成语解释】
盘根错节 ( pán gēn cuò jié )
解释 盘:弯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
【成语出处】
出 处 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一》:"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示例用法】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情复杂
示 例 邹韬奋《学生救亡运动的缺点》:"让他尝试尝试,~,乃见真材。"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相关人物介绍:
虞诩(?-137年),字升卿,小字定安。陈国武平县(今鹿邑武平)人。东汉时期名将。最初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太守,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后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贵。一生九次遭到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变。
人物评价:
马棱:"君儒者,当谋谟庙堂。"
孙程:"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
范晔:"①先零扰疆,邓、崔弃凉。诩、燮令图,再全金方。""②若李固、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吴佑、苏章、种暠、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杜预),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绩、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张预:"孙子曰:'强弱形也。'诩增灶示强,而羌不敢逼。又曰:'形人而我无形。'诩贸易衣服,而羌不知其数是也。"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黄彭年:"韩信背水而结阵,虞诩增灶以惧贼,檀道济量沙以全军,此不可穷也。"
蔡东藩:"①不经盘错不成材,功业都从患难来;试读升卿虞氏传,一回叹赏一惊猜。""②虞诩为国宣猷,保全西土,邓骘反视若仇敌,徙治朝歌,非诩之智能平贼,则陷谋士于群贼之中,天下皆引以为戒,不敢复闻朝廷事矣。""③一呼已破群羌胆,百变尤奇太守谋。""④虞诩增灶,千古称奇,厥后之奇谋迭出,更见智能。自永初元年,羌人为乱,连扰至十余年,将士络绎,不绝于途,求一谋略如虞诩,不可再得,汉亦可谓无人,而诩之名乃益盛。谁谓白面书生,不可与语行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