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劳模事迹 >

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

时间: 金浪 劳模事迹

事迹一般可分为长时间内形成的事迹和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事迹;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有哪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精选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

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篇1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

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

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的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__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篇2

我的舅婆叫章香闺,今年71岁,是一名来自石柱镇郎村的普通农村妇女,也是敬老爱亲的永康市第三届道德模范。33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料因高位截瘫而卧病在床的舅公,用孱弱的身躯撑起整个家。在我的眼里,舅婆是好妻子、好母亲、好舅婆,她用坚强、坚守演绎着人间的真情、真爱。

那是1986年的夏天,当年我的爸爸才3岁。舅公在帮助邻居建房抬水泥板时,不幸发生了,他不慎从高处跌落,导致颈椎4至5节断裂,高位截瘫。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谷底。听舅婆说,医生曾建议她放弃治疗,因为高位截瘫的病人即使救回来了,一般家庭都很难坚持下去,何况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但舅婆很坚决,她说不管以后有多累多苦,都要把舅公照顾到人生的终点。

舅公出院后,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大小便失禁,每天吃喝拉撒,喂饭喂汤,每两小时一次的翻身,洗澡擦身,这些全都落在舅婆一人身上。为防止舅公整日待在家中感到烦闷无聊,舅婆还特意找来一辆三轮车,夏天将舅公拉到河边去乘凉,冬天就拉出去晒晒太阳。我跟爸爸妈妈散步到溪边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舅婆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躺在三轮车上的舅公。不论是从床上移动到三轮车上,还是洗澡,舅公的移动全靠舅婆那小小的身躯。“彤彤啊,舅婆年纪大了,抱不动了,等你长大了你来帮帮舅婆抬一下舅公,好吗?”舅婆笑着对我说。“好的,舅婆,等我长大了,我一人来背,舅婆在边上看。”我笑着回答道。此刻,在舅婆眼角分明闪现了一点点泪花。

“舅公吃饭的时候为什么要在枕边放块毛巾,躺着的时候膝盖中间夹块海绵?”我很好奇地问舅婆。“为了让舅公舒服点,毛巾可以擦汗,海绵垫软让膝盖更舒服。”舅婆如是回答。是啊,这就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舅公曾经是家庭的顶梁柱,他倒下时,我的表伯伯们都还小,要读书,家里还有四个老人要照顾,六亩多田地要耕种,生活十分困难,有时候烧着柴火舅婆也会忍不住落泪。但面对生活,舅婆始终坚守初心,三十三年来,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忙活到晚上12点才休息。耕种忙时,她便拉着舅公一起去田里,便于照料。除了种地,她还会在家做点加工活,捡点废品卖,靠着自己一双手,养活了一家老小。我跟妹妹也常去舅公家里帮忙,干点加工活。

不仅如此,舅婆对待他人也是一副热心肠。虽然家庭很困难,但她拾金不昧,曾多次拾到钱包和现金,最多时1万元,都努力找到失主还了回去。舅婆忙得抽不开身,却还帮助村里老人剪头发、洗头等,有时候还要给我和妹妹扎头发。她从不与人发生口角,自己再困难也会帮助他人。邻居们还有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感慨她的善良。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可怜,也不觉得自己伟大,我只是做了每个人都会做的事。”舅婆说。

33年来,舅婆无怨无悔,精心护理、照顾好舅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不离不弃,敬老扶幼,用爱与担当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舅婆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一桩美谈,她也成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篇3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的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代表,为全国第八、九、十届委员。

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篇4

吴恒忠,男,汉族,1946年5月生,重庆市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村民。

儿子车祸去世后,吴恒忠忍着老年丧子之痛,上山开荒种粮,日夜辛劳,节衣缩食,替子还债15万余元。由于长年劳累,自己却落下一身病,但他仍在实现自己的诺言。

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的吴恒忠,曾经是一名军人,身材不高却精神矍铄。2001年,儿子吴君自立门户,没过多久因家庭贫困,儿媳丢下不满周岁的孩子,离开了这个家。为了养大孩子,吴君借钱买了辆货车跑运输,却不幸于2003年因车祸去世,留下了一个4岁的孩子和19万元的债务。

儿子走了,吴恒忠没有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中,而是很快擦干眼泪,主动扛下儿子那19万元的债务。儿子下葬那天,他在儿子坟前哭着说:“你放心,你的债,我来还,孩子,我来养。”为了这个承诺,吴恒忠的生活彻底变了样。面对亡子欠账,吴恒忠老爹不躲不藏。他拿着写满了借钱人的姓名和金额的账本,一户一户上门向债主承诺:“人死账不能了,请你们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把儿子欠的债还清,决不赖账。”债主们的顾虑打消了,可19万元的债务,对于吴恒忠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吴恒忠家里还有残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孙子,他无法外出打工,就只能种地,他将山上的撂荒地都开垦出来,一个人耕种了52亩地,成为当地种粮大户。只要有了一点积蓄,他就拿去还债。“吴君以前借了我3万元钱,他父亲都来还了8次了,最多一次还了3000元,最少一次只有500元。”债主陈维文说,他不忍心看老人家这样辛苦,曾多次主动说不要还了,可吴恒忠总说:“借了钱就一定要还,再说,我答应了我儿子的。”吴恒忠专门有个还债本,上面详细记载了还账的情况,生怕少还、错还别人一笔钱。

就这样,10年来,吴恒忠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儿子还债15万多元,将孙子送进了技校,而他自己平时却连肉都舍不得吃,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现在,债即将还完,吴恒忠却因长期过度劳累落下一身的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让他下地干活就痛得直不起腰,可他咬牙忍受着,因为他答应过儿子,答应过债主。

他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加拿大华侨徐女士从《多伦多周刊》上看到吴恒忠的事迹后,汇来了800元加币,还来信表示要认吴老爹为亲人。“今生不欠来生账,子债父还道德高。诚信老爹吴恒忠,信义无价美名扬。”这是当地百姓对吴爹的由衷赞叹。

吴恒忠荣获“重庆好人”、重庆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2023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篇5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20__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__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__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31198