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发展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国经济发展史,希望能帮到你。
一、韩国经济发展简史
从实用的角度看,韩国,台湾的经验特别有借鉴意义。当然大多数儒家社会+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的社会都值得借鉴。这些经济体都具备30年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勤劳工作,社会长期相对稳定(威权社会)等特征。朴正熙更是明目张胆地提出“受政府指导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念。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韩国从1953年到2005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力求字数越少越好。韩国从1962年朴正熙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用了35年的时间,从一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工业甚至电力的国家,发展到1996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000美元(按2006年的可比价格),并在1996年成功加入OECD这个发达国家经济组织,某种意思上标志着1996年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完成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二、韩国经济的发展的几个标志性年份:
1962年,朴正熙,Mr.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9年,朴正熙遇刺,但是其经济发展思路被几乎完全沿袭。
1987年,民选总统,政治改革初步成功,军人总统获胜。
1988年,韩国首尔举办世界奥运会,韩国人“骄傲感”爆棚。奥运会前后韩国经济过热,房价大涨,国民储蓄率前后50年之大顶(抛开数字,1988年应该是韩国国民幸福感最强的一年)。
1992年,诞生首位民选文人总统。
1996年,加入OECD。韩国不光是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比如教育,社会医疗保障等,都按OECD的标准要求自己。
虽然有各自确凿的污点,曾经为韩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各位韩国总统,目前为止基本都没有善终。有人戏言,中国人恨日本人;苏联人恨德国人;韩国人则恨所有人(恨中国人,恨日本人,恨美国人,恨他们自己的总统)。朴正熙为了便于统治和建设一个工业化强国,在任期间向韩国人疯狂灌输“民粹爱国主义”思想,因为这一套路非常好用,利于稳定统治,其后接任的两任军人总统一直沿袭,所以韩国人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优越感”上的任何过激的态度和行为,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三、韩国经济发展史介绍
韩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韩国被日本侵占,是日本的殖民地,经济畸型发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粮食、原料供应基地,工矿业十分落后。战后,日本工程技术人员撤走,韩国的工矿企业处于半瘫痪状态,再加上通货膨胀、物品短缺,国民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直到50年代末期,韩国经济一直没有明显的发展。
60年代以后,韩国开始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开发战略,实行宏观调控发展计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经济政策、部门结构、产业布局等,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结果,长期属于落后农业国之一的韩国,一跃成为与新加坡、台湾、香港并列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
韩国从1962年开始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以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以上。1962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3亿美元,到1991年增至2808亿美元;按目前物价水平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1年的6498美元。韩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1962年的37%降至1990年的9.1%。同一时期,制造业部门所占的比例,则从14.4%增至29.6%。服务部门在1962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1%,但到1990年增至61.3%。对外贸易从1962年的5亿美元增至1990年的1283亿美元。国内储蓄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962年的3.3%增至1990年的35.3%。通货膨胀率自1982年以后也被控制在百分数一位之内。
国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韩国经济的崛起,首先得力于60年代初制定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韩国选择这一战略,充分考虑了当时的国内外现实和主客观条件。
韩国在日本殖民地经济的基础上,经过朝鲜战争,到50年代末,基本上是依赖外国援助的消费型经济。当时,韩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十分不利。首先,国土狭窄,可耕地少。在韩国不到1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农耕田仅占22.7%,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4公顷,少于世界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其次,自然资源贫乏,工业用原材料需要大量进口。韩国矿产品储量在世界上所占比重很小,如煤、铁、铜、锡、锌、矿分别只占0.02%、0.05%、0.26%、3.4%、1.4%。石油、铝、原棉、原糖等资源需要100%进口。第三,资金短缺,民族资本不足。日本的殖民统治遏制了韩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到50年代末以前,韩国的民族资本力量十分薄弱,国民经济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维持。1955到1961年期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9%,扣除同期的人口增长率3.1%因素,人均国民收入增长极少,无法积累资金和增加储蓄来发展经济。第四,科学技术落后,国内市场狭小。60年代初,韩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生产水平低下,国民购买力低,单靠国内销售市场无法迅速扩大再生产。
当时韩国国内唯一有利的条件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下,韩国存在大量的失业、半失业人口,形成一支强大的劳动后备军,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工资低廉的劳动力。
同时,国际上出现一些有利于韩国以出口为主导发展经济的机遇。首先,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便宜,有利于韩国进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经过加工、装配后再销售出去的发展经济战略。其次,当时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在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为韩国引进它们的技术、设备提供了方便。第三,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敌对营垒对峙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自由贸易迅速发展。韩国正好可以从进出口自由贸易中促使本国积累资金和发展产业。第四,美、日有意扶持、帮助韩国。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对韩国的无偿援助减少,但政府贷款等低利经援增加。同时,美国同韩国签有军事援助条约,仅1962至1969年期间,美国向韩国提供的军事援助就达25亿余美元。这不仅减轻了韩国的军事负担,而且能使韩国把更多资金用于发展经济。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确定日本向韩国提供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3亿美元为提供机械、设备等无偿援助,2亿美元为归还期达20年、利率为3.5%的长期低息经援。这对缺乏资金的韩国来说,无异是一支强有力的兴奋剂。美、日不仅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援助韩国,还允许韩国商品进入它们的国内市场。同时,越南战争和韩国派兵赴越参战,也为韩国经济发展捞到了不少好处。
韩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韩国进口外国原材料或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装配,再销往海外,在这种加工、出口过程中积累资金,吸收、消化和提高技术,以产品出口、劳务出口、资金和技术出口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60年代中期到现在,韩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重点是发展纺织、成衣、制鞋、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第二阶段是从70年代中期以后到80年代,在将轻纺工业向高档产品发展的同时,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电器、造船、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钢铁、金属加工等劳动、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从8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第三阶段,韩国正在再度调整产业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计算机、超高集成线路半导体、新医药、新医药、新农药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看了韩国经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