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哲学历史
朝鲜哲学历史。早在公元前4~前3世纪,朝鲜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私有制和奴隶占有制不断扩大,促使人们产生了与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哲学观。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朝鲜哲学史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
历史简介
公元前4~前3世纪,古代朝鲜人在关于世界始源问题上的哲学思维,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古代朝鲜哲学主要是围绕着主宰天地万物的是“神”还是“气”的根本问题展开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了日月星辰风雨云雪等天体和自然现象同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这些天体和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过程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唯物的自然观据《三国遗事》《三国志魏书》等记载,他们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气”组成,并由阴阳两气相互作用而发展的。而奴隶主阶级为维护奴隶制度、利用原始社会的宗教和迷信思想,神化国王权威,核心的思想是“敬天”。天神崇拜思想在当时占统治地位。他们认为,主宰自然和人间的是天上的某种最高的、绝对的神。
三国时期的朝鲜哲学
1世纪前后,古代朝鲜奴隶制社会渐趋瓦解,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封建国家先后建立。这时,中国的儒家学说传入朝鲜三国,成了维持和巩固封建秩序的思想武器。儒学家以家国一致、忠孝一致的思想,把阶级支配解释为近乎血缘关系的社会现象。4世纪,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长期争霸,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农民的反抗直接威胁着封建统治。为了麻痹人民,统治阶级积极扶持佛教的传播。佛教在372年首先传入高句丽,尔后又迅速传到百济和新罗。6~7世纪,新罗佛教进入极盛期,出现了圆光、慈藏、胜诠、慧超、圆测、元晓、太贤、义湘等著名佛教思想家,建立了朝鲜独特的佛教哲学思想。
最著名的佛教思想家是元晓他根据“和净”的逻辑方法,扬弃三论宗和唯识宗相对立的不同侧面,提出了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一心”,认为宇宙万物由“一心”的存在而产生和发展。这“一心”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而是某种构成世界始源的超自然、超社会的绝对精神。这就把佛教哲学从主观唯心主义推向客观唯心主义。元晓的哲学思想尽管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但包含着一些合理的辩证因素。如对“同一”和“差异”的关系,他明确指出:“差异”是对“同一”而言,“同一”是对“差异”而言的;“同一”只有在“差异”之中辨别,“差异”只有在“同一”之中才能明确。
6~7世纪,新罗还有一种影响很大的社会思潮花郎道,即风流思想。它把儒家的忠孝,道家的无为,佛教的积善思想融合成一个有民族特色的伦理道德观,以此培养忠君思想和陶冶爱乡爱国情操,以适应新罗进步贵族阶级对内巩固和发展封建秩序、对外统一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的政治需要。从根本上说,花郎道是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进行辩护的封建意识形态。但它代表了进步贵族阶级的利益,对新罗社会的发展和在统一三国的战争中起了积极作用。9世纪初,中国禅宗开始传入新罗,逐渐形成一派。到新罗末期,教(禅宗以外的其他佛教宗派)、禅两宗分庭抗礼,互争势力,佛教势力渐衰。
高丽时期的朝鲜哲学
10世纪,高丽王朝建立。在贵族统治阶级的保护和扶持下,佛教又渐转盛。高丽前半期,天台宗与禅宗广泛流传,前者的代表是编撰高丽大藏经的义天,后者的代表是曹溪宗的创始人智讷。智讷的佛教哲学对后来朝鲜哲学史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它从禅宗的立场调和禅、教二门教义,既反对教宗的读经主义和形式主义,又反对禅宗不立文字的“以无念为宗”的“顿门主义”,主张“禅教一致”,“定慧双修”。这样,智讷在改造禅宗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佛教教义,创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佛教流派曹溪宗。他认为“真心”是世界的本原,除了真心之外什么也不存在,“真心”即世界。智讷的“真心”说,把各种佛教的超自然与超人间的神秘主义范畴溶化在人的主观意识(心)之中,进一步把佛教哲学推向主观唯心主义。
13世纪,高丽王朝渐趋衰落,统治阶级堕落腐败,争权夺利,政局动荡;大土地兼并使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蒙古兵和倭寇的侵扰使民族倍受蹂躏;佛教腐化堕落,日益丧失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治地位安、白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元朝引入朱子学(见朱熹)。到14世纪,朱子学广泛传播,为重整封建秩序、实现李朝取代高丽王朝提供了思想武器。李穑、郑梦周、郑道传等人是此时期朱子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利用朱子学,在政治上标榜“王道”,要求维护和加强以王权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体制,建立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新政权李氏王朝;在经济上揭露大土地兼并的弊端,要求改革田制,废除私田,推行科田法;在思想路线上以客观唯心主义反对佛教主观唯心主义。朱子学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当时朝鲜社会的进步。
“抑佛扬儒”,确立和巩固朱子学的统治地位成了当时朱子学者在思想战线的主要任务。几乎所有朱子学者都从道德、政治、经济和哲学等不同角度对佛教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金貂朴础和郑道传的排佛论为烈。郑道传撰文《佛氏杂辩》,全面批驳佛教教义。他以“气之凝聚者,为形质,为神气”的唯物观点,说明形体关系,否定“灵魂不灭”;以天地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必然过程为例,否定“定数轮回”;以可知论反对佛教的“虚幻”说。郑道传的排佛思想包含了某些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唯物论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