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国的历史简析
辰国是一个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存在于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域的初期国家,被韩国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是三韩的前身,其都城可能在汉江之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AAAA,希望对你有用!
辰国图片
辰国的历史简析
辰国被认为是像三韩一样的部落联盟式的国家。从辰国与卫满朝鲜长期共存,并意图突破卫满朝鲜的阻挠派特使到汉朝的角度上看,辰国可能有稳定的国家政权。卫满朝鲜灭亡后,辰国发展成为三韩部落。从考古上看,辰国是辽宁青铜器文化的外延,其中忠清道,全罗道发现的辽宁青铜器为最多。而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韩国学者认为辽东地区为古朝鲜先民的活动场所。
三韩中的辰韩沿用了辰国的名字。马韩曾宣称自己是辰国之王。
折叠编辑本段辰国的史书记载
《三国志》有记载:辰韩者,古之辰国也。《后汉书》亦有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凡七十八国……皆古之辰国也。所以,辰国被认为是三韩 (辰韩、马韩、弁韩)的前身。而同样的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中有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所以辰韩与辰国的关系就变得无法查证,而辰国被称为古国,其究竟存在于什么时候也有待考证。而与日本国起源有关的一种假说 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认为辰国的王是属于扶余族的系统,辰国灭亡后,末裔成为日本的皇室祖先。
折叠编辑本段辰国与古朝鲜
一种意见认为,辰国在先,古 朝鲜在后,二者是一致的,指出:“宋为微子之国日辰,则 海中古之辰国即箕子之国也。箕子旧封,周秦载记不闻 有朝鲜之说,有之自苏秦伏生史迁始。”“是辰国原为箕子 所建之商国。……箕子所居,周人亦惟名之日毫,即辰国 也。”
“古书上一般都说封箕子于朝鲜,似乎朝 鲜就是箕子受封时的国号,这是根本错误的。”“我认为朝 鲜这一名称开始于战国时期,西汉以司马迁为代表,已经 分不清辰和朝鲜的先后关系”2。另一种意见认为二者 为不同的国族,指出:“箕子所建之朝鲜国并不是古辰 国。”“古之辰国不在箕子朝鲜范围之内.换言之,古辰国 与箕子朝鲜是东西相邻的两个地方政权。”引实际情况又 如何呢?据情理推测,当时的辰族或经海路,或从陆路登 上半岛后,所居当然不应仅限于南部.中心在南部则是肯 定的。因为,半岛的名称“朝鲜”,似乎就是由“辰”音所转 出。“朝鲜”二字急读为“辰”;“辰”之缓言就是“朝鲜”。
说“朝鲜这一名称开始于战国时期”未免过晚,但无论其 早到什么时代,都不会早于辰国。至少在周初,半岛名称 已用“辰”的同音词“朝鲜”代替.所以才有箕子东封朝鲜 的史实。箕子进入半岛后.以北部为中心,建立了古朝鲜 政权。而古朝鲜族的构成,大半为留居半岛北部的辰族, 少部分为跟随箕子的箕族。此时的辰国则正在走下坡 路,已逐渐有解体的迹象,因为进入半岛.特别是进入半 岛南部的韩人越来越多了,辰人已逐渐地为韩等民族所 统治。辰国与古朝鲜的关系,大略如此。由于史籍对朝鲜半岛辰国的记载过于疏略,使我们 对他的历史所知不多,只能就相关的材料做索隐钩沉工 作。当然,这种研究仍然是不全面的,难免挂一漏万。 根据前面的考证,我们已知辰国与殷商是同一民族. 都是东夷族系的后代,那么,朝鲜半岛辰国的起源地就在 中国东部的沿海地区。目前关于商民族的起源地,绝大 多数学者都主张在环渤海地区,亦即现在的山东、河北诸 地8,这一地区叉恰好是东夷聚居区,所以,这一地区也 是辰国的起源地大约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海滨地区盛产蜃类,这是他们发明蚌镰的最方便条 件。东夷族系创造的大汶日文化,其早期阶段之末到中 期阶段,距今大约六千年左右,此时的东夷已进入到发达 的锄耕农业阶段,辰族的蚌镰就应该发明于此前。大汶 口文化出土多件蚌镰、牙镰、骨镰,“收割禾穗的工具主要 是石刀,还有骨镰、牙镰和蚌镰”。
