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之吴国简介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由华夏族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历史起源
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孙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如梦如烟的大吴王国
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传位于弟弟,南奔在无锡苏州附近建立的吴政权。吴国是华夏文明在南方的一盏明灯。然而,自从寿梦开始,吴国仅仅维持了100多年,就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
吴国是一个文明、先进的国度,虽然位于南方,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传承者。然而在这片位于南方的华夏文明的净土周边,北有淮夷、南有百越、西有荆蛮,东方直面大海。
吴国励精图治、开疆辟土,将吴国领土有最初的苏州附近,扩大到具有浙江北部、江苏江淮之间。自此,江苏省大部、浙江北部、安徽西部都成为吴国的领土。至此位置,南迁的华夏部落彻底将江南土著和淮夷同化,形成了一个广袤而强大的国度。
吴国文化先进,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邗沟。邗沟沟通了从淮河到长江的水系,体现了强大华夏文明在南方的发展。这在世界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即使现在,江苏省扬州到淮安之间的大运河依然以前吴国的邗沟。吴国的国都吴城,邗沟两端的邗城、末口,分别是现在的苏州、扬州、淮安的雏形。
春秋时期战争辗转变化变换,不但中原诸国纷纷而立。而且位于吴国西部荆蛮部落逐渐强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楚。楚国既不是周朝的王室,也不是华夏文明的国度。自楚酋熊渠称王,自称“大南方蛮夷,不侍中华”。楚国和周朝关系彻底辟灭,从此中原各国与楚国开始了旷日持久战争。春秋初期,楚国军事实力强大,大举进兵中原。华夏诸国也在各个英雄的带领下展开反击。
从齐桓公尊王攘楚、宋楚泓水之战、晋楚泓水之战、泌之战、鄢陵之战,华夏诸国与荆楚杀得昏天黑地,最终也难以取胜。结果中原南部、淮水北岸,一个个华夏之国灰飞烟灭,俨然楚国有横行中原之势。
自此,华夏诸国开始真的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力量,中原霸主晋国出使南方的吴国,邀请吴国夹击楚蛮。公元前522年,楚国臣子伍元叛逃吴国,投靠吴王光。从此吴国了解了楚国的国情,有了进军荆楚的信心。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吴国在中原各国的支持下,正式向楚国宣战。公元前511年,伍元、孙武兴兵攻楚,首次击败了强大的楚国。
公元前506年,吴国十万大军整装待发父母妻儿,在父母妻儿的勉励下,大军沿淮水南上,联合了饱受楚国压迫的蔡国(在今驻马店)。大军向南浩浩荡荡杀向楚国,舍弃车马后,大军越国大别山。在湖北麻城,吴楚大军相遇。
历年来,一直奉行扩张甚至侵扰中原国家的楚国人万万没有想到,吴国的王师竟然回降临在自己的本土。吴国王弟夫概亲率五千子弟,击溃楚军。历来没有防守作战经验的楚人抱头鼠窜,直至楚都郢被吴军攻破。
在几百年的中原和荆楚的战争中,华夏诸国始终未能南越伏牛山和淮河一步,踏上楚国本土。然而现在,吴国却攻克了楚都——当然这和吴国位于南方,地理和楚国相似有很大关系。这次战争,证明了楚国并非不可战胜了,也证明了华夏文明在南方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种种条件,楚国复国后,竟然对吴国实行了“釜底抽薪”的对策。他们利用吴国南面的越国对吴国实行牵制。从此,吴、越展开了长期的战争,直至吴王阖闾阵亡、夫差即位。夫差挥师灭越后,慈悲为怀,没有对越人赶尽杀绝。却留下了吴国灭亡的隐患。
公元前475-473年,伴随着“越甲三千可吞吴”的歌声,身居浙东的百越人渡钱塘江攻吴,吴王阵亡,一时强大的吴国由此灭亡。此后,吴国开拓的领土先后被楚、越两国侵占。自此,南方第一个华夏文明之国自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