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空回的故事
“宝山空回”比喻条件丰富,结果却一无所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宝山空回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宝山空回的故事:
清朝李汝珍写了部小说《镜花缘》,讲唐朝时书生唐敖与商人林之祥以及见多识广的水手多九公飘扬海外,经历了君子国、大人国、小人国等,见到了许多奇闻轶事……
有一天船到了歧舌国。歧舌国人最喜欢音乐,他们的音韵天下无双。林之洋带着许多笙笛上岸去卖。唐敖见歧舌国人满嘴唧唧呱呱,不知说些什么,就问多九公:“九公既通言语,为何不去探听探听音韵的来路呢?”多九公说:“是啊!海外有两句话说得好:‘若临歧舌不知韵,如入宝山空手回。’今天既然到了这里,自然要探听一下。等我前去问问。”不料多九公连问数人,都碰了钉子。原来歧舌国国王将音韵视为本国不传之谜,盖不外泄。
“宝山空回”比喻条件丰富,结果却一无所获。
佛教中常常说:人来到人世间就好像进到宝山里,可是不修炼,就好像人没有手一样,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
相关人物介绍: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李汝珍(lǐ rǔ zhēn)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少年时师从凌廷堪(约1755―1809)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可与《西游记》、《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一书。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腌□,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恶。"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