由此证明辰族人发 明蚌镰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 到了距今五千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时期,华夏 集团与东夷集团的文化交流进入繁荣期.突出表现在两 大集团、两大族系的居民不仅在文化方面频繁交流。而且 出现了因民族迁徙交错杂居的现象。但是,这种交流与 融合,并不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的,“两大集团的文化 融合进程.是通过军事占领和强迫的方式进行的”l0。 应该就在此时,辰族的一支开始向外迁徙,原因则是躲避 华夏集团的“军事占领”。最迟到夏代初年,就已定居于 朝鲜半岛地区了,中心地则在南部。留居未迁的,后来由 “辰”而称“商”,变成了商族。自契始,历经14代.8次迁 移居住地,至汤时,终于灭掉夏朝,建立了商王朝。迁徙 到半岛的那部分,仍保留了原来的族称,名“辰”而不改, 人们所熟知的“天子失礼,求诸四夷”的说法,看来早在夏 商两代就已如此了。渊源自在,传承有绪。
辰国是农业民族,早在中国大陆东部生活的时候就 是如此。迁居到朝鲜半岛后,段有什么改变。朝鲜的新 石器时代晚期,正当辰国迁入朝鲜之后,现在已发现的古 文化遗址,如咸镜北道先锋郡黑狗峰,茂山郡虎谷洞,清 津市农圃里;慈扛道中江郡土城里、长城里;平安北道宁 边郡细竹里,龙川郡新岩里青岗、龙渊里、双鹤里,定州郡 堂山。盐州郡道峰,义州郡美松里;平壤市寺洞区金滩里; 平安南道温泉郡云下里弓山,黄海北道风山郡智塔里;黄 海南道银泉郡鹤月里,海州市龙塘浦;京畿道广州岩寺 里、庆尚南道釜山市东三洞等,其出土文物都展示了当时 农业技术的巨大进步.“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们,使用新 的农具和新的经营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犁耕法的 采用,使农业生产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产品也有所增 加”。
这些,似乎都与辰国的迁人有关。辰族为农业民族,必然重视历法。在上古,大辰星 (ep天蝎座n星)位居东方。因为正处于辰族所居地的上 空,是其分星,所以大辰星被称为“辰”.因其呈火红色,故 又称“大火”。此星与其相邻的二星所连成的弧线与农具 辰之圆弧形刃部相似。:“大辰,房、心、尾电.大火渭之大辰。”注: “龙星明者以为时候,故日太辰。大火,心也,在中最明. 故时候主焉”。张碧波先生考证说:“‘大火昏见’,开始放 火烧山,准备刀耕火种,故大火又称农星。”12庞朴先生 说:用大火星指示农业生产,“为一个新的农事周期的开 始.用后来的历法术语说。
也就是以此时为‘岁首’。这种 以足火为授时的自然历,我们可以名日‘火历””13。现 在看来,这些证据都在证明着是辰族发明了“火历”,为中 华民族先人观星以定季节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中华民 族各族都有祭祀辰星的传统,称辰星为“灵星”…。而以 东为尊、为长的传统,亦与此大有干系。一部分辰族人迁人朝鲜半岛后,也就将这些文化完 整地保留了下来。后来,随着迁入东北、朝鲜半岛及东北 亚地区的东夷民族愈来愈多,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越发 得到发扬光大,举其要者,如秽族“晓候星宿”,夫余族的 “以殷正月祭天”、“迎鼓”,高句丽族的“好祠鬼神、社稷、 零(灵星)”,鲜卑族、乌桓族的“敬鬼神,祠天地、日月、星 辰、山川等等,都有深刻的渊源。至于粟末秫耦大柞荣 所建“振(震)国”之“振”.显见取的也是“辰”的音义。可 以说,辰国是在东北亚地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者之一。
