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李白赏析
望天门山创作于725年,李白游历四川然后去往江东,路过天门山,被天门山所吸引从而创作了这一首七言绝句。将祖国大好河山进行了赞美,更将其乐观豪迈之情寄景表达出来,整首诗意境开阔,动静结合,让人眼前一亮。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天门山李白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望天门山李白赏析
望天门山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另外一首代表作,创作于725年,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通篇描述了诗人行舟而下的所见所感,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将天门山的美丽景致进行描述。整首诗意境开阔,动静结合,充满新鲜感,同时也展示了作者那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面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开篇将天门山的壮观和浩荡的江水进行了描写,用中断两个字将山势险峻写出来。用字方面简省含蓄,虽然没有七古的淋漓尽致,但是这种简单确字字珠玑,字字到位。将天门山的雄姿展现出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舟行江上,顺势而下,远山映入眼帘,随着船只的驶近,远山变成近山,其视角与感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舟行如人动,人动山不动,视角的随时切换,充满想象力与奇妙感。
整首诗能读出诗人那种喜悦与兴奋感,李白爱山爱水爱自然,他的大半辈子都在漫游,漫游在山川河流间,正是这种见闻正是这种心态才创作出了不朽的杰作。
望天门山的诗意是什么
望天门山创作于725年,这时候李白离开巴蜀坐船去江东,途中路过安徽看到了天门山,被天门山的景致所吸引,从而创作了一首望天门山。
读这首诗,你会感受到天门上的险峻,天门山的宏伟,全文短短28个字,但是画面感极强,语言生动,从而构造了一种意境美,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在李白的带领下,他由远到近,由静到动,视野不断扩大,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更是开阔了其心胸,同时读出李白那豪放不羁的精神与那广阔的胸襟。
关于望天门山李白赏析,望天门山的诗意是什么?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望天门山通过描写天门山的宏伟气势,通过描写江水浩浩荡荡的气势,来表现诗人的广阔胸襟。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白一直有诗仙的美誉,其诗歌风格飘逸自然,豪迈奔放,意境深远,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李白年少时便已离家,仗剑游四方,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但奈何李白一直时运不济,屡屡不得志,生活也十分的困苦,最后在当涂县因病而亡。
那么,这位十分有名的诗人是哪一朝的人呢?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在公元762年去世,所以根据时间来推算,李白应该是唐朝人。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白出生在西域地区的碎叶城,李氏一族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白,从小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在李白五岁时,他就能够全篇背诵六甲,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成年后的李白,没有选择科举之路,而是告别父母离家远游。
离家远游是李白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正是因为李白见识过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最后才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等到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李白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挚友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都有着相同的抱负和兴趣,遂成为至交好友。不久之后,李白辞别孟浩然继续北上,李白一心想为江山社稷做出一点贡献,但是奈何一直没有人推荐他。
终于,在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唐玄宗偶然间翻阅了李白的诗集,当即惊为天人。他立马召李白觐见,并亲自前去迎接李白。在经过一番交谈后,唐玄宗封李白为翰林,让李白跟随侍奉在他的左右。但好景不长,许多人因嫉妒李白被唐玄宗所赏识,便在唐玄宗面前中伤李白,唐玄宗也听信了他们的话,最后放逐了李白。
看了“望天门山李白赏析”还想看:
1.《望天门山》李白
2.望天门山 李白
3.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4.望天门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