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人物简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齐桓公的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
前685年即位为君,率军击败助公子纠争夺君位的鲁军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稳固了统治地位。纳大夫鲍叔牙之谏,释怨于政敌管仲,以其贤能重用为主政大夫。次年,不听管仲之劝,过高估计齐国军事实力,发兵攻鲁,被鲁军击败于长勺(今曲阜北,一说是今莱芜东北)。继又联合宋国攻鲁,亦无**而还。遂采纳管仲提出的先内后外,富国强兵,以实力求霸的方略,推行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增强战争潜力。同时,出兵攻灭近邻小国,多次与诸侯会盟,用“轻其币而重其礼”(《国语·齐语》)的外交手段控制诸侯,至周僖王三年(前679),霸业始成。鉴于“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僖公四年》)的形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于周惠王十四年(前663)率军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进击令支、孤竹,获胜而还。此后出兵击败狄人,救邢于危难,助卫复国。
二十一年,率八国之师击破蔡军,进而伐楚,因见楚抵抗决心甚坚,乃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之会中,按兵修礼,假周王之命责楚,与楚妥协。后与诸侯平定王室内乱,多次抗击戎人扰周。周襄王二年(前651),与周王卿士及诸侯会盟于葵丘,将霸业推向鼎盛。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晚年信任竖貂、易牙、开方等佞臣,管仲病重时,曾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竖貂等3人出宫,不然3人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于是桓公复召3人回宫。其时,齐桓公年事已高,已面临立储之事。竖貂、易牙、开方极力主张立长子。后来齐桓公生病,竖貂、易牙他们为了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
齐桓公的个人作为
政事方面
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军事方面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
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齐桓公的人物评价
齐桓公容人之量
由管仲拜相这一点可以看出齐桓公的容人之量。
桓公用人不疑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广求天下贤士辅佐。卫国人宁戚听到这个消息也想投奔桓公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家里贫困,苦于没人举荐自己。最后他心生一计,于是就替卫国商人赶着货车来到齐国。他们赶到齐国国都时,已经是傍晚,只好露宿在城门的外面。
这一天,齐桓公正好在郊外迎接宾客,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让开。迎宾队伍中的随从很多,火把也很明亮。这时,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远远地望见了齐桓公,悲从中来,于是就敲着牛角大声地唱起歌来。
齐桓公听到了歌声,细细品味歌词,说:“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说罢便下令把宁戚带回去。
齐桓公回到宫中后,侍从们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齐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随即召见了他。宁戚见到桓公后便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他,桓公非常满意。
第二天,齐桓公再次召见了宁戚。这一次,宁戚又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听了以后更加高兴,准备任用他担任要职。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劝谏道:“宁戚是卫国人,我们对他的底细还不是很了解。大王还是先核实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个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齐桓公笑着摇了摇头,说:“不必了。用人而疑之,这正是君主失去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
最后,齐桓公没有听从大臣的意见,对宁戚委以了重任。
齐桓公庭燎求贤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富强,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了表现自己广集贤士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虽然他求贤若渴,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火炬整整烧了一年,都没有人上门求见。一时间齐桓公一筹莫展。
《说苑·尊贤》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设庭燎之礼接待来齐国的士以后,整整一年,没有一个贤士前来,这时候东野地方有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前来求见。齐桓公很是高兴,立即升堂接见。他满怀喜悦地询问来人有什么才能。来人回答说:“我会九九算术。”齐桓公一听心里凉了半截,当时,在齐国会九九算术的人很多,不是为稀奇的。齐桓公就调笑他说:“九九之术也能算是一技之长拿来见我吗?”东野之人回答说:“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江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会成为大山、大江、大海。<诗经>中曾说:‘先民有言,询于争荛’。教导人们施政要广泛征询意见,包括那些割草打柴的人。九九之术固然算不得的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如果您也能以礼相待的话,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齐桓公频频点头,认为东野之人说的很有道理,就按照庭燎之礼接待了他。
果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就接踵而至了。为了大开贤路,招集天下人才,齐桓公不但设立了庭燎之礼,还注意接待好各诸侯国的客人,齐桓公曾委派隰朋管理东方各国的事务,委派宾胥无管理西方各国的事务。齐国国内每30里设置驿站,贮备一些食品,设官司管理。凡诸侯各国来的官吏,派专人用车为他们负载行装。若是住宿,派人替他喂马并以所备食品招待。如待客标准与收费标准不当,则要治管理者的罪。齐桓公还规定,凡国内官吏引荐其他诸侯国来的齐国做事的人,引荐得好,看所荐对象能力的大小,给予赏赐。引荐的不好,也不追咎。齐桓公还走出去派人四处招揽人才。“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管子·小匡》)最终,使得齐国人才济济,辅助齐桓公完成霸业。
齐桓公的这些措施,经过历代齐君的继承,逐步在齐国形成了一种招贤纳士的风气,在齐宣王时还出现了稷下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