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春秋战国 >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3则

时间: 鸿宇2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春秋战国历史典故3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楚庄王绝缨计笼络人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就在许姬为一位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顿时人声嘈杂。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狡。唐狡却跪拜在地说:“罪将只能将功折罪,才能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哪!”原来在“太平宴”上轻薄许姬的人就是唐狡,当时楚庄王没有治他的罪,他心怀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报。之后楚庄王不仅重赏了唐狡,更是将许姬送给了他。人们都称赞楚庄王的宽容大度,从此对他更加忠诚。

  “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心胸开阔,一个“绝缨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业的。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继位后,白天打猎游玩,晚上喝酒赏月,根本不理国事,更没把霸主的地位放在心上。他就这样过了三年,人们都把他当做昏君看待。其实楚庄王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楚国的令尹权力太大,自己刚刚继位,地位还不稳固,不知道朝中那些大臣有胆识,有谋略,可以委以重任,所以即便自己如何努力也做不成什么大事。于是他索性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了。这样便让令尹以为自己是个无能之辈。

  曾经有大臣劝告楚庄王,可是他们的话全是隔靴搔痒,根本说不到点上。楚庄王根本不想听,他最后下了一道命令,谁再敢多嘴,就定谁的罪。结果就真的没人敢说话了。楚庄王非常失望,感叹连一个不怕死的大臣都没有。

  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便问他:“你来干什么?是找我喝酒还是赏乐?”

  申无畏答道:“有个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猜不出来。大王聪明过人,希望您能帮帮我。”

  楚庄王说:“什么谜语?你暂且说来听听!”

  申无畏说:“在楚国的山上有一只身披五彩的鸟,在一个地方不飞不叫停留了三年,谁也不知道是什么鸟。”

  楚庄王笑着说:“这不是一般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事不能着急。”

  申无畏磕了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说完他便出去了。

  接连几天又有别的大臣冒死劝谏楚庄王管理朝政,那些大臣都说:“您要再这么下去,别说成为诸侯中的霸主,恐怕连那些小的属国都管不了了。”

  楚庄王就从那天起开始管理朝政。他一面改革政治,调整人事,从令尹的手中夺回大权,一方面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准备和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经过几年的时间,楚庄王收服了南边的一些小部落,之后又打败了宋国。楚庄王继位第八年,他亲自率领大军打败了陆浑的戎族。陆浑在洛阳的南边,楚庄王打完胜仗之后便在周朝的边界上阅兵,向周天子示威,周王室赶快派人去慰劳他。

  楚庄王阅兵回来,刚走到半路,便遇到军队要同他作战。原来是令尹门越椒想要造反,自从楚庄王削弱了他的权力,他便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这次他看楚庄王率军出征了,便马上让本族的人马占领了郢都,并带了人马拦截楚庄王。楚庄王假装害怕退兵,暗地里却让大军四下里埋伏好,只派一队兵马去把门越椒引过来。门越椒过了一条河,接着去追楚庄王。等到门越椒知道中了计,想要赶紧回去,河上的大桥却已经拆去了。大将乐伯在河对岸冲着门越椒大喊,让他投降,门越椒便叫将士们隔着河射箭。

  乐伯手下有个小军官叫养由基,他冲着门越椒喊道:“隔着这么宽的河,射箭有什么用?我听说令尹擅长射箭,我们不妨走近点,各自站在桥头,一人射三箭来赌个输赢。你觉得怎么样?”

  门越椒说:“要比箭,我先射。”

  养由基同意了让他先动手。

  门越椒对自己的箭术非常有信心,于是他开始向河对岸射箭。可是养由基用自己的弓轻轻地一拨,射过来的箭就掉在河里了。接着第二枝箭又来了。他把身子一蹲,那枝箭从他头顶上飞了过去。

  门越椒嚷着说:“不许蹲,不许蹲!”

