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汉朝 >

关于汉朝历史简介

时间: 翠梅2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朝历史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汉朝历史介绍

  西汉历史

  炎汉开国

  前209年,秦末,由于政令愈发严苛,而最终爆发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事件,先秦六国诸侯旧贵族也借此时机纷纷复国。公元前207年四月,楚国贵族后代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而刘邦则入关推翻秦朝廷。其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行分封天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之后两股势力开始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下,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于前202年正式称帝,立国号“汉”,西汉建国。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黄老治术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臧荼、彭越、英布等为王,以及一些功臣为列侯。

  称帝之后,异姓诸侯王势力坐大,因此汉初时刘邦对异姓王分别翦除,改封刘氏宗亲为王,仅有长沙王吴臣因势小不构成威胁,且忠心于中央而得以保留。刘邦在击败他最后一个对手英布后,与功臣刑白马立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誓”。汉初政府官员基本上由大大小的功臣充任,从而形成汉初“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

  此时,由于秦末以来动乱多年,国力虚弱,导致汉高祖刘邦在率领32万大军,企图收复秦末被匈奴占据的河套地区时,遭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七天七夜,刘邦被迫收买冒顿单于的妻子说服冒顿单于,才成功突围。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和平。据史料记载,前后一共送去10位宗室之女,即冒顿单于于前200年、前192年、前176年所收到的3位公主,老上单于于前174年、前162年所收到的2位公主,军臣单于于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前140年所收到的5位公主。

  休养生息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的誓言。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孱弱。刘邦为了让百姓修养生息,谢绝战事。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吕后专政

  早在汉高祖十二年,吕雉利用计谋于长乐宫钟室将功臣韩信杀死,还灭其三族。汉高祖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时年16岁,大权尽为太后吕雉(吕后)掌握。因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刘邦之宠姬戚夫人曾想谋立己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结果遭到吕后和功臣们的强烈抵制而未能成功。刘邦去世后,吕后即毒死赵王刘如意。刘如意死后,吕后使人挖去戚夫人的双眼、熏聋其耳、灌药致哑、断其手足,然后丢进茅房里,命名为“人彘”,意即“如猪之人”。对其他刘氏诸王也多加残害。又逼汉惠帝立自己年仅十岁的外甥女张嫣为后,史称“孝惠张皇后”。但张氏实在年纪太小,一直无法怀孕。吕后于便设计她假装怀孕,然后在强取宫人之子,即刘恭,并伪称为张皇后所生,又秘密处死那个宫人,于是刘恭被立为皇太子。汉惠帝因吕后的残暴而惊恐,数年后抑郁病逝。之后两少帝刘恭、刘弘先后继位。少帝逐渐成长,获悉他的生母已为吕后所杀,公然表示长大后将会报复吕后。吕太后盛怒之下,便将他监禁于永巷中,并对外宣称皇上生病,大臣均不得见。后来更废了少帝,并暗中诛杀。五月,立恒山王刘山为皇帝改名刘弘。吕后临朝称制,开汉代皇太后临朝称制之先河,且数为后世所效仿。

  吕后称制,大封诸吕,并欲王诸吕,遭到时为右丞相的安国侯王陵坚决抵制。吕后曲升王陵为太傅,夺取实权。然后大封吕氏外戚为诸侯王和列侯。并且吕氏外戚亦掌控禁军,刘氏皇权遭到严重威胁。而朝中大臣多为随汉高祖的开国功臣,他们明里不敢反对吕后,但却已经开始为此准备。吕后临终时任命吕产为相国,先封吕禄为赵王,再任命他为上,独掌军权。而以陈平、周勃为首之功臣派亦做好准备,并与刘氏皇族联合。吕后一死,功臣派与皇族立即先发制人,发动政变,一举诛平吕氏外戚,废掉少帝刘弘,迎立汉高祖刘邦与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吕后为了增加吕氏的筹码,将吕氏之女与汉宗室联姻,不仅拥有权力,也可以借此监视刘氏子孙的一举一动。

  吕后掌权,惠帝七年,临朝称制八年,前后共15年。高层之权的夺权并没有影响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吕后仍能忠实执刘邦生所定的休养生息、恢复民力的政策。相国(或丞相)之人选一如刘邦生前安排。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举事无所更改,一遵萧何约,力行清静无为之政,史称萧规曹随。除此之外,吕后秉政,继续宽刑薄罚,如废除“三族罪”、“挟书律”等秦朝恶法。对外政策上亦能理性冷静处理,继续“和亲”政策,避免战争。这样,吕后时期,国家经济呈上升之势,国力亦有很大增强。史称:“孝惠皇帝、高祖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文景之治

  汉文帝之皇后窦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汉景帝与窦氏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的手段,奉行“无为无不为”的方针,实行轻徭薄赋、力行节俭的与民休息政策,恩威并施,以弥补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的多年动乱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大大得到减轻。通常认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汉文帝与汉景帝。实际上,窦太后在文景之治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对文景之治作出了仔细的描述,当中提到两帝在位其间,并无重大事故,百姓人给家足。国库累积了上亿的铜钱,因为久而不用,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里堆满谷子,由于太多放不下,而只能放在仓外,以致腐烂而不能食用。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国大陆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这些问题采取的是异常谨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对待诸侯王,文帝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小错不纠,在中央弱势的时候成功的安抚住了各地蠢蠢欲动的诸侯,为后来景帝处理七国之乱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两个大动作是:安抚吴王,使得吴王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假借丧子之仇反叛;在齐王死后将齐国一分为七,既满足了齐王的儿子们称王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贤德之名,又消除了最大的一个诸侯国齐国。假如文帝的谨慎稳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续下去,汉朝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七国之乱,诸侯王问题亦有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时,缇萦上文帝,沉痛肉刑的弊端,并愿意代父赎罪,亦即后人熟悉的故事“缇萦救父”。文帝纳言废除肉刑,下诏废除了黥刑、劓刑、刖刑等刑罚,改用苔刑代替,并饶恕其父,可见汉文帝是宽容的一代贤君。

  景帝即位不久,就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藩王的封地[15],引发各封国的担忧,而在汉景帝三年正月(公元前154年)爆发以“清君侧”为名义的“七国之乱”,汉景帝因此杀了晁错,以寄达到平息叛乱的目的[15]。但是七国之乱并未因此缓和,景帝任用周亚夫出兵平叛,在三月即告弭平,各诸侯国的势力因此极大削弱[15]。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在与匈奴和南越国(南粤)保持和平的同时,也在积蓄国力,透过马复令等措施来积极备战;此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大一统帝国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赞誉的时期。

  极盛时期

  景帝驾崩后,其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武帝在位期间(在位前141年—前87年),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西汉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整合起来。

  在政治上,武帝加强皇权,建立年号“建元”,始开中国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滥觞,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诸侯藩王的势力,从此,诸侯藩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朝廷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孝武皇帝在位之前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17],使儒家思想从此逐步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对外关系上,积极对付西汉的最大外患—匈奴。在此期间,先后出现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名将,经过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数十年用兵后,终于打败匈奴单于,使其“漠南无王庭”;又吞灭南越国[18],征讨朝鲜,使汉朝成为当时的东亚霸主。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公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大国乌孙,而达到离间西域和匈奴关系,进而联络西域的目的。

  汉武帝晚年笃信巫术,听信江充谗言,导致发生著名的“巫蛊之祸”,戾太子刘据被迫杀江充而谋反,结果兵败而死,皇后卫子夫因此自杀。事后武帝也极为后悔,修建望思台以悼念太子。

1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