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国学经典 > 历史成语故事 >

休戚相关的故事

时间: 鸿宇2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休戚相关”由“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休戚相关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休戚相关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厉公执政时,为了防止王族公子互相争权,制造内乱,就把一部分王族公子派到国外。其中有一个叫姬周的被派到了周朝,为贵州单襄公做家臣。

  单襄公很欣赏姬周,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对待他。有人不解地问单襄公:“姬周还只是个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器重他呢?”单襄公说:“别看姬周的年纪轻,日后却必成大器。我注意观察过他,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虽然身在洛阳,可是一听说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一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事儿时就非常高兴。他的心一直跟晋国紧紧地相连,是因为他不忘本呀。(原文是:‘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所以我觉得,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

  不久,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做了七年国君的晋厉公被大臣杀死了。于是,晋国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晋悼公。晋悼公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使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成语“休戚相关”由“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来,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相连。休,喜庆,欢乐;戚,悲哀,忧愁。

  【读音】xiū qī xiāng guān

  【解释】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人和人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出处】《国语·周语下》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 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反义词】漠不关心、无关痛痒

  【灯谜】探亲假、不要亲眷照顾

  【辨义】

  ◎“休戚相关”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休戚相关”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休戚与共”重在忧喜祸福共同承受。

  ◎“休戚相关”和“息息相关”:

  ①“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关”不含。

  ②“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③“休戚相关”含有褒义色彩;“息息相关”则是中性的。

  相关人物介绍:

  姬周 因周族人为姬姓,据史料记载,周族人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周族人建立的周朝又称姬周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宣王即位后,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宣王中兴"。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9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