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的故事
上行下效是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上行下效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上行下效的故事: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词目】上行下效
【拼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
【基本解释】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出处】
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宋·范仲淹 《尧舜率天下以仁赋》:"殊途同归,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终闻乎比屋可封。"
【示例】作为领导一定要严于律己,否则上行下效,败坏党风,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人物介绍:
齐景公(在位时间:前547年―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庆封,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能够登基成为齐国的君主,还要得益于他那个给臣下戴绿帽的哥哥--齐庄公。
崔武子崔杼为齐国大臣,屡有政绩,多有战功,深得齐灵公的信任,并经常与太子光参加外交事宜。前552年,齐灵公薨逝,崔杼拥立灵公长子光,为齐庄公。
崔杼为了保全家族,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齐景公幸运的续姜姓之嗣,成为了齐侯。
国情有所好转后,齐景公便不再从谏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之"。既需要晏婴、司马穰苴等忠臣为其治国安邦,又不能离开梁丘据、裔款等奸臣的阿谀奉承。
临终前,景公废长立幼,致使景公死后不久,陈乞乘虚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
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