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训民正音的历史介绍
编者按:该文字发明当初被称为“ 谚文”( 朝:언문/谚文),“谚”的原意为“俗语”,相对于汉语而言,朝鲜语被称为“谚”或“谚语”。因此“谚文”一词则有“表记俗语(朝鲜语)的文字”的意思。后来“谚文”这个名称被广泛使用,直到近代的 朝鲜日治时期。
朝鲜训民正音的历史介绍
《训民正音》对于进一步丰富、发展朝鲜民族文化和语言有重要意义。 训民正音构字原理与字型独特,字母笔划简洁,拼读简便灵活,能够标记朝鲜语的一切发音,也可以比较自如地表现出任何一种语言。它的创制成功是朝鲜历史上的划时代大事。
训民正音
“训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谁、具体在什么时间创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韩国指定为国宝第70号,1997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训民正音(훈민정음)为一拼音文字。1443年李氏朝鲜世宗李祹命学者郑麟趾等创制。又称谚文,今多称韩文。原有28字,其中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
训民正音(现称 Hangul)是 韩语所使用的字母,为 李氏朝鲜的第四代国王 世宗大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所创造(实际上则是由大王指派的文人班创造的),于1446年10月发表。古时的训民正音有二十八个字母;而现代朝鲜语有一共有二十四个字母,十四个为子音( 声母)字母和十个为 母音( 韵母)字母。朝鲜语的语音结构比欧语简单,每个训民正音代表一个音节,每音节最多有四个 音素;而每字的结构最多由五个字母来组成,拼成方块字的模样,以便于与 汉字同时使用。
该文字发明当初被称为“ 谚文”( 朝:언문/谚文),“谚”的原意为“俗语”,相对于汉语而言,朝鲜语被称为“谚”或“谚语”。因此“谚文”一词则有“表记俗语(朝鲜语)的文字”的意思。后来“谚文”这个名称被广泛使用,直到近代的 朝鲜日治时期。
朝鲜半岛古代使用 汉字表记, 文言分离。古代唯 士大夫可习汉文,于此平民多文盲。相传三国末年 薛聪藉汉字音义标注朝鲜文字,创 吏读,此外尚有 乡札、口诀等以汉字表记朝鲜语的方法,但这些由于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汉文。李氏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 语音之文字,故特设 谚文局,召 郑麟趾、 成三问、 申叔舟等学者,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以 方块字组合,一 音节占一字,创立 表音文字。“한글”这个名称中“한”为韩语 固有词“大”的意思,“글”为韩语固有词“字”的意思,“”意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公元15世纪之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 汉字为书写文字。但朝鲜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多为文盲。朝鲜王朝第四代大王 世宗大王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 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为由命令郑麟趾、申叔舟、 崔恒、 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一些外国文字的基础上,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1443年朝鲜公布了创制的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新文字发明后,世宗国王提倡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训民正音”,并责令用”训民正音”创作《龙飞御天歌》。他还将”训民正音”作为录用官吏的 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并在钱币上刻印了”训民正音”。
不过,训民正音的推行受到 朝鲜贵族和文人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舍弃 汉字就等于舍弃中华文明而成为 夷狄之邦。 崔万里曾说:“自古 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 蒙古、 西夏、 女真、 日本、 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 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 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累哉?”。
由于朝鲜贵族和文人的抵制,谚文直到20世纪才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