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温峤平乱事件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东晋温峤平乱事件,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东晋温峤平乱事件:
329年,苏峻之乱平定。10年以后,也就是339年,东晋决定大举北伐。按照常理,东晋连受两次重伤,都失血过多差点死了,应当好好地休养身体才对。怎么又变得活蹦乱跳的,还要张牙舞爪去咬人呢?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北伐的总司令是庾亮,这个犯过严重错误的人,怎么又从过街老鼠变成盖世英雄了呢?
因为这10年,南北大地几个威震八方的豪杰先后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但对庾亮来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庾亮谢罪以退为进
来先看看庾亮是怎么巧妙地以退为进的。
建康城被收复时,叛军纷纷忙着逃命,慌乱之中谁也没顾得上一个小孩子,那就是9岁的皇帝司马衍。义军冲进城后,分头寻找皇帝。将领曹据第一个看见,赶紧抱到温峤船上。大臣们争抢着跑过来,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叩头不止。
庾亮挤开众人,跪在最前面,连连谢罪,哽咽流泪。
司马衍没有责怪他,把庾亮、温峤、陶侃等人都拉到御榻上,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你们都是功臣。
到了第二天,庾亮又在头上涂抹泥土,到成帝面前请罪。并且递上了一份辞职报告,大致内容是:自己犯了大罪,想提前退休,全家搬到深山老林里面去。
成帝下诏说:这是社稷之难,不是舅舅的责任。
庾亮又写了一份长长的检讨,从各个方面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希望皇帝抛弃他,不要再任用他。
成帝再次下诏说:苏峻今年不反,明年也会反。舅舅亲自身披铠甲,是立了大功的,怎么再说过去的错误呢?
庾亮松了一口气,暂时放下心来。
庾亮有了一个满意的安排
一个月后,建康传出惊人的消息:庾亮不辞而别,带着全家人出海了。成帝大惊,赶紧派人去追,又通知地方官堵截。终于把庾亮劝了回来。
庾亮的认错态度这么诚恳,所有的大臣也不再好意思指责他了。都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能改正错误就是好同志,还是给他安排个工作吧。
问题是什么位置才适合他呢?庾亮的建议是:让温峤到中央来主持工作。
大臣们听着这一看似合情合理的提议,头脑一转,明白了他的深意。
首先庾亮自己留在中央肯定不合适了,只能暂且隐忍,到地方上做一把手。但荆州是陶侃的地盘,扬州是王导的地盘,徐、兖州是郗鉴的地盘,和王导的关系又密切。交、广两州对于高门来说,类似于流放的地方,去哪里呢?
如果温峤留在建康辅政,他的地盘江州(包括今江西、福建等)就空了出来。庾亮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江州刺史,依然可以影响朝廷。
然而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温峤的想法。
温峤在中央孤身一人,没有王导纵横捭阖的才能、盘根错节的势力。远不如在江州自由自在。因此死活不肯留在建康。
朝廷考虑再三,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让庾亮都督豫州、扬州和江西、宣城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芜湖去了。这本来是属于王导的势力范围,但王导在叛乱中也是有罪的。更重要的是,王家势力太大了,朝廷顺势挖出他的一部分势力。
同时,让庾亮的表兄弟禇翜任护军,接替了他原来的位置,兼任丹阳尹。
各方势力达到了均衡
因为温峤坚决回江州,朝廷把郗鉴留下来了。
在叛乱前,建康的政治核心是王导、庾亮、卞壸。战后,卞壸死了,庾亮是待罪之身,王导先附贼又参与平叛,不赏不罚。
经过综合评比,朝廷最后定的功劳排名是:陶侃是义军盟主,理所当然排在第一;郗鉴屯兵京口,一举扭转了战局,排在第二;温峤首倡义军,排在第三。
温峤是有点吃亏的,与他执意要回地方也有关系。
这样从整个格局来看,温峤、庾亮、陶侃成了沿江的三个统帅。陶侃势力最大,但离建康最远;庾亮势力最小,但如进兵建康,朝发夕至,还有表兄弟作为内应。但朝中实权被王导、郗鉴掌控,可以说各方势力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以前不论是王家,或者庾家一家独大的局面消失了。
温峤平乱不久去世
建康因为百废待举,温峤把带来的大部分物资都留在了建康。看到京城生活稍稍安定后,返回武昌。
传说当他经过牛渚(今安徽采石矶)的时候,见水深不可测。当地的人告诉他,水里有很多怪物。
温峤感到疑惑,点燃犀牛角,照在水面仔细瞧,发现水下灯火通明,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服的。
温峤非常惊讶。就在当天晚上,温峤梦到一个人愤怒地对他说:我和你阴阳有别,互不相扰,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
这是成语“燃犀温峤”的由来,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
没多久,温峤患病去世,年仅42岁。江州百姓听到消息后,如丧亲人,伤心哭泣。此时离平叛仅过了两个月。
温峤死后,最初葬在今天江西南昌。后来迁葬到建康。
南京先后出现过两座温峤墓,第一座温峤墓位于今天鼓楼区宝塔桥街道老虎山南麓,原下关民兵训练学校(幕府山靶场)后。但实际上,这或者是其他人的墓,或者只是温峤的衣冠冢而已。
一直到2001年,在今天的南京鼓楼区宝塔桥街道郭家山西麓施工时,发现一组大型古墓,证实了墓主正是东晋名臣温峤。温峤墓旁边还有几座墓,分别是温峤几个儿子的墓。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住宅区。
温峤死后几年,东晋另一重臣陶侃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