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英祖李昑简介
朝鲜英祖(1694年10月31日-1776年4月22日),名李昑,字光叔,号养性轩,是李氏朝鲜的第21代君主,1724年8月30日至1776年3月5日在位,下面是朝鲜英祖李昑简介。
人物生平
朝鲜英祖名李昑,是朝鲜肃宗李焞的第四子,生母为淑嫔崔氏。1694年甲戌 (肃宗二十年) 九月十三日生于昌德宫宝庆堂。1699年己卯封为延礽君。肃宗三十年与进士徐宗悌之女成婚。
作为庶子的李昑原本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一是其母淑嫔崔氏出身卑微,二是其父肃宗在世时对其也评价平平。时文人闵镇远的著作《丹岩漫录》中记载,肃宗在世时比较疼爱么子延龄君,延礽君则常遭肃宗斥责。淑嫔崔氏过世后,延礽君在服丧期间与侍妾生子,被肃宗痛骂“无行”,并数月不曾召见。
肃宗过世后,李昑长兄李昀即位,即朝鲜景宗。景宗身体自幼孱弱,成婚多年始终无子嗣,所以李昑在朝臣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支持下,于1721年辛丑 (景宗元年)被景宗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然而当时朝廷党争激烈,反对者以宗庙继承为由建议景宗在宗室中择人过继,立为储君,因此李昑的储位并不稳固,幸好景宗个性仁厚,又与其弟李昑自幼感情深厚,再肃宗正妻仁元王后的庇护,李昑最终保住继承之位。景宗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724年甲辰),景宗病逝,王世弟李昑于八月三十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是为英宗大王(后世改称其为英祖)。
英祖四年(1728年),少论派人李麟佐、郑希亮等起兵,以宗室密丰君(昭显世子曾孙)李坦为君,但以失败告终,史称戊申政变。
英祖十五年(1739年)为中宗元配废妃慎氏复位,追尊为端敬王后。二十二年(1746年)复金宗瑞、皇甫仁(端宗朝大臣)等人官职,二十三年(1747年)又恢复安平大君李瑢(世宗嫡三子)的官职。
英祖三十三年王妃徐氏病逝,英祖在两年后册立大臣金汉耇之女为新任王妃,他和两任妻子之间都没有任何子嗣,虽然他有两子十二女,不过都是由后宫所出。其中长子李緈早夭,次子李愃虽然顺利长大成人,然而因为某些因素(一说奸臣诬陷,另一说世子李愃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导致英祖被迫将李愃关进米柜饿死。王位后来则由世孙李算(李愃之次子)继承。英祖五十二年三月五日,英祖升遐于庆熙宫集庆堂,庙号英宗。
政治清明
英祖自幼便历经波折动荡,1721年,在少论派激进分子的威胁下,英祖连夜逃到仁元王后的寝宫。在仁元王后的帮助下,才得以保命。册封、即位前以延礽君、王世弟的身份居于外邸,作为朝政的旁观者,深知派系倾轧对国政的害处,所以他一登基便着手荡平这种争斗。为了恢复昙花一现的普遍兵役税,英祖甚至走出宫廷,征求官吏、文人学士、士兵和农民的意见。为了减轻务农者的负担,英祖将向全国平摊征收的兵役税削减一半,减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
英祖还通过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支的财政制度。他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的庆尚道用粮食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在山区允许缴纳棉花或现金来代替粮食。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英祖还热心地推广用韩文印刷的重要书籍,包括《小学训义》、《小学指南》、《表义录》、《百行录》、《警世问答》等等,并且推广象《农家集成》这类有关农业的书籍,表明他关心改善农民的生活。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再次大量制造,分发给地方官署,同时广泛地着手进行公共工程,在农村修筑堤堰,在汉城和其他城市广泛建设道路、桥梁,并修筑了平壤中城。英祖提高了平民子女的地位,开辟了庶民社会地位上升的又一个可能性。
俭朴著称
英祖在朝鲜历史上是以俭朴著称的国王,即位之初,就关注清鲜贸易对朝鲜国内经济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英祖三年(1727,雍正五年),朝鲜冬至副使姚亨益向英祖进言:“……近来矿银之流入彼(清朝)中,太无限节。所谓矿银,即中国所采之银也。以我有用之货,贸彼无益之物,尽归消融,以启奢侈,此甚可闷”。次年,承旨李重协上疏,“绫缎纱罗,本非中国之产,年年使行,尚方御供所入,营门旗帜所入,及各司别请求贸易之外,若或违禁,施以潜商之律,一以革举国奢靡之风,一以防私商挟带之奸,一以补度支经用之费,行一事而有三利焉”,英祖批曰:“尔言是矣,然上之衮服,下之章服,俱此中出也,难施一切之法矣”。大臣徐命均的奏章则说“以十数万之银,贸得唐物,为费不赀。而奢风渐盛,闾阎尤甚,衣服饮食,耻不若人。
严禁此风则好矣。而此专在在上者之导率。圣上服御之俭,无以加勉,而宫中服饰,恐不无奢靡之习,别为申饬,以为化下之本焉”。到了英祖二十二年(1746,乾隆十一),几经酝酿,英祖终于正式发布命令:“奢侈之风,莫若近日。噫!上有好者,下必从焉。岂有不躬行而先饬民者乎?自今年使行为始,上而衮服,下而朝衣,军用外,绫罗贸来者,一切严禁”,正式禁止从中国进口纹缎。与朝鲜使团贸易的北京巨商闻讯大惊失色,“在彼国王诚盛德事,吾属自此无以聊生矣”。但是,在清、鲜两国商人的联合抵制下,禁纹令很快失去效力。中国商人开始织造无纹绸缎出口朝鲜,到了四十年后的正祖年间,禁纹令已经是名存实亡,正祖不得不重申这一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