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吕雉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西汉吕太后
如果说宣太后芈八子是千古太后第一人,吕后则是大一统国家的第一位皇后和太后,并开了女人临朝称制的先河。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小时候看过几集的《吕后传奇》,那时候看不太懂,吕后这个人却留在了朦胧的记忆中。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冠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史学与文学的合集。翻开《史记》,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本纪”乃是为帝王作传的,为什么《史记》的十二篇本纪中,没有汉孝惠帝,却多出了一个吕太后(项羽也不是帝王,可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所以把项羽也列入了“本纪”中)?看过吕后的人生履历,她值得太史公为其书写“本纪”。
吕后,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杰出女性之一,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社会里,吕后却临朝称制八载,实际控制朝政长达十五年之久。吕后在政治上的影响至深,后世之人常把吕后、武则天、慈禧这三位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放在一起比较。这样的一位女性,她的人生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
吕后的传奇人生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从出生至刘邦建立汉朝,这是吕后人生中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从当上汉朝的开国皇后至刘邦去世,此为吕后人生中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吕后虽位极国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是政治上的女强人、婚姻里不受宠的原配。
刘邦去世后至吕后理石,是吕后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吕后成了正真的权力的主人,高高在上。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为大汉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排除异己的手段也不可谓不残酷。
颠沛流离的生活
吕后,是做了皇后以后的称谓,之前,吕后的名字叫做吕雉。父亲为了躲避仇人,举家搬到沛县,这大概是吕雉人生中的第一次颠沛流离的生活。吕公发现沛县是个好地方,就在此地定居了。吕公跟沛县当地的政府官员关系好,当地有头有脸的人听说沛县令来了个好朋友,纷纷去吕公家祝贺。去别人家吃饭要准备礼物嘛,来的宾客太多了,接待的人就说了,礼厚的人才能受到礼待。刘邦那个时候是亭长,也没啥钱,他就说自己备着厚礼来的,实际上没送礼。吕公却对这个人刮目相看,觉得面相不凡,行事不凡,必定有大作为。吕公女儿吕雉尚未婚配,当场就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虽然吕雉的母亲不满意,但吕公是一家之主,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容得下吕雉的意见。吕雉就这样嫁给了刘邦。当时的刘邦已经年过不惑,官居泗水亭长,官位不高,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人品也不大好,还有一个私生子。
花季少女就这样嫁给了猥琐老伯。婚后初期的生活还算安定,吕雉侍奉公婆,照顾继子(实际上跟吕雉年纪差不多),又和刘邦生育了一子一女(也就是孝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过着平静的乡村生活,虽然刘邦隔三岔五地出去喝酒。
平静的生活是短暂的,没过几年,刘邦在押送服劳役的人去骊山的途中,私自把这些人放了。有一部分人感激刘邦,不愿离去,他们就一起逃进了山里,落草为寇了。吕雉的厄运开始了,因为抓不到刘邦,吕雉和家人就要受到牢狱之灾。这也是吕雉的第一次牢狱之灾。
可怜吕雉在牢里苦苦度过了两年半,不仅深受牢狱之苦,还要为家人担心。
然而,厄运还在后面呢。所谓刚脱狼窝又入虎穴,因为楚汉争霸,吕雉和家人又被楚霸王项羽扣作人质,好在吕雉后来成功脱逃。嫁给刘邦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就两次失去了人身自由,如果没有刚强的意志,吕雉能撑得下来吗?
