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的成语故事
金迷纸醉”比喻使人沉迷的繁华富丽的环境,也形容豪华奢靡的享乐生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纸醉金迷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纸醉金迷的成语故事:
唐朝昭宗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医生叫孟斧,因为他的医术比较高明,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妃子和王公贵族们治病。因为经常在皇宫出出进进,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包括宫里的建筑、摆设的器具,还有皇宫里华丽奢侈的生活,这些都让他暗地里羡慕不已。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打长安,孟斧也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时间长了,他忍不住寂寞,开始想念皇宫中的生活。他想了个办法,他根据自己对皇宫的记忆,模仿着皇宫的样子,开始装饰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得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比较好的房间,他更是特意把房间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用一层层的金纸包起来。每当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满屋子的器具金光闪闪,晃得人连眼睛都快睁不开。孟斧的一个朋友到他的家中做客,对他家的独特装修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去以后对人说:“我在这个屋子里只休息一会儿,就已经觉得金迷纸醉了。”
“金迷纸醉”现在多用作“纸醉金迷”,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得迷迷糊糊,像喝醉了酒一般。后比喻使人沉迷的繁华富丽的环境,也形容豪华奢靡的享乐生活。
注 音:zhǐ zuì jīn mí
出 处:宋·陶觳《清异录》
释义: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近义词: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灯红酒绿、声色犬马
反义词: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开源节流
示例:我来到日本不久,听的不多,见的不广,但在五光十色、~的纷乱生活中,有些事物给我的刺激特别深。◎杨朔《樱花雨》
相关人物介绍: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867年-904年),即唐昭宗,既位后改名为敏,后又改为晔,为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他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公元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卒年38岁,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葬和陵。
历史上的唐昭宗李晔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皇帝,昭宗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个聪明而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这种境况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唐僖宗造成的。
唐昭宗李晔同唐僖宗李儇皆是懿宗的儿子,僖宗行五,昭宗行七。根据史书上记载:僖宗的天份还是很高的,骑射,剑槊,算术,音乐等,无不精通。但是十二岁即位,正是贪玩的年纪,于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委托给宦官田令孜处理,着他自行处之,不必汇报。宦官弄权,政令不明,又加上天灾人祸,终于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
在王仙芝死后,黄巢率领起义军在全国流动作战。最后攻进了长安,唐僖宗步玄宗的后尘避蜀。僖宗逃到成都后,在成都向各路节度使封官许愿,又借助沙陀兵来平叛。加上农民军朱温等人的叛变,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后在山东自杀。起义被平定后,以往在形式上听命于中央的节度使们,也无视朝廷了。
经过近四年的四川流亡生活以后,僖宗在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阴历三月回到京师。经历了战争和洗劫的岁月的长安已经完全荒废了:"荆棘满城,狐兔纵横。" 而僖宗在长安也没安心的住多久,就又开始了逃亡避难,这一次是因为邠宁节度使朱玫拥立肃宗的曾孙襄王李煴为帝,僖宗四处辗转,最后于光启三年(公元887)由当时的神策军将领宋文通护卫着逃到了凤翔,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和护驾的先头部队发生激烈冲突,宋文通带兵猛攻,歼灭了李昌符全部。宋文通因为立了首功,被唐僖宗封为节度使,而且赐名李茂贞,僖宗还亲自为他定字为正臣。从此,李茂贞便凭借这些常人所没有的荣誉和雄厚的实力割据一方。
这一年的其余时间僖宗仍在凤翔,光启四年正月回到长安。然而,他在凤翔已经得了重病,阴历三月便死去,只活了二十七岁。僖宗在位十五年,这十五年中很难说他曾进行过统治。他在位的岁月是军事、政治、社会和制度各方面的重重危机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时代,有人把王朝的迅速崩溃归罪于僖宗的孩子气的任性,或归罪于他对施政的漫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