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农业和商业
编者按: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品经济极为发达,但到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势头被扼杀了,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了起来。由于重农政策的实行,农业得到大大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形成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指秦统一中国至东汉王朝的结束这一阶段,包括秦、西汉、东汉三个王朝。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向前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秦汉时期的农业和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的商业
尽管秦汉时期实行抑商政策,但工商业还是获得了空前发展。
1.商业繁荣的表现
(1)国内贸易──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繁多,商品流通十分活跃;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城市空前发达,咸阳、长安、洛阳等商业都市规模宏大,空前繁荣。
(2)国际贸易
其一,“丝绸之路”开通,建立了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的铁器、丝绸、漆器、玉器等物产西流,而西方的马匹、一些重要的农副产品如葡萄、蚕豆、胡萝卜等也传入我国,中西贸易与往来自此日趋频繁;
其二,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
其三,与朝鲜、日本也开始了商业交往,如中国的铁器、丝织品、养蚕技术等逐步传入了日本。
2.商业繁荣的原因
(1)秦统一中国后进行了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关卡的减少,山泽禁令的放驰,交通的发达,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保证。
秦汉时期的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品经济极为发达,但到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势头被扼杀了,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了起来。由于重农政策的实行,农业得到大大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形成,主要体现在:
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普遍化,如秦朝已出现全铁的犁铧,西汉时出现了三角形犁,发明了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西汉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东汉时,牛耕遍及全国,中原地区还出现了马耕,牛耕方式也由汉武帝时的“二牛三人”挽犁法发展为东汉时的“一牛一人”犁地法,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在灌溉方面发明了翻车、渴乌,使灌溉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2.水利建设:秦汉时期非常重视水利事业,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秦修建了灵渠和郑国渠拦河坝等;汉代大规模治理黄河: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此外汉朝还修建灌溉、航运工程26处。
3.农业耕作技术:“代田法”的发明与推广,是汉代耕作技术的一次突破。它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旱、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候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在代田法耕作下,产量“超出常田一解以上,善者倍之”。此外,耕作趋向精耕细作化,而且实行双季轮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4.耕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西汉平帝时的耕地面积较之战国时期约增加了一倍、单位面积产量也由西汉初期的1石逐步增加到东汉时期的3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