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春秋战国 >

战国帛书历史介绍

时间: 耀聪2 春秋战国

  帛书,又名缯书,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将文字、图象及其他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丝织品上),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中国春秋战国至汉代有大量的帛书,出土的帛书较著名的有楚帛书、马王堆帛书等,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帛书有不少方面与竹简相似,有的帛书会以黑色或红色画出行格,类似今日之信笺,称为乌丝栏、朱丝栏。

  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

  内容组成

  四帛书又称 楚缯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分,即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容丰富庞杂,不仅载录了楚地流传的神话传说和风俗,而且还包含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方面的思想。在文字的四周绘的12个怪异的神像,帛书四角有用青红白黑四色描绘的树木。

  战国帛书艺术特点

  就帛书的书法艺术而言,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 恣放之色。其 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

  帛书的画像列于文字的四围,先以细线勾描,然后平涂色彩,看似漫不经心随意绘出,却将12个神录描绘得姿态各异,活灵活现,他们或立或卧,或奔走或跳跃,个个栩栩如生。同时所绘神灵像又显示出很强的写实性,如一些神像身上的斑纹,描绘得细致真切,仿佛从虎豹身上揭来。特别是帛书四周所画的树木,随物赋形,繁枝摇曳,依像图貌,茂肚婆娑,可谓用笔之工、描绘之细分毫不爽。楚帛书不仅力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珍奇。

  战国帛书历史意义

  楚帛书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书,虽只有900多字,而内容丰富,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楚帛书也是珍贵的先秦时代湖南地方文献,它反映了北方思想文化在湖南的流行和传播。 楚人入湘前,湖南为越人和“蛮”、“濮”等民族栖息繁衍之地。到了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征服了湖南,逐步成为湖南的主体民族。楚人入湘后,不仅给湖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也传播了北方的思想文化。

  北方思想文化最突出地表现在 中原五行思想和阴阳术数思想方面。春秋战国前,湖湘地区的土著蛮越民族,大都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各种祖先之神和自然之神。楚人南下后,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这两种原始宗教、神话互相影响,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具有特色的宗教和神话,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