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的大臣王浑生平
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王泽之孙,魏司空王昶之子。
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属魏大曹爽部下。嘉平元年(249),曹爽被杀,王浑随之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怀县(今河南沁阳)县令,参司马昭的安东军事,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264-285),为越骑校尉。王浑曾辅佐晋武帝和晋惠帝两代君主,在晋初的军事和政治上作出了—定贡献。特别是在平吴作战方面功绩显著,因此官职累累升迁。
西晋时期的大臣王浑生平
王浑曾任大曹爽的掾,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斩杀曹爽,王浑循例遭罢黜。尔后复出,先后任怀县县令、参安东(司马昭)军事,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改任越骑校尉。父亲王昶死后承袭其爵位京陵侯。
《隋书·经籍志》录梁代有“晋司徒《王浑集》”五卷,唐初已佚。《全晋文》据《太平御览》、《艺文类聚》、《通典》等辑其佚文九篇。
历史评价:
《晋书》本传称“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封扬烈、徐州刺史;泰始九年(273年)任豫州刺史、征虏、监豫州诸军事;咸宁三年(277年)升为安东,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太康六年(285年)升为征东大、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太熙元年(289年)又升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王浑在西晋官场上,职位节节上升,官至司徒、侍中。王浑的军事功绩主要表现在征东伐吴方面。在任征虏、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期间,吴将薛莹、鲁淑率军10万分别向弋阳(今河南黄川西)、新息(今河南息县)进攻。当时正值豫州军队放假休息,王浑只率领一旅豫州兵偷渡淮河,出其不意地击败吴军。因作战有功,所以封其子王尚为关内侯。
在任安东,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时,王浑派扬州刺史应绰攻打吴皖城(今安徽潜山县),焚毁粮食一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王浑自己陈兵东疆,观察地形,监视敌情,准备对吴大举进攻。咸宁六年(280年), 派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打寻阳(今江西九江市西),濑乡,既而又攻打牙门将孔忠。吴军大败,并俘虏吴将周兴等5人,王浑又派李纯打败吴将俞恭,斩俘吴军官兵多人。吴将陈伐和朱明因惧怕晋军而投降王浑。吴丞相张悌、大孙震等率军数万直指城阳(今山东营县、沂南、蒙阴县东)准备与王浑决战,被王浑所派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败,并杀死张悌、孙震,斩俘吴军七千八百人。
吴人大为震惊。在晋军大胜,吴军大败的形势下,吴末帝孙皓派司徒何植、建威孙晏向王浑送上所签降书,表示愿意投降。此时王浑“自以先据江上,破皓中军,案甲不进,致在王浚之后”。王浑部将王浚乘胜前进,率水军先王浑一天攻破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接受孙皓投降。王浑对王浚先己进石头城接受孙皓投降,羞愧气忿,极为不满,频频上奏,诉说王浚违圣旨,不听指挥等罪状。晋武帝为安慰王浑,特意下昭,表彰他“督率所统,遂逼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南秣陵关),令贼孙皓救死自卫,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军之功。又摧大敌,获张悌,使皓途穷势尽,面缚乞降。 遂平定秣陵,功勋茂著。其增封八千户,进爵为公,封子澄为亭侯,弟湛为关内侯,赐绢八千匹。”由此可见王浑在征东伐吴中的功劳和武帝对他的信任。但是,从王浑对王浚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王浑气量狭小,因而受到当时人们的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