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汉朝 >

张良不救韩信的理由

时间: 志艺2 汉朝

  张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也是西汉三杰之首。张良、韩信、萧何可以说是为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天下已定,张良就隐退了,称病不出,跟着赤仙子学道,被封为留候。他为何面对刘邦与吕后的屠刀,不去救韩信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良不救韩信的理由,欢迎大家阅读。

  张良不救韩信的理由

  张良是刘邦一党,他不愿救韩信张良一开始就跟刘邦打天下,而韩信是后来加入这个队伍的,事实上他们俩也没有过多的交集。刘邦要杀韩信,张良没有摇旗呐喊就已经算好的了。而且韩信被杀,主要也是萧何才是主导。成也萧何败萧何!

  张良阻止不了,保住自己就好刘邦从一个亭长到登上皇位,一统天下。刘邦和吕后对谁都不放心,看到哪个臣子都有篡位之嫌。张良很聪明,帮助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就主动隐退了,他要是去救韩信恐怕自身难保。韩信自己挖坑,不死不行。

  当年刘邦手下谋士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降齐王,韩信怕功劳被抢,于是继续攻城,结果郦食其被烹杀了,这件事让刘邦心里很不痛快。还有有一次,刘邦向韩信请求支援,韩信却借机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刘邦本来不答应,还是张良告诫刘邦现在是必须重用韩信的时候,就这样封韩信为齐王。

  结下了梁子,刘邦称帝必杀之。韩信功高盖主,没有自知之明天下平定,韩信不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张良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积极隐退。韩信由齐王到楚王再贬淮阴侯,居然看不出刘邦对自己的不放心。

  韩信个人能力太强,留下是祸患韩信的军事才能在当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刘邦死后,谁把他有办法。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没有可能,你说刘邦一个农民出身,好不容易当上皇帝,总要传承几代吧,有这么一个定时炸弹,轮到谁也不放心。

  历史上的张良是怎么死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刘邦夺得天下以后,诛杀功臣,张良是不是其中一个?这个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张良是怎么死的?

  说法1:居官善终

  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着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

  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就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

  “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问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贤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刘邦见四老已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恐怕难以动摇,便放弃的易立太子的主张。吕后十分感激张良,在刘邦死后,强劝张良结束学道生活,回朝做官,张良听从了劝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终得善终。

  说法2:隐居山林,病死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刘邦称帝分封功臣知识,让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

  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由于张良的晚年活动鲜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看了“张良不救韩信的理由”还想看:

张良不救韩信的理由相关

2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