辰国和其母族商民族的关系,《诗经-商颂-长发》谓: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郑笺:“截,整齐也。相土居夏后 之世……其威武之盛,烈烈然,海之外率服,截然整齐。” 这个“海外”,一般认为指朝鲜半岛,当时被商祖契的孙子 相土以武力所征服。如陈梦家先生说:“商民族者,其初 似亦由东北渤海南迁,由山东半岛以人豫陕中原,《商颂》 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正谓相土疆土及于海外也。商 族与夷旗似山一源,故周人称殷商为夷,而殷亡以后.殷 遗箕子,乃去朝鲜,东夷南夷,迭为大乱,交侵中国,此皆 可见其关系。”14罗继祖先生说:“<长发篇》的‘相土烈 烈,海外有截’两句,据郑笺说是颂扬契(汤的十一世祖) 的孙子相土佐夏阱武力征服了海外。这个海当然就是现 在的渤海,就是说那时海外虽不属于夏的版图,但已为夏 的兵威所及,夏和海外已有了羁縻关系和交换关系。”2J张军先生说:“北佳夷——有截之在海外朝鲜半岛.为蜗 夷,为有截,商王相土征伐海外,从而成为殷商海外之属 地。”
其实,如果不是郑玄的误导。从这两句诗中,我们 看不出相土对“海外”——朝鲜进行了征服。但是。其间 却透露了这样的一些历史事实:第一,迁入朝鲜半岛的辰 族.与中原内地的交往自夏后氏时代就已开始。前面我 们说辰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也即夏初就已完全定居于 朝鲜半岛,根据就在这里。第二,相土佐夏时,曾亲抵朝 鲜半岛的辰国。二者是同族,交往时大约不会付诸武力, 故谈不上“征服”。相土此来的目的,为夏朝开拓疆土,增 大皈图。自此之后,夏王朝及其以后的商周确实与朝鲜 半岛“已有了羁縻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一地区也成了古 代中国巾原王朝的领地。第三,此时的辰国可能处于部 落联盟阶段.由联盟首领统一领导进行军事和农事诸活 动。否则,便不会举族“率服”。
韩有三种:一日马韩,二日辰韩,三日弁韩,… 皆古之辰国也。”以十二支辰命国,明白地指出与中华文化有密切关系。辰为商星,“商人,汤先相土封商丘,因阏伯故国,耙辰星。”辰星即太火星,实为古代之火历。“商民族者,其初似亦由东北渤海南迁,由山东半岛以人豫陕中原,《商颂》日‘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正谓相土疆土及于海外也。” 据查:“海外有截”为有截,为北隹夷,为商族海外之属地。”∞。这个属地就是朝鲜半岛上三韩— — 古辰国。商人以之为海外属地,并为之命名— — 辰国。辰是商星,以示辰国乃商人在海外(朝鲜半岛)建立的侯国。到此,我们方恍然而悟:箕子为什么在亡国之后单单“走之朝鲜”“而不臣”的内在原因了。《尚书太传》:“武王胜殷,… 释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注:‘诛我君而释己,嫌苟免也。’)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史记·宋微子世家》:“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箕子走之朝鲜之后,“武王闻而封之”;箕子走之朝鲜,以示“不臣”于周,“嫌苟免也”。在面临国破家亡的重大时刻,箕子三兄弟走着三条道路:比干谏而死,微子受封于宋,以存亡继绝;只有箕子出走海外,建立箕子朝鲜,坚持对故国的坚贞而“不臣”于新朝.以明志节,并以自己的政治信条在亚洲东方建立一个“君子国”。箕子之所以“走之朝鲜”,就因为朝鲜半岛上有一个古之辰国,辰国是商人东方海外之属地,是宗国之遗绪,故国虽亡,但海外这块属地尚在,尚有可为。虽不能如伯夷、叔齐之不食周粟,但也不必臣服于周以求苟免,故而“走之朝鲜”“而不臣”,这正是箕子人格品质的独特之外。周期统治者也只好顺水推舟,“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杞来朝。” 箕子的后代终于臣服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