  养由基说:“好,这回我就不蹲,您只剩一箭了。”说完就瞧见第三箭已经过来了。养由基不慌不忙,伸手一抓,便将那枝箭接在了手里,说:“您射完了,这下改轮到我了。”说完只听“嘣”地一声,门越椒赶快往左边一躲。养由基笑着说:“别害怕,我只是拉拉弓,箭还在手里呢。”接着他又把弓弦拉了一下,门越椒赶快又往右边一躲。养由基就在他往右边躲的那一下子,射出了一箭,正射中了门越椒的脑门上。门越椒一下子便倒了下去,他带来的兵马逃的逃,降的降。楚庄王又打了一个胜仗。由于养由基一箭便消灭了敌人,因此楚国人就管他叫“养一箭”。

  楚庄王平定了令尹门越椒的叛乱以后,就封本国的一位隐士为令尹。那位隐士便是孙叔敖。他开始改革楚国的制度,整顿军队,开垦荒地,挖掘了楚国最大的一条河道。河道修好后,一百多亩庄稼能够受其灌溉,每年可以多打下不少粮食。

  又过了几年,楚国变得更加富强。公元前597年,楚国跟晋国大战一场。这时候晋国的国君是晋景公。楚庄王把晋景公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拼命逃窜。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人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之战以后,一直抬不起头来。这次打了胜仗,已经将楚国的耻辱洗刷掉了。晋国灭不了楚国,楚国也灭不了晋国。晋楚两国应该讲和,杀再多的人是没有意义的。”楚庄王立刻下令收兵,让晋国的人马逃了回去。

  有人又对楚庄王说:“我们把晋人的尸首堆起来,造成一座小山,一来可以为胜仗留个纪念,二来也可以显显威风。”

  楚庄王听了,瞪着那个人说:“只不过偶然打了个胜仗,有什么好纪念的!杀人又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把尸首全都埋了吧!”楚庄王沉寂了三年,之后便一鸣惊人,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玉在匣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贾雨村的这句话也反映出了楚庄王当时的心境。只不过作为一个王者,他的腾飞更有力:懂得审时度势,伺机而动,不争一时之气,这才是王者风范;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一个强者应该具有的素养和心态。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燕昭王千金买骨广纳贤

  齐闵王是个有野心的君主,他联合楚、魏两国灭掉了宋国。眼见他越发骄横,各国诸侯对此都很不满意。

  特别是燕国,和齐国还有一笔账没有算。原来当初燕王哙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竟然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由此引发了相国和太子的争夺之战。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却假借帮忙平定内乱的名义,顺势攻入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后来太子平继位,即为燕昭王,他带领燕国民众将齐国军队从燕国赶了出去。从此他立志要壮大燕国的国力,不再受人欺负。

  就在燕昭王四处物色贤才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下郭隗。燕昭王便亲自登门,向郭隗请教寻求贤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没有办法向您举荐贤能者,但是请允许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接着,郭隗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他经常派人到各地去寻求,可是找了三年一无所获。有个大臣听说有个地方有千里马,便奏请了国王,拿着五百两黄金去买千里马。可是等他到了那个地方,马已经得病死了。无奈之下,大臣用重金买下了马骨回去复命。

  当国王见到马骨的时候又心疼又生气,他责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换来了一堆马骨头。大臣反问国王:“如果您肯花重金买死的千里马,还怕没有人把活的千里马送到门口吗?”国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责怪大臣。结果国王重金买马骨的事情传开了,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国王出售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接着对燕昭王说道:“您想要招揽贤才,不妨从我开始吧。如果我都能够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会欣然前往投奔您。”于是燕昭王给郭隗建造了豪华的房屋,并将其拜为自己的老师。

  别的国家的人听说燕昭王对贤能的人非常看重,于是纷纷来到燕国求见。在这一批人中,当属赵国人乐毅最为出众。在他的辅佐下,燕国渐渐强大起来。

  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很不得人心,于是便向乐毅说道:“现在齐王昏庸无道,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去攻打齐国,你觉得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是大国,单凭我们的力量恐怕不能取胜,倒不如联合别的国家一起去攻打它。”于是燕昭王便派乐毅联合各国诸侯,韩、魏、赵、秦都愿意同燕国一起出兵征讨齐国。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到齐国。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合向齐国进军,连忙聚集全国兵马来抵抗联军。双方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国军将士气旺盛,将齐国打得落花流水,齐闵王被迫逃到了临淄。

  联军打了胜仗,各国各自占领了齐国的一些城池便离开了。但是乐毅依然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乐毅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为昌国君。

  记得《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发自肺腑的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拥有贤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尤其在战乱年代,有时候一个人才抵得上千军万马。古往今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离不开贤才的帮助,燕昭王招贤纳士,从善如流,实现国家富强是必然的。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春秋战国历史典故3则,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