刘邦不算是个好丈夫,也不是个好父亲。《史记》里还提到,楚汉争霸的时候,有一次刘邦被项羽追的逃命,嫌车上人多马儿跑得慢,就数次把自己的儿女踹下了车,当然每次踹下去就有部下把孩子们舅上车。也许有人说刘邦的做法和他四百多年后的那位后代怒摔阿斗的内心戏是一致的,但他的儿女们的心理阴影面积肯定很大。也许父爱的却是和动荡不安的生活,也是刘盈生性“软弱”的原因。
刚毅而孤嫉的皇后岁月
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刘邦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作为结发妻子的吕雉,成为了皇后,也就是吕后。所谓皇后者,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也。但是,作为皇后的吕后内心感受不到幸福。
宫中的生活,年轻貌美是女人争宠的资本,况且刘邦又是一酒色之徒。年老色衰的吕后,自然得不到皇帝的垂幸;更何况,吕后结婚后真正与刘邦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而定陶戚夫人则是陪着刘邦戎马生涯,感情很深。年轻美貌的戚夫人集六宫宠爱于一身。虽然说,母以子为贵,但有的时候,母亲的地位也会影响到儿子的地位。
吕后的不得宠,加之刘邦觉得刘盈性格仁弱,不想自己,而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越看越像年轻时的自己,一心想改立刘如意做太子。太子刘盈的地位岌岌可危。好在大臣们进行了据理力争,吕后也请到了商山四皓帮太子说话,最终太子之位得以保全,刘邦一命呜呼,太子成功即位。这背后,吕后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啊!甚至跪拜过周昌。
作为女人,吕后不仅孤独,内心也产生了深深的嫉恨,那是对戚夫人的嫉恨。
但是,吕后并不是只活在仇恨与幽怨中的,她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展示了自己刚毅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才能。诛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是最好的例证。
但凡开国皇帝,没有几个不诛杀开国功臣的,一旦位极人君,当年的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兄弟情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猜忌与怀疑,甚至诛杀,历史上因此产生的冤案也数不胜数。譬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以诛杀开国功臣而“闻名”的,朱元璋的表率则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淮阴侯韩信,是刘邦打天下的得力助手之一。《史记》里也说过,刘邦曾自己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就是这样一个“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却成了刘邦眼中最大的威胁。陈豨谋反,高祖亲自去镇压。韩信称病不去。暗中支持陈豨。欲袭吕后、太子。吕后得知后,表现的是如此地镇定与从容,智擒韩信,斩之于长乐钟室。令高祖“且喜且怜”。足见吕后之刚毅。
在后来的诛杀梁王彭越中,吕后同样有很大的功劳。彭越被人诬告谋反,高祖抓捕彭越,想发配到蜀地。不想彭越西去途中,道遇吕后,彭越向吕后哭诉自己没罪,吕后一边答应着一边跟刘邦商量别留着这个隐患,还是除掉吧。刘邦觉得有理,彭越被灭族。
也正是因为吕后政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刘邦每次出征都很放心的把后方交给吕后。而这些经历也让吕后后来执掌朝政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天下至尊的太后生涯
还没有妥善处理好废立太子的事情,刘邦一命呜呼。刘盈顺利地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孝惠帝。母以子为贵,吕后则成了皇太后,尊贵无比。孝惠帝年纪尚小,且宅心仁厚,吕后自然牢牢地控制着大权。
太久的压抑,吕后的心态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女人的嫉妒心一旦爆发,后果是不可收拾的。戚夫人乃吕后最恨之人。刘邦在世时,戚夫人受尽恩宠,甚至可能取代吕后母子的地位,吕后当然不会忘记。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靠山,而赵王如意尚且年幼。虽然刘邦临终之前预料到了这一点,甚至把刘如意托付给曾今有恩于吕后的周昌,但是一切都无补于事。
最终,戚夫人成了“人彘”,刘如意被吕后召至长安,即使有宅心仁厚的皇帝兄长处处保护,还是没有逃脱被毒死的命运。甚至,吕后还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人彘”让儿子欣赏,忠厚的孝惠帝被母后的残忍手段所震慑,竟不再处理朝政,一味地沉溺于酒色之中,几年以后一命呜呼。虽然有语云:人生中最大的悲苦莫过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妻),老年丧子。但是,吕后没有被丧子之痛打到。从此以后,吕后再无所顾忌,幼帝被其玩弄于鼓掌之中,频繁废立,最终索性吕后亲自临朝称制。
吕后大侯诸吕,残杀刘氏家族的人,甚至为了绝对地控制权力,不惜乱伦,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嫁给自己的儿子做皇后。又强行让刘氏与吕氏联姻,刘氏的诸王要娶诸吕的女儿为妻,实际上是为了监视刘氏家族的人。这不能不说吕后的独断专行。
然而,我们也不能此就忽视了她的才干、能力,她的治国之成就。
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吕后承继了高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无为而治,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脱离了战乱的岁月。太史公也说道:“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从春秋战国以来,百姓就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秦朝的统一不过是昙花一现,天下又陷入纷扰之中,汉高祖刘邦终于打败项羽,争得天下,国家得到了统一,百姓赢得了稳定的生活。所以,吕后这一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得民心,并且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和亲政策”,与匈奴没有发生过大的武装冲突,为边关的人民谋求了太平,也为汉朝积蓄了力量。
结语
吕后的人生,是传奇的一生。有过颠沛流离,有过不顺,有过失落;也有荣华、权势、尊位。既有身陷囹圄的经历,也曾被独守冷清的宫门,却也有过一言九鼎、万人之上的尊荣。专制、残忍,却也无为而治,为百姓谋求了稳定。
吕后在历史上的影响远远高于孝惠帝,且孝惠帝时,实际的政权也是掌握在吕后手中的。太史公单为吕后作传,把孝惠帝附在吕后本纪中,也是合情合理的。在男权社会中,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可贵的。或许在太史公的眼中,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
男权社会里的女人,大多都是男人的依附,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完全没有自我。但是在男权社会里,就是有一批女人,她们敢于打破传统规矩,撑起了一片天。她们的一些手段受到世人诟病,但她们一生的作为值得人们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