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的历史评论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羊传的历史评论,欢迎大家阅读:
公羊传的历史评论
郑玄在《六艺论》中有所批评:"左氏善於礼,公羊善於谶,谷梁善於经。"
东晋范宁(《后汉书》作者范晔之祖父)在他所撰的〈《春秋谷梁经传集解序〉中评论《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公羊传》的成就在於发挥《春秋》的褒贬,从而找出"微言大义"和"非常异义可怪之论"(皆东汉何休语)。
原文
原文:灵公为无道,使诸大夫皆内朝,然后处乎台上引弹而弹之,己趋而辟丸,是乐而已矣。赵盾已朝而出,与诸大夫立于朝,有人荷畚,自闺而出者。赵盾曰:"彼何也,夫畚曷为出乎闺?"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视之则就而视之。"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赵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熊蹯不熟,公怒以斗摮而杀之,支解将使我弃之。"赵盾曰:"嘻!"趋而入。灵公望见赵盾诉而再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灵公心怍焉,欲杀之。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也。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复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灵公闻之怒,滋欲杀之甚,众莫可使往者。于是伏甲于宫中,召赵盾而食之。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赵盾已食,灵公谓盾曰:"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赵盾起将进剑,祁弥明自下呼之曰:"盾食饱则出,何故拔剑于君所?"赵盾知之,躇阶而走。灵公有周狗,谓之獒,呼獒而属之,獒亦躇阶而从之。祁弥明逆而踆之,绝其颔。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然而宫中申鼓而起,有起于甲中者抱赵盾而乘之。赵盾顾曰:"吾何以得此于子?"曰:"子某时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赵盾曰:"子名为谁?"曰:"吾君孰为介?子之乘矣,何问吾名?"赵盾驱而出,众无留之者。赵穿缘民众不说,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与之立于朝,而立成公黑臀。
译文:晋灵公不行正道,让大夫们都到内朝上朝,自己却站在台子上用弹弓射上朝的大夫,他的大夫们奔走躲避弹丸,晋灵公以此取乐而已。有一次赵盾上完朝出来,与大夫们站在外朝,有人抬了一个筐从宫中小门出来,赵盾问:"那是什么,筐为什么从小门出来?"叫那人,那人却不过来,说:"您是大夫,想看就过来看看吧。"赵盾凑近一看,赫然是一个死人。赵盾问:"这是什么人?"那人回答:"是膳宰,他没把熊掌做熟,国君生气拿斗打他的头把他打死了,肢解了尸体让我丢出去。"赵盾"啊"了一声,就快步进宫。灵公看见赵盾进来,惊恐地向他拜了两拜。赵盾迟疑不前,向北面两拜磕头至地,然后就快步出来了。灵公心中有愧,就想杀了赵盾。于是派勇士某人去杀赵盾。勇士进入赵盾家的大门,没看到有人守护;进入院内小门,也没看到人守护;走上厅堂,也没看到人。勇士低头从门缝偷看,看见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勇士说:"啊,他真是一个仁义的人。我进大门没看到人,进入内室没看到人,走上厅堂也没看到人,可见他的节省啊。他是晋国的重臣,却吃只有鱼的晚饭,可见他的简朴啊。国君让我杀他,我不忍心杀他。虽然这样,我也不能再见我的国君了。"于是就自刎而死。晋灵公听说后非常生气,就更想杀赵盾了,但众多手下却没有能派去执行这项任务的。于是晋灵公就在宫中埋伏好甲兵,叫赵盾来吃饭。赵盾的车右武士叫祁弥明,是晋国的大力士,壮勇地跟着赵盾入宫,来到堂下站好。赵盾吃好了,晋灵公对赵盾说:"听说你的剑是一把利剑,你拿出来给我,我观赏一下。"赵盾站起来想把剑呈现给晋灵公,祁弥明在堂下大喊:"赵盾吃饱了就出来,为什么在国君的住所里拔剑呢?"赵盾一听顿时明白了,急忙沿阶跑下来。晋灵公有一条训练有素的狗,叫作獒。晋灵公喊来獒叫它去追赵盾。獒也迅速地沿阶追下来。祁弥明迎上去飞起一脚,踢断了獒的下巴。赵盾回头说:"国君您的獒不如臣的獒啊!"然而这时宫中埋伏的甲兵击鼓冲了上来,其中有一个人抱起赵盾放到了车上。赵盾回头问:"我为什么会让您这么对待我?"甲兵说:"您有一次在大桑树下给我吃的,让我得以活命。"赵盾问:"您的名字是什么?"甲兵说:"我们的国君为谁埋伏下的甲兵?您赶快乘车走吧,何必问我的名字。"赵盾驱车冲了出去,甲兵们都没有进行阻拦。赵穿以民众不满为由,起兵弑杀了晋灵公,然后迎接赵盾进入国都,与赵盾一起执掌朝政,立成公黑臀为君。
公羊传的史学价值
《公羊传》的历史思想比《谷梁传》更为丰富,
其影响也更深远。在汉代,公羊学大显于世。魏晋以后虽经一千多年的消沉,至鸦片战争前后却重新复兴,而且风靡一时,成为近代维新运动的思想武器,并且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接受西方进化论的思想基础。"公羊学"的产生和两次盛行,是思想史、史学史上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其秘密,在于《公羊传》中蕴含着一套独有的政治---历史哲学。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字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学者认为,《春秋经》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学派认为《春秋经》是一部历史着作不同。从这一根本点出发,《公羊传》包含着一些可供人们发挥的历史思想:
第一,《公羊传》认为孔子在《春秋经》中贯穿了"大一统"、"拨乱反正"等政治"大义"。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作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原则,为战国晚期正在进行的"统一"作舆论的准备。甚至直接成为孔子专为汉代天子而制定的治国纲领!
第二,《公羊传》又包含有历史变易观点,人们可以据之推演,划分历史的发展阶段。此即著名的公羊三世说。更重要的是,其对于三世异辞说的解释包含一个很宝贵的观点:不把春秋242年视为铁板一块、凝固不变,而看作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三,《公羊传》专讲"微言大义"。上述两项都是极重要的"微言大义",其他明显的还有:隐公三年讲讥世卿;庄公四年讲"九世复仇";闵公元年讲"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等。诸如此类都可以大加引申比附。
总括来说,《公羊传》的历史哲学具有政治性、变易性和可比附性三大特点,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多见。
《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看了“公羊传的历史评论”还想看:
1.《春秋公羊传》的历史介绍
2.公羊传是谁写的
3.春秋公羊传简介
4.史记的历史介绍
5.笄的基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