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历史成语
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你知道哪些历史成语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历史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拓展:成语故事
颠倒黑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人说话故意歪曲事实,混淆hùnxiáo是非胡乱说话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他颠倒黑白。
今天我们就讲一下颠倒黑白这个成语的典故。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不但聪明,而且非常喜欢看书,有着非常丰富的见识,口才也特别的好,经过日积月累努力的学习,屈原无论在政治、外交还是文学等方面,都有着令人赏识的才能和造诣,得到了当时楚国的国君楚怀王的信赖,被任命为官,专门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各地诸侯宾客等事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
但是,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的利益,引起了这些人的嫉恨。这部分嫉恨屈原的代表人物靳尚等人,就想着办法,接二连三地向楚怀王打小报告,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
久而久之,楚怀王听从了这些人的意见,慢慢就对屈原疏远起来。
到了公元前的313年,秦国的国君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楚怀王说,只要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
屈原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场骗局,于是就极力劝谏楚怀王不要上当。但当时已经昏庸至极的楚怀王根本就不听屈原的劝谏,不仅不听,反而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流放到汉水以北。
等到楚国和齐国真的断绝来往以后,秦国却立即变卦赖账,说割让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楚怀王怨恨秦国没有信守承诺,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损失严重。后来,秦王又主动要求讲和,并约楚怀王到秦国相会。楚怀王中计前往,进入武关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后病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即位,他的儿子更加糊涂昏庸,不但屈服于秦国的压力,而且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遥远的湘水地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郢都yǐnɡ dōu (楚国的都城),烧毁楚国先王的陵墓,使无数楚国的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屈原在湘水闻讯后,感到无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负屈含冤,报国无门,只能把满腔的忠诚和悲愤,抒发在回环起伏、激越奔放的诗篇中。在屈原的名作,《九章·怀沙》里,他写了这样两句诗:“变白以为黑兮,倒(dào)上以为下。”对那些肆意颠倒黑白、葬送楚国的奸佞小人,进行了愤怒的鞭挞和控诉。后来人们就从屈原的这两句诗中提炼出颠倒黑白这个成语。
凿壁偷光
在距离现在2000多年前,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名字叫做匡衡。他小时候很聪明,但是因为家里穷,没钱去上学堂。
后来,父亲让他跟一个亲戚去学认字,慢慢的匡衡就认识了许多字,自己都可以看书了。但是小小年纪的匡衡买不起书。那个年代,书是非常非常贵重的东西,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的。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去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他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慢慢的长大了,也能够帮家里干活了,他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会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花几天才能够读完。
匡衡心里很着急,他想:白天要在庄稼地里干活,根本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这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邻居家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于是他赶忙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每天都读到邻居家熄灯为止。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匡衡少年时期勤奋读书的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