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故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源起于《宋书?王微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故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成语源起于南朝宋时《宋书·王微传》中的一封书信,据史书记载,从晋朝到南北朝时期,王氏家族不少成员精通围棋。后又见于《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当局者之所以迷,乃是其执著于棋秤局部之胜负得失;旁观者之所以清,则是其不为眼前个人利害所动,而能纵观全局,考虑整体利益。从修炼角度来看,人之所以迷于世间万物、而无法超越人类所存在的这个空间,乃是人执著于名利情之得失、并为之造业无数所致,因此,必先修炼身心、放下执著、断欲还业,方能返本归真、晓悟宇宙真理。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出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示例】
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对弈,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苏轼也曾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书籍介绍: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唐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欧阳修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是五代后晋的官修史书,当时叫《李氏书》。到宋朝,因欧阳修、宋祁等人编修了《唐书》,才有了新、旧之别,称前者为《旧唐书》,后者为《新唐书》。
《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由纪、传、志三部分组成,共有200卷。
作者——刘昫,五代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
《旧唐书》的显著特点是前后记事详略不一,文字风格也差别较大,这是由当时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旧唐书》编修的时代离唐朝灭亡很近,所以能直接利用大量史料,特别是唐代前期的史料。但由于当时正是割据混战的时代,《旧唐书》在短期内仓促修成,所以对唐代史官的著述照抄照录多而加工少,缺乏必要的剪裁、整理和概括。
由于《旧唐书》主要是抄录唐代史料成书,所以后期大不如前,也比较粗糙,但是《旧唐书》也具有不可抹杀的价值。
它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比如对唐顺宗朝王叔文集团当政时期的政治改革措施记载比较具体。唐穆宗以后的本纪,虽然内容芜杂,但也记载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里较详细地记载了宠勋起义、黄巢起义的情况。昭宗、哀帝本纪则较详细地记载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情况。因为《旧唐书》记事详细明确,所以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的《唐纪》部分,大抵采用《旧唐书》。
《旧唐书》还保存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
如《吕才传》、《卢藏用传》分别登载了两人反迷信的重要文章;《贾耽传》登载了他进奏所编地理图志的表奏。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和地理学史的重要文献。
《旧唐书》记述唐代少数民族以及外国的情况,超过以前各史,保存了唐代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史料。
《旧唐书》编撰所遵循的指导原则是“纂修须按于旧章”,即忠实于唐代遗留下来的原始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记载完全按照当时人的思想认识,这样就真实地反映唐代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和时代风貌。
由于《旧唐书》的这些优点,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旧唐书》完成一个世纪后的北宋仁宗年间,又修了一部唐史,就是《新唐书》。当时的编修目的,一是为了吸取唐代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一是为了通过修史,进行忠奸善恶的褒贬,因为《旧唐书》“褒贬或从于新意”,以五代时期的思想认识来看待藩镇、忠义、叛逆等问题,这是宋代儒家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